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文:枯木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诗仙李白一生命运多舛,屡遭挫折,然而不改浪漫洒脱、狂放不羁的性格,游历天下,睥睨一切,崇尚自然,钟情山水,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这和南北朝山水诗人谢朓有关。

在李白留下的千余首诗词中,有不少提到谢朓,流露出仰慕钦佩之情,甚至崇拜的地步。比如《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三山望金陵寄殷淑》:“三山怀谢朓,水澹望长安。”,《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表达思慕之情。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送储邕之武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朓清。”,《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有殷公。”等等,对谢眺的诗词是赞不绝口。


那么,谢朓为何如此令李白这样崇拜呢?其生平诗作又如何呢?我们就来翻开历史的篇章,回顾这位伟大山水诗人的陈迹往事,借以揭开历史的迷雾。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谢脁(464年—499年),字玄晖,南朝萧齐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永明元年(483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遭构陷下狱被杀,时年三十六岁。

【大小二谢】谢朓和谢灵运同族,并且是从叔侄关系。二人都是晋太常谢裒的后代,谢裒生子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铁,谢奕——谢玄——谢瑍——谢灵运(385年-433年),谢据——谢允——谢述——谢纬——谢朓(464年—499年),因而谢灵运和谢朓为从叔侄辈,不过二人不同时期。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山鼻祖,谢朓则受谢灵运影响很大,不少诗词模仿大谢,二人结局都是悲剧,谢灵运49岁在广州被杀,谢朓则36岁被杀。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逸兴清发】谢朓少有美名,文章清丽,其诗词风格受谢灵运影响显著,不过谢灵运的山水诗里面有不少玄学色彩,而谢朓则移情入境,把景物和情感自然地结合起来,遣词自然,措辞清丽,音调和谐,铿锵悦耳,琅琅上口,诗风清逸流丽,摇曳从容,从而开拓了山水诗的另一种境界。

谢朓的诗词,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出自然,然含蓄隽永,状物传神,善于捕捉自然景色中最为动人的瞬间,比如《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游东田》:“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这些优美的诗词清新秀丽,圆美流转,不少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以至于李白赞叹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再联系谢灵运曾经说曹植才气占八斗,自己占一斗,其他人占一斗,没想到后来自己的从侄谢朓,竟然和曹植“平分秋色”,应该感到欣慰吧。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竟陵八友】谢朓在南齐武帝永明年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出入,任职功曹、文学,当时竟陵王的府邸是文化中心,由萧子良召集,聚会赋诗,人才济济,其中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位被称为“竟陵八友”,而其中萧衍最后建立梁朝成为梁武帝,沈约和谢朓创作的诗词风格被称为“永明体”

其实当时这几位文人都是永明体的高手,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yong)发现并创立以“平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谢朓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纠正了正晋宋以来诗词过于晦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起了一定的作用,对“近体诗”(格律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独拔头筹】在竟陵八友之中,谢朓善草隶,长五言诗,并且诗词成就最大,在当时就名满天下,同时的梁武帝萧衍称赞道:“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李白不说了,其他唐代著名诗人都对谢朓赞不绝口,比如杜甫《寄岑嘉州》有:

“谢朓每篇堪讽诵”,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有:“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李商隐有:“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谢朓真堪忆,多才不忌前。”等等,可见谢朓对唐代诗人的影响之深,这就是李白所以崇拜的原因所在。

【谦逊礼让】谢朓为人谦逊,年少时被长史王秀之以才推荐,朓知之,因事求还,并寄诗:“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隆昌年间,被任命为接北使,朓自以口讷推辞;后来揭发岳父王敬则反叛,被升迁为尚书吏部郎,朓上表三让。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揭发岳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425~498年),是南齐开国将领,累迁司空、太尉等职,齐明帝萧鸾废主自立后,拜大司马。王敬则自知是齐高帝、齐武帝的旧臣,心怀忧恐,于是暗中防备,准备起兵。

结果谢朓知道后就去揭发,王敬则的女儿,也就是谢朓妻子,整天揣着刀子找王敬则,谢朓不敢回家。因为揭发有功,被提拔为尚书吏部郎,谢朓极力推辞,当时的尚书郎无神论者范缜讽刺他说:“卿人才无惭小选,但恨不可刑于寡妻。”,意思是,您的才华任职尚书郎是大材小用,可遗憾的是不能对您妻子施刑,谢朓感到非常惭愧。再后来被诬陷被杀的时候,谢朓非常后悔揭发岳父造反的事情,叹息道:“天道其不可昧乎!我虽不杀王公,王公因我而死。”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诬陷被诛】谢朓之死,源自于东昏侯萧宝卷失德。齐明帝萧鸾死后,长子萧宝义庶出且残疾,难以承接帝位,次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荒唐残暴,宠幸潘玉儿,在宫苑设置市场,让宦官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潘妃充当市令,自己担任潘妃的副手,遇有急执,即交付潘妃裁决。萧宝卷还经常到宫外抢劫,“入富室取物,无不荡尽”,而且不愿意被人看见,谁遇上就要被格杀。

当时接受遗诏辅政的大臣江祏欲立江夏王萧宝玄,便让弟弟江祀联系谢朓,但谢朓认为自己受恩于明帝,东昏候虽然无道,但毕竟是明帝之子,所以不肯答应,并且将江祐等人的私谋,告诉了别人。


江祏等人对他自然恨之入骨。再加上以前,谢朓因为人高傲,曾经讽刺过江祐、刘讽等,有一次江祏和弟弟江祀以及刘渢、刘晏等候谢朓,谢朓说:“可谓带二江之双流”

(出自左思《三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江祏一直怀恨在心,一看拉拢不成,就恶人先告状,诬告他欲谋反。

东昏侯萧宝卷是个糊涂皇帝,便下令将谢朓收押诛杀,时年仅36岁。临终前,让人给沈约传话:“寄语沈公,君方为三代史(《晋书》、《宋书》、《齐纪》),亦不得见没。”。沈约《伤谢朓》写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武帝弃友】在竟陵八友里,谢朓和沈约关系最好,并且同萧衍友情也甚笃。谢朓和殷叡以及萧衍经常有诗文往来,因而萧衍便把自己的大女儿(永兴公主)嫁给了殷叡的儿子殷钧,二女儿(永世公主)嫁给了谢朓的儿子谢谟

萧衍代齐建立梁朝后,因为谢朓已经被杀,谢谟势单力薄,因而梁武帝竟然让女儿永世公主改嫁,嫁给了自己的功臣张弘策的儿子。张弘策后来被东昏侯余党谋杀,结果萧衍再次把永世公主嫁给了当时权臣王僧虔的孙子王諲

而谢谟非常叹恨,给永世公主写信如赋诗,公主拿给梁武帝看,梁武帝读后咏叹再三,夸奖书信写得好,然而却一直没有归还永世公主。不过梁武帝因为这封信,就认命谢谟为信安县令,后又升迁为王府谘议。当时人们认为这封书信是沈约写的,因为沈约和谢朓相善,因而帮助他儿子谢谟。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遍观谢朓一生,出身名门,少有美名,为人谦逊,开创永明体,肇始新体诗,诗风清丽,如珠玉坠盘,回音绕梁,为南北朝时期大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对唐诗的形成和唐代诗人的影响显著。然而却因为遇上一个十几岁的昏庸皇帝萧宝卷,惨遭杀害,岂不悲乎?!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2020/4/15榆木斋

诗人谢朓悲剧|李白: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