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重耳傳奇》在浙江衛視熱播,這一部由王龍華、張含韻、

張一山、蒲巴甲、麥迪娜、沈夢辰、譚凱、甘婷婷、賀剛、郭曉然領銜主演的一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晉文公重耳我想大家已經有所耳聞,今天的主人公我們不講重耳,我們講一講跟隨重耳19年的文臣,曾經功成身退,割股奉主卻被重耳活活燒死的介子推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自古“紅顏多禍水”晉文公之父晉獻公在外討伐得一美女驪姬,給他生了個兒子,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就給晉獻公吹枕邊風,離間晉獻公與其子的關係,重耳經過驪姬之亂之後,流亡在外19年。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重耳19年中輾轉了六個國家,在流亡衛國路途上,有一次,實在是餓的不行了,就向路過的村民討要食物,村民刁難這些過路人,就給了重耳一把土。重耳因此而餓暈過去,介子推這時為了能讓其主人能活命,就割掉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來給他吃。後來重耳知道了之後,發誓有朝一日他能登上皇位,一定報答介子推割股奉主的恩情,沒成想後來卻恩將仇報

秦穆公為了能夠與晉國進行交好,願意資助重耳回到晉國奪得王位,重耳獲得秦穆公3000精銳護送回國,全國上下擁護重耳,重耳奪得了王位。史稱晉文公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介子推看到重耳經歷千難險阻重於登上王座,這時晉文公在封賞的時候卻偏偏的忘記了這個割下自己肉來給自己救命的人,當他悔恨自己如此寡情之時,介子推已經歸隱山林,不再出仕。晉文公來找他時,介子推念其言而無信,薄情寡義執意不出,決心陪母親頤養晚年。晉文公為逼其下山,竟然想出縱火逼其下山的辦法,晉文公下令縱火燒山,大火燒了7天7夜,當晉文公再上山尋找介子推時,發現他與其母親燒死在一棵枯柳下面。晉文公悔恨不已,傷心欲絕,自己失手害死了關鍵時刻捨身救助自己的人。後來晉文公下令,那天全國禁火,並定為寒食節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介子山

這是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介休之說據《左傳》和《史記》的記載,介之推隱居在綿上山。晉文公尋找他,沒有找見,於是便將綿上山及周圍的土地封給他,稱為“介山” 。那麼, 介山在何處?古代一些學者認為在現在的山西省介休縣南。 但是,有人對這一說法提出疑問,在晉文公時代,晉國國力雖然逐漸強盛,但尚無力顧及北邊,霍山以北被狄人所佔領。介休位於霍山以北,並非晉國轄地,介之推不可能隱居異邦,晉文公更不能以狄之地封賞介之推。因此,綿上山不在介休境內。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綿山之說

另外一些學者認為,在翼城縣西有座綿山,俗稱小綿山,靠近曲沃。介之推隱居地應該是翼城(今山西省翼城縣南)的綿山。然而,據清朝乾隆《翼城縣誌》載,小綿山一名系因晉文公思念介之推,將國都附近的一座小山改名而來。這僅僅是一個遷移而來的紀念性山名而已,介之推不可能隱居於此。晉文公的國都在絳(今翼城縣東地15千米處) ,距小綿山僅幾十千米。如果介之推隱居於此,晉文公環山百里封田給他,就得將國都的近郊、甚至國都的一部分都作為封田,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今山西省平定縣東也有一座綿山, 又名紫金山,山上有介子廟,傳說此山才是介之推的隱身之地,但還沒有充足的史料來證明。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晉文公雖然成就了自己,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後世的影響不言而喻,可是對待自己的忠臣卻失手將其活活燒死。如果史料確鑿,晉文公可能很多事情就欠缺推敲了,起碼不義之名必然會被後人所指責

無論介子推經歷了哪種結局,這個結局是好還是壞,

介子推的“獻身救主”這種忠君愛國的精神成為了至今的典範。也有很多的言論諷刺介子推之死是儒家迂腐的思想,但是介子推固然有千萬個不同的選擇,他卻選擇了一條身正立行的寬敞正道。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換言今天,正道雖滄桑,哪怕自己置之生死於度外也會堅守正道嗎?路遇他人危險,你會挺身而出嗎?

《重耳傳奇》熱播,晉文公19年流亡登基,生死之際靠食人肉充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