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皇帝是什麼?

皇帝本是天選之子,自不是凡夫俗子可比的,為了凸顯他的與眾不同,我們常常可以在史書中看到這樣的記載: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出生,或是紫星閃爍,或是地動山搖,或是連日大雨,或是紅光滿室,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孩子不是平凡人!

朱元璋是誰?

朱元璋是明太祖,是他帶領將士們推翻了元朝的殘酷統治,建立了明朝。既然是皇帝,朱元璋的降生自然也理應與普通人不一樣,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出生時,紅光照亮了整片房子,附近的鄰居們都以為是著火了,紛紛提著水桶趕來滅火,到了朱元璋家他們才發現並沒有發生火災,而是陳夫人生了一個男孩,鄰居們紛紛稱奇。

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其實,朱元璋與我們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兩隻眼睛兩條腿,也不像哪吒那般,在母親的肚子裡呆了3年才出來,還長了三頭六臂。

今天,我們便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簡介

朱元璋(朱重八)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安徽鳳陽

生卒:1328-1398

老婆:髮妻馬皇后

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推翻元朝的統治

愛好:小時候愛讀書(家裡窮沒上過學),當上皇帝后特別喜歡殺官員

以上便是朱元璋的人物檔案,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完全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史書,如能寫出,相信會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會比心靈雞湯更能讓人們感覺到生命的偉大和堅強。當然,因為時代久遠,很多內容早已無從考證,朱元璋的生平也籠罩的歷史的迷霧之中,我們只能從史書的記載中窺得一鱗半爪。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我們今天主要說的是朱元璋的童年,其他部分的經歷,留待後續再寫。

朱元璋的家庭成員

朱元璋家裡人口著實不少,朱元璋有3個哥哥,2個姐姐,算上朱元璋本人,朱家一共有8口人。畢竟那時沒有避孕措施,也沒有太多娛樂活動,夜晚夫妻倆自娛自樂,一不小心便生了那麼多(古代的時候很正常)。

老爸:朱五四

老媽:陳氏(具體名字不詳)

大哥:朱重五

二哥:朱重六

三哥:朱重七

姐姐:朱氏

姐姐:朱佛女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元璋是他在跟隨郭子興起義的時候,自己改的名字,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朱諧音誅,意指誅滅元朝的玉器,可見朱元璋對元朝的仇恨已經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

為何朱元璋如此痛恨元朝呢,這和他家人的悲慘遭遇分不開關係,這個我們後面再說。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朱元璋的童年生活

朱元璋的童年其實很簡單,那便是放牛,不是自家的牛,而是幫地主劉德家放牛。

童年時期的朱元璋和魯迅筆下的的閏土很像,都是幫地主家打工的農民的孩子,唯一的區別就是閏土的家裡還有土地,種有西瓜和糧食,朱元璋家裡是沒有土地的,甚至在父母死後都沒有地方埋葬,還好有好心人送了一小塊地給他。

朱元璋小時候,也渴望讀書識字,但是家庭的原因,他只能終日與一群牛為伴。他沒有神筆馬良的毛筆,畫不出金山銀山,於是只能安安穩穩的放著牛,一天天長大,如無意外,他將娶妻生子繼承父親的工作,繼續為地主劉德家種田,一代接著一代。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朱元璋的夢想

從懂事開始,朱元璋便承包了劉德家的放牛員的職位,這一干便是十二年。當時朱元璋能拿到多少月薪呢,答案很現實:包吃(餓不死那種),要錢是沒有的,愛幹不幹。

當時朱元璋的夢想很簡單,那邊是過得幾年,能娶個手腳勤快,能吃苦耐勞的老婆(沒想過娶漂亮的),然後繼承父親的工作,幫地主家幹活,在生幾個兒女。

這便是朱元璋在十六歲時候的夢想,這也是當時大多數人的夢想,安安穩穩的活下去,那便是最大的幸福。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朱元璋夢想破滅

然而,就是這麼簡單的夢想,老天爺也不給朱元璋實現的機會,因為上天給他安排了另一項更加艱鉅而偉大的任務——推翻元朝統治。

《孟子》中有這樣一句話,“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指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既然決定將這項重要任務交給朱元璋,便註定了他不能夠安安穩穩的過著他父親那樣的平凡生活。

苦其心志:

朱元璋十七歲(公元1344年)那年,黃河氾濫,沿岸的百姓首當其衝,一時間山東河南等地的幾十萬農民遭了殃,災民遍地,餓殍遍野,更糟糕的是瘟疫隨之而來。朱元璋家在安徽鳳陽,自然也沒能免禍。十七歲的朱元璋看著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他卻無能為力。

勞其筋骨:

為了活下去,朱元璋選擇向魯智深學習,出家當了和尚。

魯智深當和尚時無人敢惹,那時的朱元璋卻沒有這份武力和勇氣,那時的他只想活下去。做和尚可不輕鬆,因為沒有關係,朱元璋在皇覺寺做和尚,和打工差不多,什麼髒活累活都包了,好處也顯而易見,不會捱餓。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餓其體膚:

後來,饑荒鬧的更嚴重了,平時吃肉喝酒的和尚們為了生計,紛紛出去討飯吃,又是因為沒有關係,朱元璋被分配到災區討飯,為了活下去他受盡了人間的冷漠,這段經歷也磨練了他堅韌的毅力。

非大毅力者,無法在鬧饑荒的地方靠要飯活下來。

空乏其身:

捱過最艱難的饑荒,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此時他也有些輩分了,髒活累活有新進來的幹,他安安心心的做了幾個月的和尚,直到起義軍和官兵的到了,逼得他做出選擇——生存還是死亡?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狂生有話說:

朱元璋有個還算美好的童年,雖然是一大家子人,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因為是最小的一個孩子,父母和哥哥姐姐也很疼愛他,讓朱元璋產生了繼承父親職業的美好夢想。

大勢將亂,紛爭四起,這又是個註定不能安安穩穩當農民的時代,連當和尚也不安穩,就如在皇覺寺做和尚的朱元璋,起義軍隨時可能會殺進來,但是更可怕的是那些打不過起義軍的官兵。他們打不過官兵,上級又下達了殺敵數要求,怎麼辦?胡亂找幾個人殺了,按上張三、李四的名號,就拿著去充數吧。

在這個時代是沒有安全感的,元朝的官兵甚至比起義軍更加危險,這也是促使朱元璋走上起義道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恩銘的《努爾哈赤傳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範氏家族本是愛國之家,可是腐敗的朝廷,把我家一個個逼得走投無路。老話講:‘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朱元璋的童年:放牛娃的眼裡沒有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