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氏家訓》之身正一一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錢氏家訓》之身正一一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錢氏家訓》有言:“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有正直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古今的聖賢。這句話向人們闡明瞭正直的重要性。孩子們也應該具有正直的品格,只有心正、身正、人正,才能品然立於天地之間,獲得別人的讚許和敬仰。

孔子曾經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確: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發命令,人民也會照著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發佈命令,人民也不會聽從。

正直,是許多人所讚頌的品格。可以說,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願意同正直的人打交道,因為正直的人較少私心,也不會為了蠅頭小利欺騙你。正直是一種德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這一點。

古人對“正”的要求很嚴格,甚至對日常生活中的具體行為也用正”的標準來衡量。古語道:“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要求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做到身正一一行得正、走得正、坐得正、睡得正。

其實,這也並非過分的要求。一個正派的人要有端正的舉止,這樣オ會給人正氣感。《論語・顏淵》中說“文猶質也,質猶文也”。人們很自然地會透過看得著、聽得見、摸得到的言行舉止,從君子實實在在的表現感受到他內在的真誠、善良、寬容和諒解。如果沒有適當的言行舉止的外在表現,就顯露不出他正大光明的本性。

品行端正是做人的基本標準,每個人都應該把品德修養當做立身做人的大事,不斷強化這個意識,時時處處用品行端正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做到心正、言正、身正。

正直是每個群體的成員都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對一個公司來說,只有管理人員正直無私,對部屬一視同仁,不拉幫派,不分親硫、不福“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才能服眾,才能煥發出團隊的凝聚力。對個政府來說,只有政府官員勤勤懇為百姓做事,不以權謀私,不打壓

不同意見,坦坦蕩蕩,正直無私,才能獲得百姓的認同、人們的擁護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小就養成正直的品格,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正派的人。從很早開始,人們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就非常重視,啟蒙文《弟子規)中就有關於孩子“身正”的具體行為規範:“步從容,立端正:深圓,拜恭敬。勿踐周,勿豉倚:勿箕踞,勿搖髀。”日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正身、正行、正心的習慣,這一點對今天的父母同樣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個孩子的外在行為表現是他修養和素質的具體反映。走路穩垂,站立端正,說明他具有沉穩、正直、不慌亂、不毛躁的性格;行禮時恭敬、謙和,說明他從內心深處尊重對方,使受禮者感到被尊敬,產生好感,很容易形成融洽和諧的氣氛,所以不能輕視這些行為。父母必須謹記這一點,時刻為孩子做出表率。

嘉興海鹽錢氏是吳越錢氏的眾多分支之一,這個分支的起源可以追潮到元末明初時期。當時,宜興蒙山支第十四世孫錢正之子錢富遷居海鹽,從形成了海鹽支脈。這一系錢氏有很多傳奇性的故事,也是嘉興諸錢中最為發達的一支。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先生稱之為人才特別呂盛的“清門項望”,將其與嘉興平湖的陸氏、秀水的朱氏等大家族三並列這一系的錢氏家族很早就形成了刻苦讀書的良好家風,人才輩出,而“身正”的家訓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錢氏族人。

明朝初期,錢氏族人錢琦考中進士,為官清廉。他的侄子錢薇,在明代嘉靖年間中進士,官至禮部給事中,同樣也秉持著正直的品格,不孀流俗。錢藏雖然是一個七品小京官,卻被人稱為“吃了豹子膽”。他見嘉請皇帝熱表於仙道,荒蕪朝政,倍感憂慮,於是就買好棺材,冒死進諫嘉蜻皇帝。

錢薇直批嘉請皇帝本人“狂妄成仙,不理朝政”,又彈劾當時的大奸臣嚴満等人。嘉皇帝羞成怒,嚴嵩等人更是火上澆油,結果錢薇被打了一百棍,連腿都打斷了。接著,他又被削職為民,可是錢正直的名聲卻傳遍了天下。

削職為民之後的錢薇並沒有一蹶不振,1555年,倭寇侵佔海鹽時,錢又和地方人士一起抗倭,還為死難將士買棺埋,捐田築墳,結果不幸染上了疫,在同年離開了人世。

海鹽錢氏家族到了天啟年間又出了名臣錢嘉微。錢嘉微是錢謬第二十三世孫,生活在晚明天啟時期。當時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魚肉百姓。

錢氏家族一向以直諫著稱的錢薇為做,這樣的家教對錢嘉薇影響很大。

他當時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國子監貢生(近似於如今的大學生),並沒有什麼權力,可是卻正氣濞然,他春筆寫下了錢嘉微疏》,彈動權傾朝野的魏忠賢。奏本歷數魏忠賢十大滔天罪行,滿腔義憤,力透紙背。

他本想託一位大臣代為通文,但那位大臣看後嚇得直哆嗦,只說“書生狂言,不要命了”,哪裡還敢轉奏皇帝?可是錢嘉微卻不屈不撓,他冒著砍頭及滅門之災的危險,索性把自己遞文奏摺的碰壁經過也寫成了一份奏章,連同原來的奏章一起上奏皇帝。

消息一出,天下震驚。人們贊巻錢嘉微為“直聲動天下”“擊奸第一聲”,並將他與當時另一位敢於彈劫魏忠賢的嘉興人魏大中並稱為“嘉興兩鬥士”。

後來,錢嘉微的事還被記載在《明史》裡,流芳百世。這對於一個小小的貢生來說,實在是難得一見的事。

後來,魏忠賢終於倒臺。錢嘉微回故鄉後,隱居在海北湖呼仙掌峰,終年五十八歲。卒後也葬於仙掌峰,著有《松愈存稿》。

錢嘉薇在嘉靖皇帝不理朝政、權臣當道的時候,敢於直面危難,為民請命;錢嘉微以一個小小的貢生身份做然發難,終於板倒奸臣,名垂青史。可見正直的人具有巨大的力量,他們身正、心正、人正的氣概動人心魄。

正直是一種優良的品格,是一個人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綜合反映。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具有正直品格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敢於挺直腰桿,維護正義的尊嚴。他們不會把自己分成兩半,口是心非,說一套,幹一套,也不會違背做人的原則,奴顏婢膝。

現在的社會紛紜複雜,於是有些人認為正直的人吃不開,也有人認為現在社會上正直的人少了。其實,這話未免偏頗。實際上,儘管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人在金錢和權力面前失去了正直的品格,混滅了做人的良知,但正直、正派的人還是佔多數。正是有這些正直的人,那些違法違紀的人才不至於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正直的人是真正的社會脊樑。

法國思想家羅蘭說:“能保有著高貴與正直,即使在財高地位上沒有大收穫,內心也是快樂和滿足的。”這是從內心的感受來說明正直之心的重要性。而實際上,一個正直的人、正派的人也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正直的人坦坦蕩蕩,不必為鉤心鬥角耗費心力,內心的矛盾衝突相對較少,所以他們能保持敏銳、清醒的頭腦,無所顧忌地幹事業,這樣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同時,正直的人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很強的道德感、服從意識和維護真理的勇氣,這樣的人也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歡迎。

正直的人能去掉儒弱,變得勇敢;能去掉猶豫徘徊,變得堅定果斷;能去掉疑慮,變得心地坦然;能去掉冷漠,變得熱心腸。他們不孤獨,有無數善良、誠思的人願意和他交往:他們不會走向絕望,在困難的時候,會有無數人帶來友誼、信任和希望。

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成長為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正派的人。須知,一個人的正直品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培養和鑄就的。父母要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也要做到完全真誠,不講假話;父母要讓孩子做到獨處時把握自己,抵制不良誘惑在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伸張正義,不臨陣退縮;父母還要教會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慾望,在名利得失面前經受住考驗,不見利忘義、喪失良知。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明自:正直是人受用一生的財富,應該從小時候開始、從小事情開始,不斷讓自己的心正起來、身正起來、人正起來。只有人人都做到正直了,未來的社會才能保持正直的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