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亡羊補牢”的啟示

黑龍江“亡羊補牢”的啟示

黑龍江省發佈通知,自5月6日0時起,哈爾濱市南崗區、綏芬河市防疫風險等級調整至低風險地區。自5月7日0時起,林口縣調整至低風險地區,屆時黑龍江全省125個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

至此,黑龍江這波疫情局部反彈基本剎住了車。回頭來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據國家衛健委通報,4月份,全國共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31例,其中超過60%來自黑龍江本土聚集性疫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黑龍江“亡羊補牢”的整個過程很有啟示意義。首先是“亡羊”為何發生,其次是“補牢”如何進行。

在湖北之後,黑龍江成為國內疫情防控的焦點地區。一方面是國外疫情形勢給口岸城市造成了很大防控壓力;另一方面,本土聚集性病例的發生暴露了疫情防控的短板和漏洞,這無疑是更值得重視和反思的。

5月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關於黑龍江省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有關情況的通報》,點名哈爾濱市、牡丹江市,指出了多方面的問題,比如:存在厭戰情緒和麻痺鬆懈思想;“國門”源頭疫情管控措施不夠嚴格;社區防控措施未能有效落實;核酸檢測工作未能按要求及時開展;院內感染防控措施落實不力等等。

事實表明,很多“偶然”都是有原因的。什麼地方防線出現鬆懈,病毒就會在哪裡趁虛而入。任何一點僥倖,都有可能發展成難以承受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任何一個地方拖後腿,都會給全局造成干擾和壓力。

被疫情反彈敲醒之後,黑龍江迅速行動起來,圍繞著“查漏洞補短板”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要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對所有入院患者和陪護人員開展核酸和血清抗體檢測;對精準管控區內人員賦予“市內碼”標識,限制離開本市;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所在樓棟單元,實施14天全封閉管理等。此外,黑龍江省紀委監委對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追責問責。

這些密集出臺的措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全域即將轉入低風險地區就是明證。這再一次證明,新冠病毒雖然狡猾,卻並非不可戰勝。

這一局“戰疫”的啟示正在於此。面對新冠病毒,絕不可以輕敵。“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必須警鐘長鳴、常備不懈。每一個地方都要充分認識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珍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如果工作不到位,出現疫情防控的漏洞,那麼相關負責人就要做好被追責問責的準備。

而退一步講,即便局部出現本土新增病例也不必杞人憂天,但一定要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查缺補漏。只要思想上足夠重視,疫情防控安排落實到位,掌握局面的就是我們而不是病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