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就在前几日,一位初三女学生从楼顶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一个花季少女,为什么选择轻生?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位女生因为没有按照要求上网课,老师三次将她移出群聊。那天晚上,老师给家长打了电话,又和孩子聊了十几分钟。之后,孩子就作出了人生这一致命的选择。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01

事情发生后,家长认为:如果不是老师三次将孩子移出群,那天晚上又给孩子打了那个电话,孩子不一定会走上绝路。

老师是孩子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在将孩子移出群聊前,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又和孩子通了话。可见,他是关心孩子学习的。

老师在“惩罚”学生时,充分考虑了孩子的状态和家长的心情。只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孩子会作出如此之举。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02

今年春天,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为了做到停课不停学,学校纷纷采用网络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不像在学校课堂教学那样,老师能够现场监督,教学效果也根本无法保证。

一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总是一边上着网课一边吃着零食,这边开着电脑那边玩着手机游戏,有的人如坐针毡,还没坐够十几分钟,就起身上个厕所,在客厅里转个圈。

家长在有时还好一些,但家长要上班,不能时时刻刻陪在身边进行监督,这时孩子就放了羊,无人监督,无人监管。

而有的家庭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即使家长在身边,也管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这下难坏了老师,也愁坏了家长。

许多老师纷纷采用照片打卡、视频会议、读书打卡、运动打卡等方式,要求家长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保证线上教学效果。但效果如何,只能等时间来检验。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03

从这个女孩轻生事件来看,我有许多疑问。

我不知道这位女生为什么没有按要求上课,是手机出现了问题,还是电脑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是网络出现了中断,亦或者是女孩根本不想上课。

我不知道这位班主任到底和孩子说了些什么?是侮骂,是训斥,是责难。还是苦口婆心地教导。

我也不知道这位老师为什么要把学生三番五次地移出群聊,不让学生上课。

也许他认为这只是一次小小的训诫和惩戒。因为有了这些惩罚,孩子今后会好好地上课。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非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酿成了一场悲剧。

我不知道这位女生那天晚上有多么无助和孤独,她和父母关系好吗?她没有朋友吗?为什么遇到困难时没有想到和父母、朋友交流沟通,和他们说一说自己的苦闷,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要知道,选择死亡,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04

这个事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一是老师要加强师德教育,学会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不能说不对,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将学生移出群聊,对学生身心有多大影响;对学生的惩罚学生能否接受,会不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都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是要恰当区分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要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和个人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对于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由于经常做错事,挨骂挨批评,抗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强。他们通常都是死皮赖脸,这边认错,那边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老师、家长骂几句,或者做出一些惩罚举措,对他们影响不大。

这些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会因为一时的不顺想不开,不会因为遇到挫折而低头,也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害怕,他们的路可能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对于一些内向的孩子,由于脸皮薄,心眼小,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想不开,有的甚至会作出极端的举动。

比如这个跳楼的初三女生,平时非常内向,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和别人说。这样的孩子就应该以心理辅导为主,而不能一味地批评谩骂。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三是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

孩子在家里上网课,老师不能现场监督,家长就要承担起监督的责任,不能因为要上班而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有的家长只想让学校尽快复学,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这样自己能够轻松一点。殊不知,你管一个孩子都管不好,老师管几十个孩子又如何去管好。

四是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提高孩子的抗压水平和抗挫能力。

每年我们都能听到,有一些学生因为某件小事而自寻短见。有的是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有的是因为受到校园欺凌无处诉说,有的是因为老师批评一时想不开,有的是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觉得无颜面对老师和家长。于是,他们轻而易举地选择了轻生。

一个对生命都不珍惜、不重视的人,又如何能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又如何面对今后复杂的社会生活?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迅速加以纠正和挽救。

15岁女生轻生,谁之过


五是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当一个人面对问题时,应该学会去求助,找自己最信任的人进行倾诉。这时,朋友的作用就会非常大。

也许因为朋友的鼓励或宽心,一件烦心事会很快过去,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心里有事,宁愿找朋友,也不愿意找父母,遇到困难时,宁愿和朋友求助,也不愿意找父母帮忙,可见,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家里的孩子多大年龄,上几年级,一定要鼓励他们主动去交朋友,引导他们交朋友很重要,说不定关键时刻能够救一命。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不断摸索,不断尝试的沉重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