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就“棍棒教育”的父母,其實不懂教育,家長應該理解孩子

只要孩子犯錯就“棍棒教育”的父母,其實不懂教育。

人生很漫長,即便是再成熟、再智慧的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呢?對於孩子來說,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本來令自己感到難堪和羞憤,如果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是一頓“棍棒教育”,那麼孩子的心裡肯定會感到既傷心又氣憤。

孩子犯錯就“棍棒教育”的父母,其實不懂教育,家長應該理解孩子

每年的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由此可見,“打孩子”已經上升為一個國際教育問題。

實際上,“打孩子”固然是父母在迫不得已時採取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容易在父母和孩子之間造成親子溝通障礙,甚至會造成孩子說謊、膽小和逃避的壞毛病。

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係的維護至關重要;而打罵孩子,往往是破壞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

父母教育孩子,首先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則,不管在公司或外面心情多麼鬱悶煩躁,一旦回到家裡,就應該及時調節情緒,不能孩子身上發脾氣。誠然,如今的中國教育依然是應試教育佔據上風,不管是學校、老師還是父母都更加註重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孩子的知識技能固然重要,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也不可或缺,甚至更重要。

孩子犯錯就“棍棒教育”的父母,其實不懂教育,家長應該理解孩子

父母想要教育孩子,那麼要求孩子必須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

想要教育出不沉迷手機遊戲,健康快樂的孩子,作為父母就不能整天到晚都低著頭、弓著腰抱著手機玩個不停;想要教育出愛學習、愛讀書有禮貌的孩子,作為父母就要少看電視多看書,保持家庭環境的安靜和祥和。

打罵孩子不是教育,而是父母在宣洩情緒。

打罵孩子的“棍棒教育”,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和害怕;孩子對痛苦的感受極端敏感,因而父母“打孩子”的教育最快,卻不一定有效,甚至有時完全不起作用。

實際上,即便是最耐心的父母,也曾不堪忍受孩子的頑劣調皮,呵斥或是打罵過孩子。但是不同的孩子,對於“棍棒教育”的反應也並不相同,許多孩子調皮慣了,也被父母打罵慣了,就在情緒人格上形成了相應的“免疫力”。即便是父母氣急敗壞地打罵責罰,孩子也充耳不聞,甚至還會出手還擊;對於父母養育和教導的辛苦勞累,沒有絲毫感恩之心。

孩子犯錯就“棍棒教育”的父母,其實不懂教育,家長應該理解孩子

孩子不再害怕,也不再感恩,是“棍棒教育”的後遺症。

面對父母的憤怒,當孩子不再害怕時,表明孩子已經見過太多的憤怒,並且已經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父母的辛苦,當孩子不再感恩時,表明孩子心底的善意已經被父母混雜在“棍棒教育”裡的惡意擊潰、碾壓,不再有絲毫溫情愛意。

我相信每個父母在打罵孩子時,心裡都不好受,但是我們絕對不應該在生氣、發怒的時候教育孩子。也許打罵孩子能讓我們消解怒氣,打罵孩子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卻往往會破壞父母長久以來含辛茹苦、日夜操勞的,對孩子的愛。即便是孩子的錯誤在“棍棒教育”以後暫時得到彌補和控制,孩子的心理情緒和身心健康,卻顯然會受到父母的傷害,或許會造成陰影。

父母應該陪伴孩子,嘗試去理解孩子,而不是用打罵孩子的方式,讓孩子一步一步否定自我,甚至懷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