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明代有位学士叫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号学海,后改为了凡,后人多以了凡称之。他留给后代子孙的《了凡四训》被后人称为经典哲学之为人处世的纲要!这部书集

“儒、道、佛”三家学说为一体,被后世誉为“中国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袁黄


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袁黄之所以有如斯精妙的教导子孙的家训,源自于他小的时候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称为神算子孔姓老者,这位孔姓老者来历神秘,但其预测的精准令人咋舌,孔老者用《皇极数》为袁黄推算,他把袁黄以前发生过的事和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都逐一推算出来,且细致到哪一年会遇到什么事,有过什么病灾等一一列出,并建议他弃医从政;并要袁黄明年就可参加乡试,并告其乡试中秀才第十四名,府考中举人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进士第九名!后来果然全部应验。且算出袁黄哪一年当贡(任职),贡奉多少,哪年升贡都算的清清楚楚,算出袁黄死于五十三岁的八月十五丑时寿终,无子送终;遂令袁黄记录以后验证。

袁黄后来发生的一切皆按老者所说,一切事情都像是设定好了的,没有任何的变化,就像一个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生命倒计时一样,一切按部就班的等死,知道了往后就像程序设定的日子,袁了凡反而很是苦恼;

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后来偶然遇到了一高僧云谷禅师,袁了凡遂与云谷禅师攀谈很久,云谷禅师告诉了凡说: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一个人只要真诚用功、多做善事,没有不感应的”。并给他一本《功过格》,让他行善修福。

袁了凡从此为自己规定行善三千的目标,到后来又规定行善一万件的大目标,在行善的过程中,袁黄袁了凡发现他的命运也在悄悄的改变,以前那位高人孔先生算得事情也在潜移默化的不一样;例如高人算出他在礼部会考应该是第三名,可他却考了第一名等等,所以他更加坚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了,再后来了凡生了两个儿子,活了七十四岁寿终正寝。

了凡一生行善,且为人以善行天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用善良待人,遂写了四封家书,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如何做人,这就是传承后世的《了凡四训》;其影响至深乃至几乎为后世励志的范本!晚清名臣曾国藩幼年就因为读了《了凡四训》才发奋图强,他认为没有《了凡四训》这部书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就,这部书也就成了曾国藩一生最为推崇的经典书籍。

下面为大家分享几点《了凡四训》的经典哲理:



1、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2、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3、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4、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5、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变?古人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这是一个用自己的智慧阐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了凡用自己的经历打破了“宿命论”,用善行为自己增福增报;天机子有感而深觉这样的善行励志给了现今人们很多的提示,说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四柱八字,它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时空框架,它是既定的命运,但我们的行为举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句话说得好:

“当你欲行善时,福虽未致,但祸已远去;当你欲行恶时,祸虽未致,但福已远去。”所以我们命师断卦断命时,也要看人善举恶行才能做到一语成谶,秒断天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