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改革+10年慢牛---證券+龍頭股

證券板塊與市場高度相關的原因

證券行業是個週期性高彈性的板塊。大家常識是牛市買證券熊市買醫藥食品,那這是什麼原因呢?證券就是大家的開戶公司,比如中信證券,這種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佣金,這一塊叫做經紀業務,經紀業務大概是佔一年總收入的20%-30%,這些年慢慢降低了在總收入中的比例,應該說經紀業務在總收入的佔比一直在下降。09年的一波牛市,中信大概漲了20倍左右,14-15年的一波牛市,整個證券公司的表現都比較好大概有3倍漲幅。而且很多都是翻好幾倍的增長,交易佣金彈性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現在的證券公司自營收入佔據總收入的半壁江山了,頭部券商的交易型金融資產都有幾千億的規模,當然債券佔據大部分,一旦出現牛市那收入就會成倍增長。

最大的一塊業務是它的自營。自營投資,簡單來說是證券公司用自己的資本金再去做投資。但是這不是我們散戶炒股票,很大的一塊是投向固定收益這一塊。所以你看到債券市場的表現,或者說固定收益在這一年的表現不錯。那麼一般來說在股市和債市表現不錯的時候,對自營業務是比較好的。自營業務佔總收入的佔比30%-50%左右。

所以大家就明白了,60%-70%的業務和證券市場是高度相關的。經紀業務就是靠佣金收入,那麼整個金融市場的活躍度越高,收入越好。往往大券商的自營業務佔比低一點,中小券商可能自營業務佔比高一點。所以一般牛市初期,中小券商的彈性都很大。另外,佔比第二高的經紀業務,整個交易量比較高的話,對它的貢獻也是比較大的。所以其實證券公司是一個完全和市場正相關的板塊。證券公司整體的投資邏輯,就是兩點,第一點是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或者說是整個市場行情的表現。那麼第二就是監管政策的力度。

那麼還有什麼業務?是跟我們散戶相關的信用業務。信用業務佔收入的比重是10%-15%左右。這一塊就涉及到我們散戶的融資融券,包括其他的質押呀之類的信用業務。另外大家可能都還聽過包括做股票、債券的承銷、承攬、承做,這種投行業務。實際上投行業務佔券商收入的佔比不是很高的。從行業來看,佔比大概是10%-15%左右,每家公司的業務構成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所以今年證券公司的整體業績會不錯。首先投行業務這塊,包括科創板、創業板的註冊制,肯定是對投行業務是有利的。但是這個在整體收入的佔比是不高的。大概佔比10%-15%。所以說這塊的彈性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其實最主要的還是跟隨市場的波動。因為它的自營業務大概30%-50%,都是跟我們的行情密切相關的。所以為什麼說“有行情買證券”,基本就是這樣的投資邏輯。

最後還有它的資管業務。它的資產管理,也可以發行一些公募的產品,包括髮行特定客戶的資管產品,發行像私募一樣的產品。其實有很多頭部的公司這一塊的業務做得都挺好的。但是這一塊的業務佔比都不是很高,大概是10%-15%左右。

證券基本是和大盤彈性相關的。這個高度相關有兩個角度。第一是從數據上來說,證券板塊的漲跌幅和整個滬深300或者上證綜指的漲跌幅,是高度正相關的,這是從數據的角度。第二個是從經營邏輯的角度,對收入貢獻比較大的業務都是跟證券市場高度相關的。所以證券的投資機會基本就是看好整個中國證券市場就去買證券公司,不看好的話就不去買,就是這麼簡單。

證券板塊的投資邏輯

最重要的兩個變量,一個是市場的流動性,一個是監管措施。

首先是流動性,流動性有兩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流動性本身和行情高度相關,往往行情好的時候流動性比較好。證券的換手率在1%以上的話,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市場。這個對應全市場的成交額的話大概是在六千億到七千億左右,相對證券公司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或者你看證券公司去年在全市場的成交額,大概平均是在五千多億之上。如果每天的成交額佔我們總市值,或者說是換手率在1%以上的話,基本上是比較活躍的一個市場。去年的成交額在五千多億左右,今年的業績應該說是不錯的。

關注財經新聞的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基準利率是一直不動的,但是一直通過LPR這種形式在下調掛鉤實體企業的貸款水平。應該說主要目標是把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對我們的實體經濟做出一個貢獻。另外呢,一般情況下,流動性比較好的情況下,股市的表現也會相對比較不錯。所以呢,對於整個證券公司的自營業務也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

監管措施方面,監管比較嚴格的話,金融活動的開展就會受到很多的限制。另外一方面證券公司因為整個監管的態度,自己也不願意去承擔很多的風險,不願意去釋放更多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保守的態度。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一兩年對整個證券板塊的利好政策還是比較多的。

18年提出科創板的改革,包括去年大概六七月科創板開始開板,開始發行。其實這個對於整個證券公司,提振了整個投行的業務。還有新增了一個板塊,往往也會帶來一些新增的人氣。指數基金也好,封閉式基金也好,我們持有的一些資產可以轉融通,相當於多了一些券源,全年大概1.8萬億的體量。去年再融資新政的推出,也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大家關注新聞的話,可以看到這些新聞,但是對於證券公司它的業績到底有有多大的提振,這是不好說的。

還有一個19年審議通過,今年3月份生效的新證券法。這個其實歷時很長了,應該說是15年啟動的,先後歷時四年。證券法信息披露方面,以前投資者發現有一些違規的情況,真的要到上市公司索賠是比較難的,證券市場裡面,這個是比較客觀的。投資者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的損失很難自己去索賠。

這在新證券法裡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真正保護了我們中小投資者的權利。創業板新規的話,對退市這塊是有很嚴厲的新規的。一方面就是大家上市更容易了,另一方面就是要對質地很差的,或者說上市就是來騙錢圈錢,居心不良的公司打擊。應該說未來在上市公司退市這塊會更嚴厲去管理的。

證券板塊未來的投資機會

回顧最近一兩年證券公司的監管政策,對影子銀行的融資行為、去槓桿,大家都真正認識到去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其實在08年-12年,你都意識不到投資是要有風險的。信託你覺得是不會有問題的,年化10%多的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是無風險收益率越來越低,第二是真正靠譜的投資渠道越來越少。

這種情況下,老美市場各類財富的回報率,最高的就是股票,回報是碾壓其他資產的。如果看美國的證券市場,真正想要獲得高收益,基本上股票市場是一個不得不去配置的一個市場。很多的投資者肯定覺得過去幾年的歷史經驗告訴大家就是去炒房,或者說買房子、做信託是唯一的致富方式。但是我覺得未來,還有過去幾年已經給我們的投資者上了課了。高收益的資產是不靠譜的,包括房地產也不一定有很高的回報率。

其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會發現,真正會有比較高的投資回報的,當然也伴隨風險。股票市場是一個不得不配置的,或者說你只要希望獲得比較高的回報,股票市場是一個繞不開的事情。所以應該說一方面是股票市場未來不會再是我們開玩笑說的一個賭場。不是說看明天漲不漲,下週漲不漲,而是真正看三五年的話,我們作為從業人員,對中國市場是真正有信心的。

還有一個事情是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最近幾年一直在做的一個事情。一方面是海外資金增強了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其實這裡面的監管,還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健全。很多的海外資金都是通過創投的方式。即使經濟再爛,還是維持著5%-6%的增速,對於證券市場來說,海外的資金是有意願去配置的。只不過原來一方面之前沒有什麼方式方法,沒有給他們開放,另一方面國內的法律法規也沒有那麼健全。現在一方面是投資渠道多了,現在也同意海外資金去控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包括滬港通、深港通的推出,包括很多國際化的指數把A股納入它的投資範圍。都是國際化的大趨勢是不可逆的。

目前,很明顯的一個事實,從全球資本配置的表現來說,海外配置A股的比例是很低的,是非常非常低的。應該說未來這塊的提升空間是比較大的。當然這也是一箇中長期的事情,不是說提升空間大就一定馬上漲。

政策層面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對證券板塊,包括對於資本市場應該說還是比較友善的。科創板,包括最近的創業板註冊制都落地了。在新聞聯播裡面,說到主席主持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的時候提到,創業板改革的指導意見。其實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國內的A股從來沒有放在這麼高的級別的會議上面進行討論。其實最近兩年為什麼說我們國內做大做強資本市場,尤其是增強一級市場。因為我們國內的股市,從來沒有在領導層去討論和評論過。所以說國家是真的在做資本市場的改革,包括擴大我們國內一級市場的融資比重。

我們國內的很多融資都是依賴於銀行的,這其實和我們的經濟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前幾年主要是基建地產,以這些作為我們經濟的推動力。這些主要都是重資產,重資產的話都是要依賴銀行的,而且還有足夠的資產做抵押。最近大家大家會發現,提到的新基建基本都是一些科技、科創類的板塊。包括5G、半導體、計算機、軟件,這些都是要依賴於證券市場融資的,因為這些基本都屬於輕資產。

尤其是初創的時候是沒什麼東西的。比如說生物醫藥、軟件、計算機、互聯網,這些企業初創的時候就是人,租服務器,電費。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一開始就是服務器、電費。這個時候是沒有資產的,銀行怎麼給你貸款?這必然就是一級市場融資。一級市場融資就涉及到怎麼退出,就是靠二級市場退出。IPO是一個最主要的退出渠道。所以其實應該說從國家轉型的角度來看,也不得不發展一級市場。

所以你看整個證券市場板塊未來三五年的整個投資邏輯是非常的順暢的。第一是居民從以房地產為主,包括以很多高收益率的,但是現在有風險了或者收益率下降了的產品,向整個權益類的,證券市場股票市場為轉移。這是一個大的方向,我個人覺得是不可逆的。這個轉移可能沒有那麼快,但是我覺得大方向是不可逆的。

第二個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未來A股在整個資本市場配置,尤其是海外的機構基本上是全球資本市場配置的,那麼未來這一塊的增持空間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大家也看到,外資在A股的話語權,尤其是投資的比例也已經越來越大了。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心疼的,很多的優質資產都被外資買走了。尤其是我們大跌的時候,外資就會看好某一個企業,他就是要去配置,因為他是全球資產配置的。所以這一塊第一是不可逆的,第二是未來的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那麼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是從我們整個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是經濟轉型必然要去扶持我們一級市場融資,或者說是直接融資,另外就是最近一段時間的政策,還有改革方向,其實都是向著建立一個公開透明、高度有效的市場的。而且是在做這件事情的,不是說只是新聞聯播隨便講一講。我們作為從業人員,這一點的體會是比較深的,我們還是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中長期的表現的。

具體到短期來看呢,應該說短期還是看新冠疫情之後比較極端的悲觀情緒的反轉。大家關注政治局會議的話,已經在提六保了,就是保持就業。所以未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會遇到一些考驗的,這裡面的話,四五六月份的經濟數據就會比較關鍵。這個時候二月三月的數據都已經不看了,大家都知道是數據是很差的。但是之後的數據是要關注的。所以我們認為會有一些波動,當然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但是目前不是很講的清。

市值排名前十的證券公司

600030 中信證券

600837 海通證券

300059 東方財富

601688 華泰證券

601211 國泰君安

600999 招商證券

000776 廣發證券

000166 申萬宏源

600958 東方證券

601377 興業證券

我大概梳理了消費+科技+部分熱門行業代表的ETF基金,主要從規模和流動性中選取。僅供參考

科技類ETF

159995 芯片ETF

159801 芯片基金

515050 5GETF

159994 5GETF

159997 電子ETF

515980 人工智能ETF

159939 信息技術

515880 通信ETF

515000 科技ETF

512480 半導體ETF

512760 半導體50ETF

512729 計算機ETF

515750 科技50ETF

消費類ETF

159928 消費ETF

515650 消費50ETF

159938 醫藥ETF

512170 醫療ETF

159936 可選消費

159992 創新藥

159996 家電ETF

還是有一些寬基和行業ETF

159948 創業板ETF

159902 中小板

510900 H股ETF

159928 恆生ETF

512380 MSCI中國指數ETF

512160 MSCI中國A股ETF

510230 金融ETF

512070 非銀行金融ETF

512710 軍工龍頭ETF

512670 國防ETF

512400 有色金屬ETF

510410 資源ETF

515700 新能車ETF

515030 新能源車ETF

518880 黃金ETF

512200 房地產ETF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恆生指數,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富時A50指數主連。

風險提示:ETF基金屬於股票型基金,風險較大預期風險收益水平較高;歷史表現不代表未來。本研究報告內容中的資料均來自公開信息,我們力求準確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正確性、公開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本報告沒有考慮到個別客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並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客戶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