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每天學點《古文觀止》#第五十九篇第三節

上一節說到了交淺莫言深,當然了,這句話在生活當中是有很多的應用的,您也可以慢慢的體會。

最後一點,范雎他最主要的傳遞的信息,給我們的啟示,也就是如果說你想表達什麼,在你沒有重大的把握之前,那說還不如不說,尤其是你想說的事情很重大。其實這是我們很多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我就經常看到有些員工向領導請示工作,總是一味地表達自己想要做什麼,而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出於領導的角度,他能不能同意你的這個觀點。

這個時候你的表達和不表達可能結果不一樣,如果此時領導是不能同意的,而你提前表達了出來,那麼也許領導否定你的申請了以後,回頭領導想同意了,想到之前自己否定過,他也不好意思再同意了。

所以你要想請示什麼?尤其是比較重要的請示,一定要找準時機,這個非常的重要。

范雎前面幾次不正面回答秦王,其實就是作勢,他希望秦王已經下定決心非常想要這個了,再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這樣秦王就能一下子下定決心開幹!而不是說完之後,秦王在反反覆覆的猶豫。

如果我說完之後,你有可能反反覆覆的猶豫,那就不如在你下定決心之前,我不說。

范雎接下來說,我之所以不敢說出我的心裡話,並不是因為我害怕。我當然知道今天我把我的話說出來,明天我肯定就會被人殺死,但是我不怕死。

《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我的這一番主張這一番治國之策,如果大王您聽了並且照辦了,我就算死了,我也不覺得憂慮,我就算成為一個流亡之人,我也不覺得擔憂,我就算全身上下塗滿油漆,我也不覺得難看,我就算披頭散髮成為一個瘋子,我也不覺得恥辱。

那意思,只要我說的話您能聽,我付出什麼代價都值!

《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五帝,這五帝指的是三皇五帝的五帝,這些聖人是會死的,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開創者,三王他們是人,他們這些仁人同樣要死。

五伯指的是春秋五霸,春秋五霸這些賢人,他們也要死。

《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烏獲這樣的大力士有如此大的力氣,還是要死,烏獲是誰呢?烏獲是秦國的一個大力士。

這說是在秦武王當政期間,秦武王這個國君有一個小愛好,就是喜歡舉重,估計今天要參加奧運會什麼的,也能拿個牌什麼的。所以他就寵愛這些大力士。那烏獲就是倍加恩寵,官當的也不小,最後活了80多歲死了。

還有孟賁、夏育,這樣的勇士也是要死的。孟賁和夏育這兩個人也是秦武王身邊的人,這兩個人很生猛,說的是孟賁它能夠生拔牛角,您琢磨琢磨這得多大的勁,這個活牛,你拽著它的角,能把他的角給薅出來,這了不得。夏育也是力舉千鈞的大力士。這兩個人有說是衛國人,有說是齊國人,都是勇士。

《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范雎列舉了這麼多人,就想說明一個道理,就是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他是不怕死的!

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既然人人都要死,臣我的想法就是我在活著的時候能夠為秦國盡這麼一點點的力,那麼就完成我心裡面的願望了。我就覺得值了,我沒有什麼可以憂慮的。

《古文觀止》之《范雎說秦王》第三節

您看范雎的這幾句表達讓我想起了楊瀾的一句話,楊瀾說,說人生最沒有懸念的事情就是我們都會變老,但是最大的懸念就是我們如何變老,那也就是說在活著的這段時間,我們能做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很重要。

好了,今天的學習就這,咱們明天繼續吧!


陳鳳山:業餘相聲演員,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科生,立志讀完《古文觀止》222篇文章,邀請您與我們一起,每天和孩子一起讀一段古文

微信公眾號:鳳山說;喜馬拉雅FM:陳鳳山的保險頻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