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宵禁就是禁止夜間的活動的意思,據《周禮·秋官司寇》中記載,“司寤氏”一職的職能就是“掌夜時,以星分夜,以詔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遊者”。可見在中國古代的商周時期,就有了宵禁的制度。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秦漢時期,宵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早期的社會生產力低下,朝廷衙門的人員和管理都很難完善,而且秦漢時期很多人其實都患有夜盲症,所以夜晚的時候城市就更難管理。於是,這個時期的朝廷就想人為低把時間停止,宵禁這一制度自然應時而生。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唐朝時期,宵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城市的管理以及減少盜賊夜間作案的幾率。唐朝初期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剛剛經歷盜匪橫行的亂世,而且李世民又是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所以十分看重城市的夜間的管理,每日的一更天(戌時19:00 - 21:00)便實行宵禁,直至五更天(寅時03:00 - 05:00)才會取消。如果在宵禁期間,城防軍士或是發現不守律令者,不僅會上前斥問,更是會對此類犯禁之人施以笞打。

唐朝中後期,商業經濟得以發展,宵禁的制度慢慢開始放鬆,雖朝廷未曾明令取消宵禁,但管理的時候也不像之前那麼嚴格了,甚至到了後期唐朝的長安城裡還出現了夜市。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宋朝時期,宵禁的目的性可謂是微乎其微了。宋朝當時的人口較多,商業經濟得以空前的發展,為了適應市場的環境,宋朝將宵禁的時間從一更天改為三更天(丑時01:00 - 03:00)。酒樓、夜市、布店、青樓、賭坊等各種吃飯娛樂的消遣之所在開封城的夜裡是應有盡有,比之現今的大都市也不遑多讓。是以,在整個古代封建王朝中,只有宋朝的百姓才過得最為舒服。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元明清時期,宵禁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防止盜賊和城防管理,更為重要的是抑制和配合朝廷監察官場民間等見不得光的“地下組織”,像是元朝的“白蓮教”,明朝的藩王勢力,清朝的“天地會”等等。明末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札記》一書中寫道,中國“各個城市都有千百名更夫在街上巡夜,按規定的間隔敲鑼,而且街道都有鐵柵並且上鎖。儘管如此,宅院被夜賊搶劫一空的事還常常發生,這或許因為更夫本人就是盜賊,或者是和盜賊合夥。”此時中國之城市面貌,與兩宋時相比,不由令人嘆息。

各個朝代的宵禁制度,其實一定程度上能映射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可否認的是,宵禁制度的誕生確實能助於統治階級達到某種目的,但此同時也制約了商業經濟、社會進程的發展。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影視劇或者小說中,廉政的皇帝總是會每日實行早朝制度,實則在真實歷史上很難實現。早朝一般是凌晨5點開始,大臣則凌晨3點就得到達皇宮正門等候,也就意味著大臣將在1點鐘就離開家門。

在秦漢時,宵禁一旦執行,無論你是否是官員一輪不準出行,所以秦漢時期是沒有早朝的。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唐朝時期,雖有早朝記載,但不管是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還是開元之治的聖人李隆基鮮有早朝的習慣,他們雖勤於政事,但絕非是每天都要早起,適當的懶覺還是可以睡一睡的。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明朝時,朱元璋把早朝當作規矩給定了下來,所以明朝確實是有早朝的,而宵禁的時候,凡上朝官員均是有特例可免除盤問的,不過後期幾位如嘉靖和萬曆這兩位皇帝,甚至20多年都沒上過早朝。

古代實行宵禁有何意義,官員又如何參加早朝,每夜1點起床麼?

清朝時,早朝制度也是很少實行,除商議重大事件外,文武百官很少相聚在朝會的。下面官員有事上奏也是先遞交內閣,隨後由內閣商議之後轉呈於皇帝。而且,清朝的皇帝也不總是待在皇宮辦政,像是康熙皇帝就喜歡待在“暢春園”,雍正就喜歡待在“圓明園”,有時還會去避暑山莊等。

所以,真實歷史上廉政的皇帝雖然辛苦,但絕非是影視劇描述的那麼離譜,大多皇帝的生活還是美滋滋滴。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哦,喜歡的也請點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