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點亮“空中課堂”——臨沂市蘭山區新橋中學從“336”到“361”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

2020年春季,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網課成為“停課不停學”的一種救急手段。本次大規模線上教學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時,也有眾多喧囂之聲。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師未摸索出與網課教學相適應的模式,把傳統課堂的模式直接搬到了網課上,造成了“水土不服”。

臨沂蘭山區新橋中學是網課教學的先行者。“從2017年秋季實行智慧課堂新課改開始,到今天,我們已走過了近3年的新課改之路。全校師生通力合作,先後探究出了‘336’‘361’教學模式。今年疫情期間,師生居家抗疫、線上學習,特別得心應手。”談起這些,該校校長全宗旭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336”讓學生學會了合作學習

“什麼是智慧課堂?就是依託‘互聯網+’的巨大優勢,以大數據、雲計算為支撐,利用平板電腦、觸摸一體機等工具,教師智慧地教,學生智慧地學。”關於探究智慧課堂“336”教學模式的初衷,該校業務副校長李玉峰這樣介紹道,“智慧課堂的核心是線上教學。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在智慧課堂上,學生是主人。顯然,教師們穿著傳統教學這雙‘老鞋’,在智慧課堂這條‘新路’上行走,簡直是寸步難行。我們必須探究出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來。”

於是,該校98名一線教師紛紛投身於探究的行列裡。2018年,快放暑假時,學校召集17名有所成就的教師進行研討,集思廣益。很快,具有新橋中學特色的智慧課堂“336”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336’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3’,指的是學生課前自主學習、課堂知識內化、課後個性學習這3個學習時段;第二個‘3’指的是教師課前編制推送自主學習任務單、推送微課等學習資源、課上導學3種教學手段;‘6’指的是學生課前自學、課堂助學(同伴互助)、研學(疑難突破)、展學(訓練展示)、思學(反思提升)及課後拓學6個學習環節。”該校智慧課堂教學能手、多次外出送教的教師張仁鍇對“336”教學模式這樣解讀。

那麼,這樣的課該怎麼上呢?走進該校教師張美玲講授《〈詩經 〉二首》的課堂,我們找到了答案。

課前,張美玲給學生下發了紙質的“自主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利用晚自習完成任務。任務單上不僅有達成目標、學習方法、知識鏈接等知識、目標、情感等層面的內容,還有完成自主、合作、拓展等能力提升層面的內容,練習題是梯次遞進的。

在課堂上,張美玲一開始就讓學生用平板電腦拍照並上傳,在展示自己的自主學習成果的同時,將疑難問題也一併展示出來。對這些疑難問題,全班各學習小組分別進行討論,本學習小組或其他學習小組都可以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教師才幫助解決。接下來,張美玲通過平板電腦推送了當堂的達標訓練題,讓學生們進行合作探究。張美玲輕輕一點“一鍵生成”,各種數據一目瞭然,對學生的評價即時生成。最後,張美玲發動學生從學習收穫、學習困惑、學習方法、團隊創優或不足等角度,對本節課進行了總結。

在晚自習時間,張美玲解決了學生通過平板電腦反饋過來的“拓學”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

再看學生史一童和她帶領的學習小組的“操作”。那個晚自習,史一童拿到張美玲老師下發的任務單後,就帶領小組的5個同學按老師的指點預習了課文,並把任務單上的習題逐一自主探究。遇到了“攔路虎”,本組同學就合作探究。課堂上,史一童把本組的疑難問題公之於眾;全班學生討論得特別熱烈,紛紛獻計獻策,圓滿地解決了疑難問題。即便在訓練展示、反思提升環節,史一童和她的同學也攜手合作、集思廣益。

“居家抗疫,線上學習,史一童可積極了!”談起女兒,家長席順銀打開了“話匣子”,“網課開始前,她會在釘釘上把‘掉鏈子’的同學‘釘’到平板電腦或手機前;課後,誰的作業沒完成,她會一一督促、檢查。誰有過不去的‘火焰山’,她會和本組的同學一起在線探討、交流。對‘掉隊’的同學,她就在線給同學當‘先生’。”

“‘史一童現象’不是個例。”該校教務處主任張慶永說,“經過智慧課堂的錘鍊,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都具有這種交流、溝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在組長的帶動下,組員的交流、溝通、組織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高。”

“361”讓學生學會了創新學習

“我們對智慧課堂‘336’教學模式的探究快3年了。儘管它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興趣貢獻多多,但是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2019年秋季開學後,李玉峰一針見血地說,“其一,智慧課堂裡,平板只是工具,師生卻過於依賴,脫離了教師板書和學生書面固化的優良傳統。其二,日常教學中,師生把‘336’教學模式固化了,不知如何變通和自主創新。”

校長全宗旭和業務教幹、骨幹教師一起反覆論證,決定把“336”的精華和石家莊市精英中學“高效‘6+1’課堂教學模式”的精華糅合在一起,形成“1+1 ##_FORMAT_GT_##2”的智慧課堂“361”教學模式——“3”指的是課前、課中、課後3個學習階段,“6”指的是課堂教學的導、思、議、展、評、檢6個環節,“1”指的是“用”,即在課後活學活用、創新學習。

就課中的“導、思、議、展、評、檢”6個環節,該校教學能手王京芹解釋道:“‘導’包括‘導入’和‘導學’。要選好切入點和興奮點導入,將當堂的學習目標、重難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以《課堂導學提綱》的形式下發給學生。‘思’指的是自學深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研讀教材文本,觀看‘和博士’等相關的微課資源,結合《課堂導學提綱》,利用《自主學習指導課程》完成讀書、思考等任務,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議’指的是合作研討,意在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小組組長是帶頭人,學生‘三三合作’進行問題討論,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展’指的是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口頭質疑、拍照上傳、板書板演等形式展示問題,暴露自學和討論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各出奇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教師通過誘導和激賞調動學生的探究激情。‘評’指的是點評精講。‘檢’指的是檢測反饋,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整理歸納和反思內化能力。當然,最關鍵的就是最後一步‘用’。這一步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活學活用及創新學習能力。”

去年10月,驗證智慧課堂“361”教學模式是否高效的彙報課、展示課轟轟烈烈地展開了。“‘361’這個模式是對‘336’的豐富和發展。它不僅吸收了傳統教學的精華,還增加了創新發展的元素,虛功實做、實功細做,特別接地氣。”兩個月後,嚐到“361”甜頭的年輕教師王曉飛代表全校教師作出了這樣的評價。“‘361’能讓我們的學習基礎更紮實,並讓我們更加註重實踐操作和創新學習。”九年級學生殷志瑩這樣說。

殷志瑩說得沒錯,該校為了把“用”做實做細,發動教師組織學生成立了數學社、文學社、趣味物理社等30多個社團。每週三下午的第三、第四兩節課,學生集中開展社團活動。在這裡,學生盡情地翱翔於“用”的藍天。學校每月都表彰有突出表現的“學王”“學霸”,以此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這些舉措儘管實施的時間還比較短,但初期效果還是顯現出來了。去年11月,該校創客、機器人、科技製作等社團的學生參加蘭山區與臨沂大學聯合舉辦的“創意素養能力展”活動13個項目的比賽,共有69人獲獎,其中有10人獲得甲等獎。這是該校學生活學活用、創新學習成果的生動體現。無獨有偶,在“臨沂市第二屆校園文學徵文大賽”中,該校有13名學生獲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工作獎”。自去年秋季開學至今,該校文學社團成員的稿件被省級以上刊物採用56篇,有17名學生的表現優異。

“我們不但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活學活用、創新學習素質。唯有如此,才能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全宗旭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