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1952年12月25日這一天,原本是西方的聖誕節。可是在朝鮮的戰場上,突然間出現了200架美軍F-86戰鬥機。參加抗美援朝的林虎將軍,此時接到了命令要緊急升空。於是他同其他100名戰友,毫不猶豫地衝上了天空阻擊美軍戰鬥機的攻擊。

45分鐘之後林虎的戰鬥機,已經沒有燃料需要返航。可這時他的戰鬥機因為受到美軍的攻擊而失去控制。被逼無奈之下,他只能選擇跳傘逃生。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跳傘的過程中仍然有美軍對他進行攻擊。雖然林虎將軍幸運地保住了性命,可是他的很多戰友卻在空中成為了活靶子。直到戰鬥勝利,每當提到這件事林虎將軍仍然會感到遺憾。

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有人說跳傘的飛行員不可以殺,可是為什麼林虎將軍還受到了攻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參戰的國家還比較紳士。比如不會主動射擊那些因墜機而跳傘的飛行員。雖然當時並沒有文字的相關約束,可是很多國家都各自遵守。畢竟對於飛行員而言,戰鬥機就是他們的武器。選擇跳傘的飛行員,就等於放棄了他們手中的武器,不會再有什麼威脅。

更何況每個國家能夠培養一個飛行員,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飛行員一旦失去飛機跳傘,只要他不再做出攻擊的行為,在戰場之上,他的生命還是有所保障的。這是因為活著的飛行員往往都比死的價值大,只要把他們攥在手裡,不論是用來換俘還是交換別的東西,都是很不錯的籌碼。

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到後來1977年《日內瓦公約》作了相關的修訂。這個時候關於對飛行員在戰場上的保護,開始有了明文規定。但是事實上正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遵守此規約的國家寥寥無幾。可以說這些規定是用來約束那些君子的,如果是小人的話基本視這些規定為廢紙。

並不是所有人從飛機上跳下來都會受到保護,有一種人是除外的。

飛行員有相關的條文進行保護,可是對於空降兵來說卻沒有如此特權。因為空降兵在跳傘的時候是帶有武器的,說明他們具有威脅性。因此一旦有空降兵跳傘被發現的話,仍然會受到地面部隊的攻擊。

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況且在跳傘的過程當中,一切事情皆有可能發生。比如說諾曼底登陸的存在在當時,是因為二戰需要開闢第二戰場。其中就有空降兵參戰,據統計前後共空投了4萬名空降兵。可是非戰鬥損耗就高達5%左右。比如說打不開傘,或者是跳傘過程當中撞到了其他的建築物。畢竟跳傘過程當中的很多情況是無法預料的。

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曾經幾內亞的一棵樹上,就發現了一個被懸掛著的傘兵。被人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在那裡懸掛了70年。早就變成了一具白骨。後來調查發現他是二戰當中的澳大利亞傘兵。跳傘過程當中被樹枝扎穿了身體,之後便一直掛在那裡因流血過多而亡。

在戰場上還有一種情況比較例外。如果空降兵著陸之後,馬上丟下了手中的武器,表示自己投降。那麼這個時候他是應該受到保護的。所遵守的同樣是《日內瓦公約》,畢竟此時這些人的身份已經成為戰俘,不殺戰俘是很多國家遵循的人道主義原則。

同樣都是有技術的駕駛員,坦克駕駛員為什麼就沒有特權?

同樣都是駕駛員,坦克的駕駛員在戰場上卻沒有相關的優待。其實這同戰場上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判定一架戰鬥機有沒有失去戰鬥能力十分簡單,只要它還在天上飛,那就是存在威脅的目標。

但是面對一輛坦克,你該怎樣判斷它有沒有失去作戰能力呢?一發反坦克炮打過去,也許履帶都給炸飛了,但是你如何確定它是否會變成一座固定的碉堡繼續反抗?

戰機被擊落後,跳傘飛行員受保護不會遭到攻擊,坦克兵咋沒這待遇


所以在戰場上對付趴窩的坦克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掀開蓋子一發手雷丟進去。這種情況下,坦克駕駛員倒是想投降,但問題他根本沒有那個機會啊。

更別說坦克被擊中很容易著火,此時的坦克簡直就成為了一個大烤箱。基本上一旦遇到這樣的情況,能夠逃出去的人員少之又少。剩下的人大多數都被活活燒死在坦克當中。就算少數人從坦克當中逃了出去,可是地面上火力密集,他們能否活著回去都成問題。

說到底,在戰場之上,不管你是飛行員還是坦克兵,決定敵人會不會饒你一命的因素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價值。只要你活著的價值比死了更大,那他們一定會千方百計讓你活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