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來說一下,明代皇帝向閣老“行賄”的故事。

話說土木堡之變後,景泰帝以皇弟的身份取代被也先擄走的明英宗,在於謙的勸說下,“勉強”登上了帝位。在打跑也先,將皇位穩固之後,景泰帝的心思便活泛起來,想要廢掉原先的太子——英宗之子朱見深,以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扶上太子之位。

大家可能會以為,這有什麼難的?就是一道聖旨的事罷了。然而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在這件事情上,景泰帝卻做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神操作”——向內閣大佬們“行賄”。

在當時,這些內閣大佬們共有六人,分別是首輔陳循、次輔高轂,以及商輅、江淵、王一寧、蕭茲等,共六人。景帝把這六個人都召集起來,先是說了一通好話,然後每人都賜給一些銀兩。首輔、次輔兩人各賜一百兩,其他四人每個五十兩,只有一個條件——你們支持我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樣的“行賄”不僅僅發生在景泰帝時,在嘉靖初年的時候,也發生過這樣的事。

據史料記載,事情是這樣的:

當時的嘉靖皇帝為了“推尊”自己的本生父母,曾經派遣自己的太監去找當時的內閣大佬毛澄,請求他的同意。於是令人噴飯的事情發生了:這位太監來到毛澄面前後,竟然“長跪稽首”(也就是跪下來求人),毛澄一見,趕忙把太監扶起,說你幹嘛如此,真是折殺我了。太監可憐巴巴地說:“這是皇弟的意思啊。皇帝說人誰不想尊崇自己的父母,為什麼卻單單不讓我(尊崇我的父母)呢?皇上請求您改變主意,答應皇上推尊本生父母的請求。”,於是從懷裡掏出黃金若干,遞給毛澄(也就是代皇帝行賄)。

誰料這位毛澄見了,立刻把臉一板,擲地有聲地說:“我老了,但也不能背棄國家禮制的原則。(皇上要是逼我)我就立刻就告老還鄉,反正對於這件事情,無論如何我也決不答應。”不僅如此,太監走後,毛澄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抗疏引疾至五六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嘉靖皇帝受了如此擠兌,居然還對毛澄

“慰留不允”。

幾年之後,儘管嘉靖皇帝最終利用各種手腕,成功壓服了群臣,但對這位毛澄卻依舊態度良好:“帝雅敬憚澄,雖數忤旨,而恩禮不衰。”

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那麼,為什麼無論是景泰帝還是嘉靖帝,在貫徹自己意志的時候,為什麼要受到閣臣如此之大的阻力,甚至還必須用“行賄”這種手段呢?

那是因為,明代的內閣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1、 從明代中期開始,內閣成員就是由推選得來,而不是由皇帝任命的。

溫功義在《明代的宦官和宮廷》一書中,以嘉靖帝想方設法提拔張璁、桂萼入內閣,卻苦思無策作為例子,對此種制度做出了生動的記述:

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最後嘉靖帝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繞了一個大彎子:首先找到當時在官員中聲望不錯,而又對嘉靖帝追尊本身父母並不反感的楊一清,讓他通過“會推”入閣。(當時的官員對於楊一清入閣並不排斥)然後呢,利用首輔費宏的兒子在鄉間犯罪的機會,指使言官對其進行彈劾,迫使其引咎辭職。這樣一來,不會反對嘉靖帝的楊一清就成為了首輔,問題才算最終得到解決。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不是文官集團被嘉靖帝耍了一把(官員們以為楊一清是他們的人,沒想到最後被賣了),張璁和桂萼根本沒有機會進入內閣,嘉靖帝也根本不可能鬥過文官集團,從而確立自己的權威。

2、 內閣具有封駁權。皇帝對於內閣下的命令,內閣是有權利進行“封還”的。

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明代臣子群像

比如孝宗時,皇帝 “ 中旨” 給一革職者復官,於是內閣首輔徐溥等說:“陛下即位以來, 未嘗有內降( 意即全都通過正常途徑由內閣票擬) ,幸門一開, 末流安底, 巨等不敢奉詔”。過了幾個月,徐溥又說:“數月以來, 奉中旨處分, 未當者封還, 執奏至再至三, 願陛下曲賜聽從”,結果“奏入, 帝嘉納焉。”

又比如在嘉靖時,皇帝就被首輔楊廷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在萬曆時,王錫爵任內閣首輔,“有所執奏,上往往屈已從之,十得六七。”

除此之外,申時行為救一言官“封還御批”,王家屏為了阻止皇帝貶謫勸說萬曆“豫教元子”的禮科都給事中李獻可而“封還御札”,葉向高在任首輔時經常“力爭”以至於萬曆皇帝“多曲聽”,所有這些都是說明這一點的最好例子。

皇帝向閣老“行賄”:明代內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所以說,明代的皇帝是絕不能像康熙乾隆那樣,一言九鼎,一意孤行的。在明代的政治運行中,皇帝只是一個體制內的組成部分,受到臣子們的制約。對於這一點,就連明末來到中國的傳教士利瑪竇,都有著清晰地體察:

另一件需要在這裡解釋的事,是中國的行政制度。中國是君主政體,一切事情都有賴於皇帝批准,而要他決定。無論什麼問題都要進呈一份書面文件,這些文件得不到批准的,就擱置一邊。凡同意進一步考慮的,他就一次然後再次送給國內最高的大臣們,讓他們為他建議最適宜的做法,然後文件再送給他批准,他很少不同意他們的決定

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從前面所述應該很明顯,而且下面還要說的更清楚,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雖然所有的大臣制訂的法規都必須經皇帝在呈交給他的奏摺上加以書面批准,但是如沒有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最後的決定……我已做過徹底的調查研究,可以肯定上述情況是確鑿無疑的,那就是皇帝無權加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對任何人的賜錢,或增大其權力,除非根據某個大臣的要求這樣做。

參考文獻:

1、杜車別:《中國歷史停滯嗎?對資本主義萌芽的再探討》

2、祝總斌:《試論我國封建君主專制權力發展的總趨勢——附論古代的人治與法治》

3、利瑪竇:《利瑪竇中國札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