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春天總是短暫的,花開花謝、楊柳堆煙。又到了露胳膊露腿露小蠻腰的季節,當然也是露露美玉的季節,特別是金鑲玉。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亂世黃金,盛世藏玉。黃金在我國是硬通貨,盛世也好,亂世也罷,黃金的地位無可動搖,那金鑲玉是從何而來吶?

“有眼不識金鑲玉”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可是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俗語頗令人費解。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其實,尋根溯源,“有眼不識金鑲玉”這句俗語乃是由“有眼不識荊山玉”諧音訛傳而來。而“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則典出《韓非子·和氏》即《和氏璧》的故事,在此不贅述。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相傳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得美玉獻給楚文王,琢成璧,稱為“和氏璧”。此璧冬暖夏涼,百步之內蚊蠅不近,乃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秦統一中國後,“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將其雕成玉璽,鐫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再雕飾五龍圖案,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始皇自是愛不釋手,視為神物。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漢滅秦後,“和氏璧”被劉邦所得,劉將其作為傳國玉璽世代相傳,一直傳了十二代。至西漢末年,兩歲的孺子嬰即位,藏玉璽於長樂宮。時逢王莽篡權,王欲脅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璽。太后不從,一怒之下取出玉璽摔在地上,將之摔掉一角。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王莽見玉璽受損,連聲嘆息,忙招來能工巧匠修補,那匠人倒也聰明,想出用黃金鑲上缺角的奇招,修補後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鑲玉璽”,這便是“金鑲玉”的由來。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可惜,這個稀世國寶“金鑲玉璽”後來幾經轉手,到三國時代就不知去向了。但金鑲玉的製作工藝卻被傳承下來,並由宮廷走向民間,達官貴人中出現各種金鑲玉飾物甚至金鑲玉筷子等。自古民間還有“有眼不識金鑲玉”之說,比喻見識短淺、孤陋寡聞。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言歸正傳,金鑲玉在玉器市場頗為常見,翡翠、白玉、南紅、碧玉等等玉種都有金鑲玉的身影。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金和玉的組合,有著金玉良緣、金玉滿堂的美好寓意。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獎牌就是採玉金鑲玉的方式。如今,市場上的“金鑲玉”卻因商家的牟利心態而變了味,不誇張地說,超九成的“金鑲玉”都存在貨不真,價不實的問題!

金是真金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絕大多數金鑲玉上面的金,都是真的呢!然而,這金的含量卻少得可憐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原來,那些不良商家的“金鑲玉”上,都是貼金箔的。據說,1克金子可以壓出1.5平方米的金鉑。很多人都是在金箔脫落後才發覺被騙,為時已晚。

當然,有些“金鑲玉”上的金,連金箔都不是,而是其他的金屬替代而成。它們或是用銀表面鍍金,或者是用銅質材料來充當,再用電鍍在玉上,造成金鑲玉的假象。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因此,跟用黃金真材實料打造的“金鑲玉”相比,這些“偽金鑲玉”的黃金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玉非好玉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韓料

玉料:國標中,把透閃石成份佔98%以上的石頭都命名為和田玉。因此,鑑定證書上的和田玉,僅僅說明了玉料的成分,而非品質。低劣的“金鑲玉”往往選用各種廉價的玉石。這廉價玉石與優質玉石間的價差,就不用特別說明了吧!

工藝:低劣的“金鑲玉”均採用機器壓製,這才實現量產化,降低成本。畢竟,人工雕刻的成本遠高於機雕。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瑕疵:天然玉料有“無瑕不成玉”的說法,但表面有嚴重瑕疵的玉料,一般難以銷售,被做成“金鑲玉”可掩蓋瑕疵,因而,購買金鑲玉要當心這點。

幾十萬人都上當過!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低劣的“金鑲玉”飾品,常見於商場、超市的抽獎活動中,以及某寶上的部分個人賣家店鋪,很多人抱著“天上掉餡餅”的心態,願意花小錢撿便宜,結果就落入了陷阱中。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保守來說,全國有幾十萬人上過“金鑲玉”騙局的當。然而,大多數人後來發現上當,也都會忍氣吞聲,不願意跟親朋分享受騙經歷。畢竟,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結果是“金鑲玉”的騙局,讓更多不知情的人在上當受騙。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金鑲玉是經過雕鏤、鑲嵌、拋光等複雜工藝精心製作而成的華貴珠寶。在琢玉工藝上的學名叫做“金銀錯嵌寶石玉器”。在選購的時候特別注意這幾點:金鑲玉的玉質是否純淨,是否有裂痕、藏點、棉塊等。金料是什麼金!一般情況是18K金。最後就是款式,這個就看個人喜好了。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最後咱們再講一下金鑲玉的日常保養,不要與硬物相碰撞,不要接觸到油汙,不要靠近有熱源的地方,不要沾染到化學物品如:香水、肥皂、洗潔劑等。不佩戴金鑲玉時,擦拭乾淨,細心放妥。

玉中第一騙,幾十萬人都上過當!

金鑲玉雖好,但一定要看清玉質,問清金質。這樣才能買得放心,戴得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