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文 / 子冀

這場2008年以來最長的“五一”有沒有帶來人們預想的“報復性消費”呢?難得有了五天假期,總不能就這麼宅在家裡。戶外春光大好,人們被疫情壓抑了長達半年的內心早已躁動不安。


首先來看出行數據——


1

交通出行客流量超預期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5月1-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這一數據超過部分研究者節前預測值。此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預測,“五一”期間旅遊總人數為0.3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為165.78億元。


具體到單日數據,5月3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數最多,達3094.4萬人次,此外5月2日全國接待國內遊客數也超過3000萬。


旅遊收入方面,5月2日全國實現旅遊收入128.6億元,在五天中最多。5月3日國內旅遊收入也超過100億元。


據交通運輸部披露的數據,今年“五一”假期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數,流量水平約為去年同期的45%。


4月30日-5月4日,全國高速公路網車流量每天均在4000萬輛以上,流量水平已達去年同期八成以上。


此外據同程旅行數據,“五一”期間全國交通出行客流量超預期,日均客流量創下今年春節黃金週以來最高紀錄。


2

提振旅遊經濟 拉動消費內需


截至5月5日,北京、上海、湖北、湖南、貴州等省市已先行公佈本地旅遊數據。


據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數據,北京市“五一”假期旅遊接待人數已恢復至去年同期55%,共接待463.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1.8億元,恢復到去年同期36%。


上海市文旅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市旅遊接待總人數707萬人次,拉動消費95億元人民幣。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今年,旅遊業在疫情期間成為了重災區,無論是春節黃金週還是4月份的清明小長假,都呈現出疲軟待興的狀態。


但在這個“五一”似乎隨著疫情防控的逐步穩定,旅遊行業翻身打贏了漂亮的一仗。與其說是報復性消費,不如說是逐漸恢復正常消費水平。


湖北省共接待遊客735.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4.53億元,人均花費約333.4元。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據統計,1日至5日,湖北省22個已開放重點景區共接待遊客83.47萬人次,佔核定承載遊客304.2萬人次的27.4%。


文化和旅遊部在5日表示,鄉村遊、周邊遊等近程旅遊成為本次“五一”假期遊客出遊熱點。


攜程總結數據顯示,4月29日預訂4月30日-5月5日出行的交通訂單(含機票、火車票、汽車票、租車),較4月1日-4月23日期間預訂4月24日-4月29日交通出行訂單量,增長幅度超過130%。


其中,4月29日當天,預訂4月30日-5月5日出行的機票訂單量,較4月1日-4月23日期間預訂4月24日-4月29日的機票訂單量,增長51%。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旅客們的旅行熱情,之前一直被疫情壓制。但其實早在2月,我們通過攜程機票爆發性的搜索數據就發現,大家對五一小長假就充滿了期待。”攜程相關負責人表示。


遊客出遊成本大幅下降。去哪兒網數據顯示,機票平均支付價格僅為2019年的7成,酒店平均價格也僅為2019年的75%。


旅遊業內人士介紹,現階段是國內旅行價格最好的時間段,各平臺推出涵蓋眾多旅行產品的優惠活動,價格實惠。


截至4月25日,上海-深圳機票價格同比降低13%,上海-成都同比降低29%,上海-重慶同比降低33%,上海-三亞同比降低19%,廣州-上海同比降低35%,深圳-成都同比降低33%。


3

年輕人群成為旅行主力軍


結合攜程省內跟團遊、自由行產品的訂單情況看,90後、00後佔比超過一半,超過70後等“前浪”。


90後、00後的人氣目的地有九寨溝、成都、張家界、上海、蘇州、三亞、北京、重慶、常州、荔波、長沙、安徽黃山等。


去哪兒網數據顯示,出遊類型上,探親遊成為五一跨省出遊的主題。而在選擇遠距離出行的人當中,63%為單人出行,其次是家庭出行,佔到26%。11%的旅客為情侶出行,旅客在目的地城市平均停留4天。


由於大部分旅遊景區限流及跨省跟團遊暫未開放等原因,今年五一假期的旅遊消費主要以周邊遊為主,各個細分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同程旅行的景點大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各類戶外歷史遺蹟、山嶽、野生動物園、古鎮及各類生態度假區成為居民周邊休閒度假的熱門選擇,客流量集中在5月1日和5月2日兩天,客流量分別佔整個假期客流總量的32.5%和33.5%。


除了傳統的旅遊景點外,各類農家樂、開放性文旅綜合體、度假區等深受本地自駕遊愛好者歡迎,一些自駕營地、房車營地也迎來了疫情期間的首個接待旺季。


再來看生活消費——


4

啤酒、龍蝦、羊肉串

火鍋也要吃個遍


5月5日,微信和美團聯合發佈《“五一”夜經濟數據》,烤串位列多城市最愛夜間美食,宵夜、酒吧、按摩、健身,夜生活全面恢復。


數據顯示,小長假期間,全國人民都在 " 報復性夜宵 "。5 月 1 日 -3 日晚上 9 點至次日 2 點,全國微信支付餐飲線下支付金額環比增長 447%,武漢人民夜宵支付金額環比增長 270%。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夜宵江湖戰況 " 激烈 ",烤串成為多個城市美團用戶最愛的夜間外賣。麵包甜點、小龍蝦、火鍋、奶茶等其他宵夜品類也有明顯增長。


折算成等價食物,約等於北京人民吃掉 33 萬串烤串,武漢人民吃掉 22 萬串烤串,上海人民吃了 24 萬隻小龍蝦,逛吃逛吃 " 成為夜晚首選。


深圳、東莞、成都,是在五一期間最 " 能喝 " 的城市,深圳人在酒吧的消費全國第一。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根據美團數據,成都人民最愛耍,全國最火熱的 10 條酒吧街,成都佔據 4 個名額,小酌兩杯成為假期夜間的熱門選擇。


享受生活之餘,也有人在享受汗水。五一期間,運動健身微信支付消費環比增長翻三倍,其中健身房消費環比增長 225%。


5

網購依舊火熱 線下恢復瘋狂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今年“五一”假期,全國至少有68城啟動新一輪消費券發放,其中上海市是發放金額最高的城市。上海市在5月4日20時啟動“五五購物節”,僅4分鐘消費支付額即突破1億元。


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在啟動購物節後24小時,上海地區消費支付總額已達156.8億元。


疫情爆發以來,線上購物更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近日,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在內的多家電商及旅遊出行企業均發佈了假期消費報告。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支付寶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29個省份消費金額實現同比增長,內蒙、新疆、青海等實現了超過60%的同比增速。


和4月的清明“小長假”相比,“五一”期間,全國超50%城市支付寶健康碼使用率超過清明假期;景區支付頻次比清明假期大幅增長120%。


在京東和蘇寧易購平臺上,今年“五一”假期“出遊”消費和“宅”消費的部分品類均不同程度增長。


“出遊”消費方面,京東家庭自駕遊相關消費增長了兩倍,蘇寧平臺4月29日-5月4日帳篷銷量環比增長121.18%、野餐墊銷量環比增長116.67%、防曬霜銷量環比增長245.60%。


“宅”消費方面,京東5月1日遊戲臺式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0%,蘇寧易購“五一”期間遊戲機銷量同比增長235%。


假期中的線下消費漲勢迅猛。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4月環比增長30%,已經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


環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間休閒娛樂行業增幅521.60%,餐飲行業增幅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假期3天,微信電子消費券帶動消費9億元,用券消費成假期新“日常”。其中40歲以上人群消費券核銷金額佔51%,“前浪”實力不輸“後浪”。


截至目前,湖南、浙江、廣東、武漢等50餘省、市、區通過微信平臺發放超百億電子消費券。


5月1日至5月3日,廣東省發券地區共帶動消費5.1億元,拉動消費11倍;深圳寶安區、福田區、光明區、龍崗區、龍華區、羅湖區、南山區、坪山區消費券共帶動當地消費2.6億元;武漢消費券三天帶動5800萬元,拉動消費超12倍。


是“後浪”們帶來“五一”的報復性消費嗎?


當前,我國的疫情態勢已從嚴防嚴控轉為全國境內復工復產,嚴防境外輸入。微信也將積極配合各地政府,並通過微信支付、小程序等能力,幫助國民順利復工復產,不斷提供更智慧的生活方式。


同時,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也在研究出臺進一步的促消費措施,其中汽車、家電傢俱等市場將成為重要發力點。


相信這個“五一”只是一個開端,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萬物復甦,百業重振的局面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