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文章選自公眾號“一條”(ID:yitiaotv)


文中內容不代表本號觀點和立場


社交焦慮如今已成為一種流行病,

美國有4000萬人深受其害,

中國的社交焦慮者據說也達到了3000萬,

其中90後、95後年輕人的症狀尤其嚴重。

當眾說話會侷促不安,

“看到十個人以上的場合就不去了”,

“群聊裡有紅包,第一個點進去拿的絕對不會是我”,

“虛擬的世界裡無盡風騷,見面慫成狗”……

一條最近做了一個關於“零壓力社交”的調查,

收到了近500份社交焦慮的典型樣本,

許多人十分害怕冒犯別人,

卻自帶無限冷場的屬性,

“啊,做個社交達人,真難!”

撰文 陳星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在發調查問卷之前,我們請身邊的朋友們列舉自己的社交焦慮瞬間,沒想到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門:

  • 在公共衛生間小便,不會站在尿池,會選擇到一格一格里。
  • 過個馬路,一排小汽車停著,就我一個人過,感覺渾身不自在,被圍觀了。
  • 不能在公共場合吃東西。
  • 出門在外想回家,在家又勸自己得出門……

和同事社交會焦慮:

  • 下班地鐵口,遇到不熟的同事,會故意說你先走吧,我去買點東西,其實是不知道聊啥。
  • 遠處看到不是特別熟的人,會躲起來,或者掉頭走。
  • 與不熟悉的人目光對視,我會很尷尬……
  • 與別人說完再見,忽然意識到你將要和ta往同一個方向走。

和朋友社交會焦慮:

  • “不好意思,我就不過去了,我已經計劃好在家待著啥也不幹了”
  • 輪到我點菜了,可自己還沒在腦中彩排好等下要說的食物名稱……
  • 過生日,別人給我唱生日歌,自己要許願的時候。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能發信息,絕對不打電話”

和領導社交當然最焦慮:

  • 與權威人物談話,我會很緊張。
  • 每次遭到公開表揚,恨不得鑽進地縫裡。

和陌生人社交還是焦慮:

  • 在滿是陌生人的派對上,不知道如何融入,只能像個樹袋熊一樣整場掛在朋友身邊…
  • 自己在吃飯時,有陌生人坐在對面,就不敢看對方,眼睛只能盯著食物。
  • 寧願迷路也不願意開口問陌生人。

我們震驚地發現,超過85%的人“在他人注視下工作,會覺得難受”。63%的人選擇“能發信息,絕對不打電話”。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在他人注視下工作,會覺得難受”

65%的人不會第一個去點微信群裡的紅包。44%的人認為自己“網絡上是話癆,現實裡安靜如雞”。

患上社交恐懼症的,有學生:

  • 一個人的時候每次都要裝作很忙的樣子,拿著手機打電話其實沒打給任何人,自言自語,路過一個店必須會買點東西才離開。 @張持,00後,學生

有白領:

  • 晚上加班剛起身穿外套準備下班回家,看到斜後方有個同事也在穿外套,應該也是準備下班回家,但是不是特別熟悉的人,一想到一會要一起走到地鐵站,有點沒話聊,就藉故先溜了…… @Miss.D ,90後,建築師

也有夫妻:

  • 剛才吃完飯回來,準備從車庫去搭電梯,看到一幫人正在進電梯房,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社交,我和愛人對看了一眼,兩人默默地躲回了自家車位等了五分鐘才往電梯房走去。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到沒有一句溝通和疑問,完全是靠社恐對社恐的理解和默契。 @天空,80後,國企採購

社交焦慮是一種病嗎?那要看這種焦慮對你造成的困擾到何種程度。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焦慮發展到一定程度,“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變成“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就被科學家們列為一種精神病症了。

在美國,社交恐懼症是僅次於抑鬱症和酗酒的第三大精神病症。

  • 初三暑假,整整一個暑假沒出過門,見到人群的一瞬間覺得這個世界很陌生,心裡恐懼感特別強,以至於我呆楞了5分鐘都不敢走到人群當中。@麗萍,90後,學生

然而,按照科學家們的標準,其實真正能夠診斷為“社交恐懼症”的人是極少數,絕大部分人都是“社交焦慮”。

內向的人往往容易焦慮,因為內向的人更容易對自己的評價偏低,陷入自我懷疑。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體驗到社交焦慮。年輕人比年長者更容易體驗到焦慮。

大多數人都是在青春期第一次經歷社交焦慮。15到24歲人群是社交焦慮的重災區。如果你25歲之前從來沒有體驗過社交焦慮,那麼很有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因為社交而焦慮了。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社交很必要,但社交技能為零

調查問卷中,接近一半的人都認為社交是很有必要的,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社交必不可少”。認為社交“有沒有無所謂”的人只有十分之一。人畢竟是社會動物,還是要生活在人群之中。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然而,越是需要社交,就越怕社交。將近五分之一的人“儘可能避免社交”。

90%的人近半個月內感受過社交焦慮。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填問卷前剛剛體驗過社交焦慮。

還有的人說,填寫我們的問卷,本身就讓ta感到焦慮……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焦慮會耽誤很多事情。

  • 在辦公室和班委開班級會議,因為太焦慮一直抓頭髮,頭髮掉了一地,手指節也啃破了,實在受不了,最後藉口上廁所跑了。 @易耳,00後,學生

那麼多年輕人不戀愛、沒朋友、孤獨、宅,想來也是社交焦慮引起的一部分後果。

  • 一個party,跟我很欣賞的一個男孩約好,我卻躲在廁所裡一直不敢出來。最後假裝有事,面都沒見,就走了。 @Sansan,90後,助理
  • 拍集體畢業照那天,我自己一個人領了畢業所需的材料然後迅速的離開了現場,路上碰見同班同學問為什麼不拍畢業照,我只能尷尬的笑笑並且加快腳步。@王宣,00後,學生

因為焦慮,所以逃避社交,然後更加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2017全球網絡社交調查》的數據顯示,全球互聯網用戶總數為38億人,使用各種社交網絡的用戶數為30.28億人。也就是說,我們這些網民裡面,80%的人都使用過網絡來社交。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很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網絡上的虛擬社交,對我們真實世界裡的社交到底造成了什麼影響。有的認為是正面影響,有的認為是負面影響。然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網絡社交佔他們社交生活的比重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大家評估網絡對自己社交狀態的影響,基本上是各佔三分之一。社交焦慮因使用網絡而更嚴重的人稍多,焦慮因為網絡反而得到緩解的人稍少。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交流從線下變成線上的時候,除了文字,社交中許多其他信息都被過濾掉了——例如對方的語氣、表情、肢體動作。這個時候,需要更加小心翼翼才能完成一次得體的社交。

  • 一堆人線上聊天聊的火熱,嘗試幾次插話進去,嘗試了很多種語氣都打在草稿欄裡了,最後還是刪掉沒有發出去。@喵莎,90後,舞蹈演員

新的社交禮儀因此催生。比如,網上聊天的時候,你不應該回復“哈哈”,而應該回復“哈哈哈哈”,才能表明你是真的覺得好笑。

還可以再多打幾個“哈”字,或者一串“h”,表達你的誠意。“呵呵”是應該嚴格避免的字眼,因為基本等於“滾”。

同理,不應該回復“嗯”、“哦”,請多動動手指,回覆成“嗯嗯”、“哦哦”。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也有人不小心在網絡社交時踩坑。

  • 在微信群裡,別人都回復了得到熱烈回應,我一說話,然後就冷場很久。@白啦啦,90後,護士

有60%的95後選擇在社交網絡上屏蔽父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分組可見”的功能,“三天可見”成為朋友圈的標配。

在“每天可以有多餘一小時時間,願意出門社交,還是自己宅著?”的選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更願意一個人待著。

  • 高中基本只穿黑衣服,完全不希望有人看到我……大學基本呆圖書館和宿舍,最喜歡看書到半夜四點,中午才起來,與大多數人作息和愛好不一樣就沒有多少人能打攪我了…… @小霧,90後,店主
  • 賺錢時開門出去,不賺時關門進來。@九哥,80後,設計狗

無處不在的移動網絡讓人緊張。我們隨時要響應朋友的呼喚、上級的指令。個人的舒適區進一步被圍剿,這個世界好像隨時在凝視自己,無處可遁。

調查問卷裡,我們請大家選擇,如果只能有一個朋友,自己是願意要一個AI還是真人。選擇AI的人高達41%,比選擇真人的還高5個百分點。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社交焦慮者更害怕領導、權威人士

我們發現,在社交中最讓人緊張的,就是領導、客戶、面試官、老師。

在和這些人打交道時,我們常常會潛意識認為自己處於被審視的狀態,於是害怕權威人士的拒絕或評斷,傾向於想象別人對自己評價結果是不合格的。

  • 工作中和領導打交道特別焦慮,領導的職位越高,帶來的焦慮越嚴重。@邢靜,70後,財務職員
  • 給領導做彙報,提前把要點寫好,還要在心裡排練好幾遍,拖到快下班不得不去時,才逼著自己去彙報。@趙,90後,警察
  • 和領導在飯桌上,沒有主動說過一句話,一直在尷尬地附和,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存在在這個飯局上。@阿廖沙,90後,行政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 老師迎面走來,我繞開了,因為不敢與老師交談,老師卻看到了我還叫了我的名字,瞬間臉紅髮燙。@貝妍,00後,學生
  • 公司老闆讓我去給客人送禮搞好業務關係。從杭州到北京,出差三天,我焦慮了三天,該怎麼約客人出來吃飯、怎麼說話、怎麼找一個理由把禮物送出去,真是把我弄的好像要上刑場般的焦慮難受,一直拖到最後一天最後一刻,我也沒敢當面把禮物給客人,而是找了個機會悄悄把東西放在客人辦公桌上留了張紙條就逃走了。 @小林子,80後,服裝公司職員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有些人甚至從領導恐懼症,發展為了上班恐懼症,寧願選擇自由職業:

  • 怕的是跟半生不熟有必須合作、不是自己發自內心但又不得不面對的人。@x,80後,自由職業
  • 自己的失敗,還有一些不怎麼會處世的行為語言,總覺得給別人帶來了失望。@王,90後,自由職業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其實,社交焦慮這麼流行,也就意味著人人都在焦慮。

社交的時候,一點都不焦慮的人,不到5%。極度焦慮和相對焦慮的人加起來,相當於十個人裡,九個人都在焦慮。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得知你對面的人焦慮程度一點兒也不比你少,會不會讓你感覺好過一點?

在問卷中,許多人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緩解社交壓力的方法。其中,最多的人選擇和自己信任的人傾訴(43%)。也就是說,解決社交問題最常用的辦法,還是社交。

許多年輕人緩解社交焦慮的方法偏消極:

  • 不停的買買買是個好辦法,但依然是通過網購,實體店逛街還是害怕。@阿晨,90後,投資經理
  • 回家,哭,抽菸。@宗竟,90後,店主
  • 酗酒。@紀先生,90後,自由職業

年長一點的人的方法比較積極,比如鍛鍊身體,可以很好地轉移情緒:

  • 沿著臺北河右岸步行2小時以上。@國銘,60後,教練

吃貨緩解社交壓力是這樣的:

  • 只能靠下班一頓火鍋和小酒緩解釋然。@大北,80後,國際合作
  • 吃。自己就不停地吃吃吃。無聊又不能走,尷尬,就不如吃啊吃。有時不得不吃撐自己。@糖穎,80後,高職教師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文藝青年的做法是這樣的:

  • 做感興趣的事,建築設計,庭院設計,園林植物,盆景,前沿藝術設計等等……還有旅遊。@劉通,90後,平面設計師
  • 跳舞、畫畫、看電影、聽音樂以及和熟悉的朋友或者微信距離遠的“熟人”傾訴。@Camila,80後,自由職業
  • 在朋友圈發佈私密日記(或開放給有6個人的朋友小組)。@劉天,90後,實習生
  • 把注意力放到生活中,斷網,看書,提升自我認知感。@飯飯,90後,軟件客服

很多人都意識到,焦慮是因為自己社交技能太差,不會講話。

  • 與情商高的幾個人對話,無法幽默的接話題,或者無法參與進對話,沒有辦法揣測別人講話做事的用意。@俞城楊,90後,建築師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於是有的人不斷覆盤、反省自己。治病要治本,最核心的還是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才能真正克服社交恐懼:

  • 反覆想。確保不會再犯錯。@小八,90後,採購
  • 經歷了各種“災難性”事件後會一直在腦子裡回放,慢放,快放,倒放,重新編輯,直到寫出一個我覺得完美的劇本。想多了想久了,也就想開了。@麥樂泥,90後,插畫系學生
  • 寫日記,把焦慮的東西全部寫下來。@小橋,90後,施工單位管理人員
  • 寫東西或者錄,和自己對話,一人分飾兩角都是自己,一個傾訴一個開導。@咖啡,90後,攝影師

還有的人真正實現了“零壓力社交”,或者說,至少表面上實現了“零壓力社交”。

  • 商業假笑。 @小白,90後,學生
  • 選擇性遺忘。@Jo,90後,設計師
  • 假裝擅長社交像是演戲。@成豪,90後,活動運營
  • 適應到不熟的人甚至以為我很外向…… @sjt ,90後,空乘
  • 只要學會了尬聊,學會了KY,就好了。 @武斯,90後,插畫師

不過我們不必苛求,說到底,社交本質上不就是“表面上”的一種前臺表演麼?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其實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自我關注是產生社交焦慮的核心原因。它會佔據你的注意力,讓你無法關注內心之外的任何事,也會讓你產生自己處於劣勢的錯覺。

覺得“我遇到優秀的人,一定想不出該說些什麼”,或者“我和別人不同,我無法真正地融入他們”。

反之,自我關注越少,反而越容易表現出真正的自己,從而在社交上暢通無阻。

絕大多數90後、95後,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即便不是,擁有的兄弟姐妹數量也比較少,可以說是一家人的焦點,自我關注程度自然也非常高。很容易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是宇宙中心。

一社交就焦慮的“社恐”90後


然而,只有你打破這種概念,意識到自己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並非如此重要,自己也沒必要方方面面都很完美,你才能“零壓力”,最後在社交場合大鬆一口氣。

  • 告訴自己可以犯錯,可以顫抖,如果非要顫抖的話。在場的人只需要照顧好自己就OK了。多感受別人的善意,接下對方的幽默和溫暖。哈哈大笑。不預設接下來的反應。@Aki,80後,餐飲經理
  • 問自己到底在怕什麼,在地球上,大家都是螞蟻一樣的存在。@麼麼,90後,學生
  • 想象自己掉進深海里周圍很安靜只有我一個人,或者是突然有個別的什麼出來把自己腰斬砍頭之類的方式弄死,自責的情緒就會戛然而止。@李又又,90後,考研中的無業遊民

坦然社交的前提,是先坦然接受自己。焦慮成習慣時,你可能會失去解決問題的信心,但是要記住,永遠存在另外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你永遠不會沒有選擇。

祝大家未來都能零壓力社交,社交快樂!

每天一條原創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