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老樓裝電梯現狀調查:鼓勵“以租代建”可提公積金交費

青島老樓裝電梯現狀調查:鼓勵“以租代建”可提公積金交費

頤景園3號樓1單元加裝電梯使用近一年後,相鄰的4號樓2單元也有了新電梯。

目前,多層住宅樓居民加裝電梯的需求正日漸增長,但實際操作中還有不少困難,最終能否圓“電梯夢”,取決於能否在居民的實際需求中找到平衡點,努力尋求各方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這個過程尤需多方力量參與協調。考慮到青島全市老舊小區改造的巨大需求,老樓加裝電梯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據統計,青島市自2016年12月在全省率先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方案至今,已有91部加裝電梯交付使用,38部電梯正在施工,12部電梯達成一致意願,正在報送前期手續。今年是青島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的收官之年,年底有關部門將在全面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試點期間的政策進行評估和修訂。

加裝徵求意見比例

將結合實際再評估

2016年12月出臺的《青島市開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應經本棟住宅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且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並經擬加裝電梯所在單元的全體業主同意”。

現實中,正是這個條件難住不少想加裝電梯的老樓居民。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加裝電梯問題上,住在4樓以上的居民呼聲很高,而住在1樓和2樓居民反應相對冷淡,甚至極力反對——不少人擔心會破壞樓外立面、影響採光和通風、使用產生噪聲等。

此外,政策要求經本棟樓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也卡住了不少有意加裝電梯的老樓居民。有的老舊住宅樓有五六個單元,一個單元裝電梯就要徵求全樓上百戶業主的意見。“別說是簽字同意,就是把這些人全聯繫上都非常難。”市南區居民王女士說。

“青島市老樓加裝電梯進展比較緩慢,主要的困難是一、二樓居民反對。深圳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就可以加裝電梯。”青島市住建局副局長李典龍去年11月公開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將針對加裝電梯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對標深圳等城市,進一步學習先進經驗,完善相關政策,統籌各方利益,加快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據青島市住建局勘察設計處工作人員透露,隨著今年年底青島老樓加裝電梯試點期收尾,市住建局將借鑑全國先進地區情況並結合實際,對徵求意見比例等焦點政策進行再評估。

街道辦搭建平臺

“一戶一策”溝通

當然,在青島老樓加裝電梯成功的案例中,不乏街道辦、社區、業委會、所在單位、熱心市民等多方力量的參與。

今年年初,市南區汕頭路1號小區8號樓1單元居民“喜提”新梯。這部電梯從起意到落成歷時11個月,但前期協調意見就花了足足半年多時間。“前期拿著政策挨家挨戶溝通,低樓層住戶是否同意是重中之重,需要多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加裝電梯牽頭人、樓長馬秀芳說。

針對居民不同的反對理由,市南區珠海路街道辦事處積極搭建溝通平臺,採取“一戶一策”的方式,判斷誰去做工作、怎麼做工作最有效。此外,還邀請電梯公司介入,公開技術設計方案,讓居民參與感最大化。

“當前我們呼籲和倡導基層組織踴躍參與,多方形成合力,增強議事協商空間,進而把老樓裝電梯這件居民最急、最盼、最憂的事情辦實、辦好。”青島市住建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爭取“企業優惠”

降居民承擔費用

“本單元業主意見難以統一,是老樓加裝電梯久拖不決的最大難點。”經常去加裝電梯項目現場踏勘的青島永通電梯工程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劉力超認為,這不是唯一的難點,還需要關注花多少錢的事。

市北區歷城路37號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4個單元建在三四層樓高的網點平臺上,32戶居民以中老年人為主,迫切需要加裝電梯。

“因為住宅結構的特殊性,直達平臺的電梯加裝費用需要全樓業主平攤,扣除政府補貼,32戶居民需要每戶出資近1萬元。”臺東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部分業主的房子長期出租或空置,也有個別業主有資金困難,居民自籌資金協商環節可謂一波三折。

為此,市北區臺東街道辦事處和威海路步行街社區積極協調電梯安裝公司,最大限度爭取減免安裝電梯的諮詢費、設計費等款項,按照“業主分攤、政府減免、企業優惠”的原則籌集資金,最終全樓就出資方案達成一致,居民只需要承擔1/3的費用。

“為了讓儘可能多的鄰居參與,每戶預收款6800元分了兩步,最終有27戶居民出資。”歷城路37號樓加裝電梯牽頭人胡先生說,今年初電梯順利啟用,成為市北區首個老樓成功加裝電梯的案例。

鼓勵“以租代建”

可提公積金交費

與平臺加裝電梯相比,普通單元樓加裝電梯自籌資金更加複雜,由於業主對電梯需求的緊迫程度和使用頻率各不相同,如何協商確定分攤比例是個大問題。

在財政補助方面,今年2月,青島市出臺《市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將市區兩級獎補期限延長至2022年12月31日,並重申市級對各區(市)符合獎補條件的加裝電梯每部獎補10萬元,各區(市)財政安排的補助資金原則上不低於市級財政獎補標準。

在引進社會資本方面,青島鼓勵各區市結合實際條件探索市場化運作商業模式。目前,全市首批以“以租代建”方式開展的5部加裝電梯,已完成施工許可證辦理,將於近期在西海岸新區開建。所謂以租代建,即加裝電梯由公司投資建設和後期維護,居民以“躉租”模式繳費使用,進而緩解居民的出資壓力。

據悉,這一資金分攤模式,將成為青島市加快推進老樓加裝電梯的全新著力點。

為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自今年5月9日起,青島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按照本市相關規定實施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工程竣工驗收後,房屋所有權人本人及直系親屬可在個人實際出資額內(扣除政府獎補資金),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積金用於加裝電梯建設費用。”

至此,青島市加裝電梯資金來源由4項增至5項,分別為業主自籌資金、所涉及房屋分戶賬中的專項維修資金、財政補助資金、社會投資和公積金。

2019年,青島成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老樓加裝電梯是其中一項重點任務。如今,這一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惠民工程”,正在多方合力下加速推進。

>>>快評

“我們”解痛點,他們享方便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應該說,青島市各相關部門關於老樓加裝電梯,已經做出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切實的努力。而在浸透了汗水的“答卷”之外,還有更多期待。比如,還有很多居民想裝電梯卻遲遲未能裝上,到底堵在了哪裡?又該如何破解這些堵點、痛點?

其一,溝通需要破壁。同住一棟樓,每家每戶心思不同。高樓層住戶,尤其是老人望眼欲穿;低樓層卻用不著電梯,不願答應,甚至擔心“不安全”;年輕人腿腳麻利,不願出錢;房東不住,不願出錢,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法各異,利益多元,而左鄰右舍、樓上樓下又不熟,誰都不想遷就誰,於是裝電梯一拖再拖,拖成了難題,拖成了心病。要治這種心病,只能靠加強溝通。由社區介入協調也好,利用微信群等平臺也好,有溝通才有理解。身處同一棟樓,本就在同一個利益共同體,理應相互體諒,凝聚共識。

其二,政策需要破冰。根據島城現行政策,給老樓加裝電梯,要求本單元業主百分之百同意。有市民感慨:“條件太苛刻了,很難滿足。”放眼全國,有的城市已經有了解決方案。比如,按照深圳市目前的政策,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同意,就可以加裝電梯。制定公共政策,應妥善考慮可操作性問題。事實上,相關部門負責人已表態,青島下一步將對標深圳等城市,學習先進經驗,完善相關政策,統籌各方利益,加快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只希望能早日實現“對標”,將老樓裝電梯這件好事辦好、辦實。

其三,觀念需要破繭。老樓加裝電梯,根本上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讓住在老小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現代生活的便利,時代發展的紅利。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提高緊迫性,全社會也應增強同理心。這是城市發展的必要之舉,也是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一步。

相關鏈接:

青島老樓裝電梯現狀調查①:業主“百分百同意”難上難

青島老樓裝電梯現狀調查②:鄰里共享電梯“甜頭”

青島老樓裝電梯現狀調查③:鼓勵“以租代建” 可提公積金交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