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任何追求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愛學習並擅長學習的,他基於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去持續不斷的學習、實踐和思考。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劉娥生於北宋太祖開寶年間,祖籍太原。劉家雖然家道中落,但是劉娥也算是官宦之女。祖父劉通在五代十國的的後晉、後漢時官至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在宋太祖時官至虎捷都指揮使、嘉州(今四川樂山)剌史。

劉娥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后,她垂簾聽政期間,一方面鏟降了奸臣丁謂、奪回大權、澄清吏治,遏制了宋真宗末年的狂熱宗教活動;另一方面,劉娥興修水利,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貢獻很大。

在歷代史書中,常把劉娥與漢之中後、唐之武后並稱。史書評價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當然,人無完人,她的行為在民間也有很多傳說,如“狸貓換太子”。但我看來,她作為一個女人、作為一個皇后、作為一個太后,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愛護百姓、

在她當政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總得來說劉娥可以稱得上是一代賢后。


1. 天行健,女子當自強不息


劉娥出生後不久,父親劉通奉命出征,誰料戰死沙場。劉通死後,劉家再無男子可以支撐劉家,家道中落。於是母親只好帶著襁褓中的劉娥回了孃家。

也正是由於這段寄人籬下的經歷,鍛鍊了劉娥不屈不撓、極為懂得察顏觀色的本領。這讓她在以後十五年的漫長等待中,仍然能堅持不懈地讀書識字,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充實、完善自己。終於一步一步爬上權力的頂峰。

那麼當時劉娥遠在四川,趙恆遠在京城,幾乎相隔了大半個中國,二人又是如何相識的呢?

原來劉娥十幾歲時,被外祖父許嫁給銀匠龔美為妻。當時龔美的生意發展不好,決定去京城另謀生路。二人跨越大半個中國來到了京城。

這一路艱辛自不必說。二人本來就經濟拮据,這一路的盤纏也不是小數目,只靠龔美給人打打小銀器,難以維計。

幸好劉娥從小就知道謀生要學習一門技術,所以她學會了鼗鼓這門奇特的技藝。劉娥天生聰慧,這鼓打得非常好。夫妻二人一邊趕路一邊賣藝,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京城。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劉娥打鼓圖


但讓劉娥想不到的是,鼗鼓這門技藝帶給她的,遠不止謀生這麼簡單,這是她人生轉折的關鍵因素。

到了京城,龔美繼續老本行,生意一直不好不壞。劉娥只好上街打鼓、補貼家用。京師雖然繁華,卻從來沒見過鼗鼓這種玩藝,頗感新鮮。再加上劉娥豆蔻年華、容貌出眾,一出場便一炮而紅,轟動一時。

有個美貌女子會打好聽的鼗鼓,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人人爭相來看她的表演。劉娥收穫銀兩的同事,名氣也越來越大,還傳到了當時還是襄王趙恆的耳朵裡。

至此,劉娥一生的命運開始轉變。

一日,趙恆帶著太監和侍衛,微服去看劉娥的表演。初見劉娥的美麗容顏,還有一手打鼓的技藝,對她一見傾心,立即命人去向龔美買下劉娥。

趙恆對劉娥用情極深,很快就如膠似漆、寵幸專房。而他父親宋太宗對此很是生氣,認為劉娥不但出身低微而且已經嫁過人了,有辱皇家名聲,要求趙恆把劉娥趕出王府。

趙恆珍愛劉娥,肯定不會同意。奈何父命難違,只好偷偷將劉娥藏在親信張耆的家中。開始了金屋藏嬌的日子,從此與劉娥偷情長達十餘年。

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一旦事情暴露,別說趙恆想當太子,估計連襄王的王位也不保。由此可見,趙恆對劉娥用情極深。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宋真宗趙恆


讓劉娥沒想到的是,這一藏就是十五年。在這十五年當中,她又新添一種技能:讀書明史。劉娥在這十五年中,盡覽史書典籍,增長了自己的才幹與見識,懂得了以史為鑑,可以知歷朝歷代興替之道。

你看,獨門技藝助她一步登天,進入王府的大門;十五年讀史明智,又讓她具備了以後獨攬朝政,垂簾聽政的基礎。

由此可知,學到一門獨到的技藝是多麼重要啊!

2. 地勢坤,女子以厚德載物

公元997年,趙恆即位為宋真宗,立即就把劉娥接進宮裡。等了十五年,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瞭。

因為宋真宗的寵幸,劉娥在宮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當然劉娥得寵,並不完全憑藉她色藝雙全,更因為她天資聰穎、秉性警悟。

成為皇妃以後,有更多機會接受上層文化,逐漸通曉經史。朝廷之事,聽一次就能記住事情來龍去脈 。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從不間斷學習的劉娥


宋真宗想讓劉娥當皇后,可是當時的劉娥一沒有家勢;二沒有皇子;再者還是嫁過人的。這就成了她成為皇后的絆腳石。

當時劉娥和自己的侍女,後來的李妃,也就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一起懷孕了。但是天不遂人願,劉娥生出來的孩子竟然夭折了。於是,精明的劉娥把李氏的兒子抱養過來,聲稱是自己所生。

這就是民間傳說中的“狸貓換太子”。對於此事,民間有很多說法。我認為作為一個有著政治頭腦的人,當然會做出對自己更好的選擇。劉娥當時做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何況,李氏是她的侍女,侍女的孩子給一宮主子養,也是常事。

但是劉娥也不是心狠手辣之人。在宋真宗死後,已經掌權的她並沒有直接殺害李氏,也沒有把所有知道這件事情的人殺掉,做到死無對證。她只是做了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在李氏病重死後,她聽從丞相呂夷的勸告,用皇后一級的衣冠、佩飾、禮儀,厚葬了李宸妃。為保其屍身不腐,特用水銀灌注棺木。

以至宋仁宗知道自己身世後,打開棺木,看到栩栩如生的親生母親,面色紅潤、面容安祥,終於放下了心結,與劉娥這個皇太后同心協力,讓仁宗之治造福宋朝百姓。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既有野心,又有底限


人之天性,當是為己。但在這之外,仍能保持初心,堅守底線,劉娥的德才兼備,絕不是浪得虛名。

3. 垂簾聽政,“飛龍在天”

宋真宗死後,劉娥開始了她長達十一年之久的垂簾聽政。在這十一年中,她除掉了奸臣丁謂,啟用了一批有才能的朝臣。王曾、張知白、呂夷簡等都得到了她的重用。使得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

劉娥還把百官公卿親族表掛在自己的臥室,大臣推薦哪位官員任某職,劉婢就查看那張人員表。

你看,她又掌握了一門新的技術“劉氏EXCEL表”。橫座標是人員、官職,縱座標是才能、特長,兩者相交,才可以任用。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學習使人進步


當然,坐久了那把龍椅,劉娥也不禁想嚐嚐皇帝的滋味。公元1033年三月,朝廷按照宋朝慣例舉朝進行祭太廟大典。劉物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拿出天子袞衣、頭截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為了把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亞獻者為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為仁宗皇后郭氏。

儀式結束後,劉娥在太廟接受了群臣給自己上的尊號:應天齊聖顯功崇德茲仁保壽皇太后。自此,徹底還政給兒子宋仁宗,做回一個普通王朝的太后。

劉娥是有自知之明的。她本身出身不高,不是皇帝親生母親,也沒有得力的孃家。更重要的是,她雖然有慾望,但是更有控制自己慾望的清明的心。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劉娥身穿袞服


她終究還是沒有敢走出武則天的那一步。

4.一代賢后,終得善終

祭典還政後,也許是了了心願,劉娥一下放鬆了,身體每況愈下。宋仁宗大赦天下,同時四處徵召名醫,希望挽回劉太后的性命。然而終究徒勞。幾天後,劉娥病逝於寶慈殿,享年六十五歲。

在這六十五個年頭裡,劉娥創造了很多個“第一”。

北宋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並建立了完整的太后垂簾聽政制度,清代的慈禧就是劉娥的崇拜者。曾經下令自己的一切聽政體制都要參照“宋章獻皇后”;

第一個身穿龍袍祭祖卻沒有稱帝的女子,也是最後一個身穿龍袍的皇后;

第一個把太后的諡號從二字改為了四字的太后,史稱“章獻明肅皇后”。

劉娥,史學家將其和漢代呂后、唐代武后並稱三大女主,稱其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的大宋女主,是被歷史學家以及後世稱頌的女人。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在權力和人性之間,她選擇了人性。她在實際上擁有著和武則天一樣的權力,卻沒有揹負武則天和呂后所揹負的罵名,足見她的智慧。

劉娥的一生,充滿了曲折離奇,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性的皇后之一。從一個賣唱的孤女,到一國之母,再到垂簾聽政,再到身披龍袍。這一生的千折百轉,成就了她一代賢后的美名。

命運擁有的幾個轉折點:一個是原生家庭,一個是你的婚姻伴侶,還有一個就是強大的自己覺醒的那一刻。

宋代大女主劉娥發跡史——論學習一門技藝的重要性


歡迎關注@花蕊夫人論古今 ,專注看書,認真寫文章;每天一個小故事,於細小處見真章。期待你和我一起探討故事中的人性與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