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第一”的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至今已經走過了28個春秋。1990年11月26日,上交所宣告成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在資本市場領域的標誌性事件。同年12月19日,上交所在上海市黃浦路15號的浦江飯店鳴鑼正式開業,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中的重要領域——資本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

勇闯“第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勇闯“第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交所第一任總經理尉文淵在成立大會上發言。

勇闯“第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現上交所外景。

勇闯“第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交所門前的銅牛。

1990年11月26日成立,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在資本市場領域的標誌性事件

■本報記者 趙小玲 張璐璇 上海報道

28年來,上交所發展成為擁有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證券交易品種,市場結構完整的證券交易所,綜合實力位居全球主要交易所前列。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的股票成交額、IPO融資總額、市價總值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分別排名第5、3、4位。截至2018年7月底,上交所的投資者開戶數量達28370.95萬戶。

上交所28年來的發展路徑,不但彰顯了上海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成就,上交所在交易制度、規模、品種、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完善與提升,充分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卓越成績,上海證券市場已逐步體現國民經濟晴雨表的功能。

籌備成立歷史基礎雄厚應運改革而生

上海是中國大陸最早出現股票、股票交易和證券交易所的城市。上海的股票交易可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1891年建立的證券掮客公會構成中國大陸證券交易所的雛形。1920年和1921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和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開業。1946年以華商證券交易所為基礎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1949年停業。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股份制企業的出現,中國證券市場逐步成長起來。1981年恢復國庫券發行,1984年上海等地開始發行股票和企業債券。隨著證券交易規模的擴大以及場外黑市交易的盛行,建立規範的集中統一的場內交易市場十分迫切。另外,1989年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也需要儘快建立一個證券交易所,有利於樹立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國際形象。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有關領導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決定建立上海證券交易所,會議初步決定,儘量爭取在1990年12月開業。

1990年11月26日,在上海華南賓館召開上海證券交易所第一次會員大會,共有22家會員參會,主要討論上交所設立等相關事宜。大會通過交易所章程、交易規則、會員管理辦法、所徽和所旗等;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9名理事,選舉產生第一屆監事會4名監事,時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周芝石為第一任監事長,時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管理處副處長(正處級)尉文淵為理事、總經理。第一次會員大會結束後,在上海華南賓館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大會。

鳴鑼開張 “老八股”閃亮登場 股票交易電子化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在上海市黃浦路15號的浦江飯店正式開業。當天上午11點整,時任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敲響了第一聲開市鑼聲,上交所正式開始交易。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大陸開業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交所的正式開張鳴鑼,標誌著我國證券市場有了固定的現代化交易場所,標誌著我國證券市場的基本框架已經建立。

資料顯示,上交所開業當天,交易方式是採用自主研發、微機聯網的電腦自動撮合競價交易系統,進行證券交易,實現了證券委託電腦錄入、系統自動撮合成交、成交行情遠程自動實時傳送等自動交易功能,領先於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手工競價交易方式,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交易規則是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大宗優先。交收方式是實物券交收,交收時間是T+3。

上交所首批上市品種共有39只。其中,首批上市的股票僅8只,俗稱“老八股”,分別是:延中實業(600601,“方正科技”)、真空電子(600602,現名“雲賽智聯”)、飛樂音響(600651)、愛使電子(600652,現名“遊久遊戲”)、申華電工(600653,現名“申華控股”)、飛樂股份(600654,現名“ST中安”)、豫園商城(600655,現名“豫園股份”)、浙江鳳凰(600656,現名“S*ST博元”,2016年3月21日因信息披露違法被上交所終止上市)。

首批上市的債券有31只,分別為:1989年保值公債3只、1987-1991年國庫券4只、工商銀行債券6只、交通銀行債券1只、中國銀行債券2只、建設銀行債券1只,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14只。

發展成果 沐浴春風快速發展 多項指標全球前列

28年來,上交所作為資本市場重要要素市場之一,取得了不斷髮展,成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重要的窗口和縮影,並逐步擠身於世界交易所行列。

在上交所上市的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基金、衍生品四大類。股票分為A股和B股,A股是供境內投資者和QFII認購和交易,B股是供境內外投資者認購和交易。隨著大批大型優質骨幹企業的上市,上海證券市場正起到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據介紹,目前在上交所託管的債券現券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政策性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可分離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等。上交所基金產品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上市型開放基金LOF、封閉式基金、實時申贖貨幣基金。

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上市證券共12219個,各類證券成交總額306.4萬億元。其中,2017年,上市公司數達到1396家,滬市上市股票數達到1440只,股票籌資總額7578億元。上市公司總股本35288億股,流通股31119億股。滬市股票總市值33.1萬億元,成交金額51.1萬億元,日均成交2095.3億元。2017年,上交所的股票成交額、IPO融資總額、市價總值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分別排名第5、3、4位。

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基金掛牌總數191只,總市值規模為3395億元,年內累計交易量為超過7.8萬億元,市場參與人數為47萬。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滬股通標的股票576只,成交13146億元,持有市值 3322 億元,日均額度使用率2.61%;港股通標的股票 311 只,成交14886億元,持有市值 6597億元,日均額度使用率12.75%。

截至2018年10月26日,上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446家,股票總市值27.8萬億元人民幣,債券託管79495億元,基金份額1242億份,基金市值5052億元,ETF份額1051億份,ETF市值2231億元,融資融券餘額4750億元,股票期權掛牌合約106個。

開業7年後,1997年12月8日,上交所正式遷入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上海證券大廈新址。如今,一座功能更完善的證券交易大廈正在浦東建設中。而上交所最初所在地浦江飯店(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自2017年底停業後,一直在抓緊裝修,據悉,在這裡即將誕生中國證券博物館。

未來,上交所、上海商品期貨交易所和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將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吸納資本市場的要素,實現聯動與合作。上海將推動上海證券交易所服務基地建設,搭建企業上市服務諮詢平臺,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在滬上市;支持長三角地區發債主體到上海發行債券,支持設立各類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上海證券交易所等標誌性金融機構,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中,將更加發揮各自在資本要素市場的引領作用。

人物專訪

上交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回憶籌備往事

少了干預便可大膽向前

1990年上交所開業時,首任總經理尉文淵年僅35歲,是全球股市最年輕的總經理。

尉文淵告訴記者說:“因為當時處於改革開放初期,資本市場處於摸索階段,有利於讓我們認準了方向就可以大膽去幹,建成了當時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交易所”。

尉文淵回憶道,“我是1990年5月開始才參與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籌建工作中的。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籌建的過程中,的的確確遇到了不少的困難。1990年7月3日,市政府成立的‘上交所籌建三人小組’開會,決定由我擔任上交所籌備小組的組長,而那時距離交易所年底正式開業只有5個月的時間了。在當時,證券交易所其實還僅僅是一個概念,不知道交易所到底是什麼,更不清楚完成建立一個交易所究竟需要多少時間,籌備一個交易所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怎樣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儲備,需要多少人員支持等。”

讓尉文淵記憶尤新的是,他自己在整個籌建過程中都不得不親力親為所有事項,包括交易大廳的選址、裝修佈置、交易規則的制定、會員和席位的明確、交易員的培訓、交易清算的程序、上市公司的準備等,甚至是交易大廳的色調、交易櫃檯的位置、顯示屏的安裝等具體問題。“由於時間緊,開業時間一天天地臨近,眼看可能快完不成了,心裡很焦急。記得有一次坐在交易大廳剛鋪好的地毯上,我把幾個人召集起來開會,我往地上一坐,一看到大家夥兒,眼淚就下來了。”

不過,尉文淵也坦言,“當時很少有領導來過問。這或許和當時所處的那個特殊年代有關,因為大家都不瞭解、不‘干預’,所以反而大膽放手。正是因為少了干預和約束,才能激發市場初期發展的那種創造力,也促使他們將上交所的起點定得比較高,如當時就採用了世界上和國內先進的電子交易。”

“我從有限的資料中瞭解到,國際上證券交易分口頭競價和電子計算機交易兩種,而在國內當時還處於金融機構大多用算盤計算的年代,但我認為,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計算機交易是未來的趨勢,於是提出採用第二種方式,並請上海財經大學基礎部助教謝瑋負責技術攻關。”

尉文淵還提到當時的一件趣事。“1990年11月,就在上交所開業不到一個月前,籌建小組前往香港聯交所考察。第一天自己對聯交所的交易系統根本看不明白,心裡非常著急,上交所搞的交易系統與聯交所完全不一樣,急得睡不著覺,第二天才發現,原來上交所用的是電子交易系統,已經遠遠先進於聯交所的交易系統。”

尉文淵繼續向記者回憶說:“上交所一 開始就用計算機來交易,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是一個了不起的高起點,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在電子交易的基礎上,上交所又推出股票無紙化交易、中央交收,發行B股、放開股價,到各地去建設衛星系統,甚至辦期刊和報紙……這些都是因為當時資本市場處於摸索階段,使勇於開創者,可以大膽向前,中國證券市場得以從無到有,實現快速發展。”

如今28年過去了,上交所乃至我國的資本市場都得到了全方位的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跨越,尉文淵向記者表示,“希望我們的資本市場在下一個五年、十年、二十年,在國內和國際的市場地位取得更大的進步,真正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服務,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重要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