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布穀老師:

現在的“五一”被貼上最多的標籤,應該就是“旅遊小長假”了,至於和“勞動”有啥關係,貌似越來越不明顯了。


比起去景區看人山人海,借勞動節這個機會和孩子談談關於勞動的話題,讓孩子感受父母的工作、瞭解勞動的意義,是不是更能讓孩子受益呢?


現在,就跟隨我們的步伐,和孩子聊聊關於爸媽上班的那些事兒吧!


一、和孩子聊工作,意義何在?


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爸爸媽媽,你們是做什麼工作的啊?”想必,大多數父母都被孩子問到過這個問題。


這不這幾天,女兒就一直在家裡嘮叨,“怎麼還沒到五一啊?”如果你以為她是想讓我帶她出去玩兒,那可就錯了。她是在想著假期的時候能夠陪我一起去單位值班!


自打上幼兒園後,她便對我的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會纏著我問這問那。


可問題是,即便是我解釋的很清楚了,孩子也還是一頭霧水......


於是,我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去值班。


看著女兒可愛好奇的模樣,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樣子。那個時候的我,也和她一樣對爸爸媽媽的工作充滿了好奇,總喜歡揪著媽媽的衣角問。


而她的回答卻是千奇百怪的,有的時候說是去打怪物;有的時候說是去買糖果;而更多的時候,她卻都是不耐煩地對我說:“去賺錢!”說不定還要再加上一句:“好好念你的書就行了!”


不禁感慨,我們那一代的父母,總是“吝嗇”與我們進行溝通,他們可能一方面覺得孩子還小,說了孩子也不會懂;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覺得即便是和孩子說了,也並沒有什麼意義。


那麼我想說,我們和孩子談工作,到底意義何在?


1 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與愛,能增進親子間關係。


當孩子問起或表現出想要知道關於父母工作的時候,說明孩子已經懂得思考了。


如果一味地敷衍或粗暴的打斷,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自己是不被愛的。


反之,如果父母及時回應,並用心回答,會讓孩子覺得:我是被關注,被愛的。


2 能有效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告訴孩子爸媽職業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他們所具有的社會角色、社會責任是什麼,在工作中應具備怎樣的職業道德和處事原則。


比如:


愛崗敬業,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

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才能現實個人價值的最大化等等。


而在這樣的對話中,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具備了責任感,進而才能具有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


3 父母對自己工作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職業觀。


都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在《少年說》中,有一個叫李仁志的男孩的媽媽是一位外賣配送員。


在外人眼裡,這可能是一份並不體面的工作,但他卻自信地站在天台上,大方而堅定地介紹著媽媽的職業。


可以想象,孩子的父母平時一定是客觀而積極地對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的,而在這樣的影響下,才培養出瞭如此“三觀正”的兒子。


央視一姐董卿也曾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深以為然。


父母工作時認真、嚴謹、負責的態度會感染孩子,而若父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孩子也會照單全收。


4 增加了孩子對社會的瞭解。


孩子在瞭解的工作,其實並不僅僅是這份工作本身。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提前認識職場,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念,孩子也會在工作不易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學會尊重、理解和體諒父母,繼而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去面對父母、家庭和社會。


想要孩子更懂事,更孝順,不妨抽空和他們談談你的工作吧。


二、瞭解工作,不僅僅是“說說而已”


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其實,說是和孩子“談”工作,但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大致可以通過說、看、體驗和玩,讓他們充分了解我們的工作。


1和孩子談“工作”

孩子的世界觀正在慢慢的形成,關於工作,父母的回答,直接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職業觀和格局高度。如果不知道具體怎麼說,您可以這樣和孩子說:


“媽媽工作,就是和一群人一起完成一項有意義的事情。媽媽喜歡工作,工作不僅讓我充實有價值感,更能讓我快樂有成就感。”


言語中,讓孩子對我們的工作有了一個初步的概括瞭解。


2帶孩子看“工作”

口說無憑?那麼,就抽方便時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直觀感受一下。


帶孩子走一遍我們上班來回的路;

和孩子介紹我們日常工作的內容和流程;

與孩子分享我們工作中遇到到的一些小趣事.......


看一看,讓孩子對我們的工作認識更近一步。


3讓孩子體驗“工作”

現在每個城市幾乎都有兒童職業體驗館,在那裡,孩子可以感受到實際生活中關於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各種職業如何工作,如何掙錢,怎麼花錢等等。


在職業體驗館中,讓孩子品嚐艱辛、理解工作、懂得分享和學會合作,從而更好地提高孩子對工作的認識。


4陪孩子玩“工作”

可以帶著孩子玩“工作”的遊戲,和孩子一起模擬工作流程,讓工作與遊戲相結合,喚起孩子對勞動的興趣;讓孩子在遊戲中,理解團隊合作精神等。


另外,平時生活中也要多鼓勵孩子的新點子。這是保護孩子創造力、培養職業觀的重要一步。


三、讓孩子深入瞭解工作,可以帶孩子做這件事


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全球現在越來越流行“帶孩子上班日”。


在美國,每年4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帶孩子上班日”( Take Kids To Work Day),白宮通常會在這一天舉行相關活動,部分白宮員工和常駐白宮的媒體記者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來上班。


這個全國性活動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增進親子關係,更在於給孩子一個機會來了解自己父母所從事的工作。


使孩子有機會接觸成人的世界,瞭解真實世界如何運作,理解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同時也打開了孩子們對自己未來的想象之門。


近年來,“帶孩子上班”相關理念已引入中國,一些教育機構正在嘗試發起這個公益教育行動,並將每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五定為“帶孩子上班”日。


雖然,現階段很多企業無法實現這一福利,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帶領孩子參觀我們的工作場所,和他們介紹我們的工作流程等。


要知道,“帶孩子上班日”的精髓,是用“體驗”來代替“灌輸”。


清明時,我帶著女兒一起值班,她像個小密探一樣,四下打探我的辦公室。


“媽媽,你就是坐在這裡對著電腦工作嗎?”

“媽媽,這些紙是你的作業本嗎”

“媽媽,電腦上是怎麼工作的呢?”


在她的腦海裡,她只知道每天媽媽要去一個叫“單位”的地方上班,現在展現在她面前的是,媽媽每天坐在哪、幹什麼等。


四、和孩子溝通時,這些話千萬別說!


勞動節:帶娃走正規的“勞動”之路,這些方式絕了


1 “上班賺錢,就是為了給你買好吃的、好玩的啊。”


現實中,大多數家長都會這樣回答孩子,簡潔明瞭,直接道出工作的本質就是賺錢。


其實,工作的本質是賺錢沒錯,它能讓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讓我們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但是要知道,工作卻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父母一味強調工作是為了賺錢,會無形中培養孩子金錢至上的觀念,或讓孩子有匱乏感和愧疚感。


現實中,也有些父母擔心和孩子談錢,覺得這樣就會讓孩子充滿銅臭味,其實,這樣也是不對的!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金錢很重要,金錢教育,是教會我們孩子如何去獲得和對待擁有。


最好的回答是,不強調賺錢,但也不迴避工作是用來賺錢的。


2 “媽媽也不想上班,上班多累啊,可是每個人都要去上班啊。”


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對工作充滿反感,覺得工作是件痛苦的事。


也許你在現在的工作崗位上,真的過得很艱辛,別無選擇,一點熱愛都談不上。可是,真的,請你不要把這種無奈傳遞給我們的孩子,這樣極有可能影響孩子對職業的最初理解。


一個成人對待工作的態度,藏著他的未來。父母若把負面的態度傳遞給孩子,則可能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告訴孩子,工作可能令我們忙碌,但是並不令我們痛苦,它讓我們有了更大的底氣和力量。


3 “以後千萬別像爸爸一樣,做這種工作!”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有沒有因為自己父母的職業而自卑?”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扎心了。


這種自卑與自怨貫穿了我的成長。因為父母賣過肉,擺過路邊攤,賣過麻辣燙,在澡堂售過票,他們永遠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為了逃避父母這個看起來很不體面的職業,他會在每天早上自己提前很久去學校;最害怕開家長會和老師打探家庭情況;每次填表都會在父母職業那欄猶豫很久........


孩子本來是白紙一張,如果我們傳遞給他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怎麼會帶來這樣不愉快的記憶?要知道,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每個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布穀老師說:


最後,布穀老師還想對孩子說一些話。


為什麼父母總是苦口婆心讓你好好讀書呢?其實,做父母的並不是希望你長大後多麼富有,而是希望你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而非只有被迫選擇的份。


孩子,願你努力讀書,長大後有選擇自己工作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