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圈子不在大小,只要你喜歡,感覺輕鬆就好。你是不是這樣一種人:待人接物非常友善,但總喜歡獨來獨往,平時不喜歡和別人衝突,可以妥善處理和每一個人的關係,但是大部分時間你都喜歡獨處,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如果是,你就屬於友善的孤獨者。對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兩者並不衝突。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你不善於社交和表現。相反,你可以很自如的切換到侃侃而談的模式,只是你對於在不相干的人群中表演毫無興趣。你平時與人為善,能理解大多數人的行為,但並不去附和他們,不想被討論,也不想去看別人的熱鬧。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你其實很溫柔,但不向每個人展露。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你的溫柔,所以你只選擇對少數人溫柔,只對少數人熱情,而其他大多數的人,你保持禮貌和理性。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人性有一個基本需求就是:需要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種認同感,認同自己的狀態,認同自己的成就。所以一般的人需要通過社交來展示自己,這其實也是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而對於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需要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認同感,他們更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所以他們不在外求,寧可去內求,獨處就是一個人開始內求的表現。獨來獨往並不代表著孤單,反而更容易讓一個人放飛內心。同樣的道理,在人群中熱熱鬧鬧也不代表你被認同,那只是一種喧譁。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因此有句話說得好: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還有一種人則屬於外向的孤獨症。人多的時候,他們對外總是表現出一副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狀態,並且總給大家帶來各種歡樂熱情,時刻呈現出一種自信正能量的積極印象,但每次曲終人散之後,他們就會進入到一種多愁善感的感性狀態。他們在獨處的時候很喜歡那種安靜,但是在群體裡不喜歡錶達自己這一面,也不會刻意找人訴說。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實際上,他們是在用嘻嘻哈哈的外在掩飾自己的孤獨,故作灑脫,其實是平衡內心的寂寞。然而,這些都無法救贖一個人,唯有內心強大,才是與自己、與社會相處的最好姿態。我們還必須發現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人的社交圈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社會由於受區域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每個人所處的圈子往往就是離自己最近的一幫人,比如同事、同行、同學、親戚等等。而隨著互聯網的發達,我們的圈子不再受現實條件區域的制約,那些有共同語言、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容易聚集到一起了。儘管你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業,甚至你們天各一方,但是同樣的認知和三觀使你們互相吸引。所以我們在開會或者吃飯的時候經常發現有的人一直抱著手機聊個不停,卻對面對的人視而不見。也許這並不是什麼手機病,而是他對這個眼前人毫無興趣罷了。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因此,當你在現實裡看到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交際圈,只是你沒有進入他的交際圈。儘管你們離得很近,但是你們是兩個世界的人。

有一種人:待人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來源於網絡

願每個人都能活在自己強大的內心,活在自己喜歡的朋友圈。圈子不在大小,只要你喜歡,感覺輕鬆就好。



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