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小豬
1:我粗略的看了一下這四家媒體的官網。給我的感受是死氣沉沉!給人一種濃郁的苟延殘喘的味道。這四家媒體官網裡面的內容大同小異,比網易、新浪、Sohu都大有不如。而現在的網易、搜狐、新浪全部在走下坡路。時代已經屬於新媒體,如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等。
2:四家媒體不約而同的開通了頭條號。與今日頭條的關係我認為可以從生物學的角度去看。
在生物學中,有宿主和寄生的說法。宿主(host),也稱為寄主,是指為寄生生物包括寄生蟲等提供生存環境的生物。寄生生物通過寄居在宿主的體內或體表,從而獲得營養,寄生生物往往損害宿主,使生病甚至死亡。今日頭條似乎就是宿主,而這四家媒體就更像是寄生蟲。但這四家媒體卻並不損害今日頭條這個宿主,這就與生物學上宿主寄生關係不同。
3:四家媒體由於影響力大,自然其文章在今日頭條的收益就很高。並由今日頭條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但其命運始終掌握在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手裡。其獲取的利潤也是遠遠不及今日頭條的。
4:四家媒體為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會追熱點、發一些爆文。但這對於像今日頭條這樣的新媒體來說就太小兒科了。因為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才掌握著遊戲的規則。他們四家僅僅是在遵從別人制定的規則下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總結:時代飛速向前發展,新生事物取代舊事物的速度在加快。長江後浪推前浪,最終四家媒體會堅持多久還很難說。
美好播撒者
財新網,我不太熟悉,但是最近看它直接把辱華的照片P來做封面,而且方方日記是與它簽約,武漢排隊領骨灰盒的謠言也是始於它,就覺得膩歪。因為有外國基金會的注資,所以這個媒體屁股有些歪,對這種作為媒體卻沒有職業道德的,我拒絕評價。
那就講講澎湃新聞、三聯週刊和南方週末吧,當然這只是我的直觀感受,並未有深入的分析:
1、澎湃新聞
就是一個普通的新聞媒體,看電子版覺得應該是日報類。新聞及時,偏向社會新聞,比較類似於都市報等市民報紙。它就像一個盡職的記者,業務好,作品多;
2、三聯週刊
三聯週刊是一種週刊,是三聯書店刊發的,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整體感覺偏向文化社會類,人文氣息較強,層次較高。它像一個有情懷的文人,乾貨多,作品好;
3、南方週末
南方週末是週報,是南方報業集團出品,以敢言深刻聞名,主要是新聞時事類的深度報道或是評論,算是中國報業中難得犀利、深刻、權威的報紙。它就像一個憂國憂民的評論家,對一些社會問題追根溯源,並發表足夠有見地的觀點。
以上,謹代表我的個人觀點,我是 ,若有不妥,歡迎交流!
有職業操守的小太陽
前些年,關於南方系媒體的討論和論戰,在網絡上影響很大,南方週末和南風窗作為南方系代表媒體,在風口浪尖當中,遭遇了很多非議,後來還進行了班子的調整。財新網和澎湃新聞是後起之秀。也被很多人廣義地歸納到南方系媒體當中。後者實際上是一個新聞平臺。至於三聯週刊,國內的影響力比較低。
要評價南方系,還是要先回顧一下他們的發展歷程。南方新媒體的大本營在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南方週末和南風窗兩大媒體都是在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契機當中,於廣州創辦的。他們雖然也是官辦媒體,但是和其他地區的官辦媒體不同,較早的學習和引入了西方人做媒體的一套手法和模式,並且很早的就有了輿論監督的意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突破了廣東這樣一個地域範圍限制成為了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媒體。
不過有一點必須指出。作為廣東地方政府主辦主管的事實上的地方性媒體,把主要的輿論監督對象都放在了廣東以外地區。這既是規避地方政府施壓的一種現實選擇,也讓很多人戲稱南方週末,所刊載的內容其實都是北方的內容,應該改名為北方週末。現實政治壓力對於媒體的運作還是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以地方性媒體來發揮全國性媒體作用,實際上是小馬拉大車,沒有辦法真正做到。後來中央又下達規定,地方媒體應當以地方新聞為主,輿論監督不得跨區域進行。雖然沒有完全的徹底落實,但確實很大的影響了南方系媒體的發展,在很多地區的影響力迅速減弱。
上世紀90年代是南方系媒體的鼎盛時期。一方面,民眾對於當時很多地方出現的社會醜惡現象不滿,而無論是本地媒體還是中央層級的官方媒體,都沒有能夠很好的呼應民眾的訴求,南方系突破地域限制,廣泛報道全國各地的大量負面性新聞。被很多民眾認為是中國當時最有良心的媒體。另一方面,當時也是紙質媒體的黃金時代。但後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崛起,紙質媒體的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在傳媒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後,再加上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數10年以後取得了,難以令人置信的巨大成就,這就使得很多在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人,對於南方系慣常用的思維套路和寫作模式以及輿論引導技巧產生了質疑。他們以網絡為陣地,不僅直面南方系的言論進行批判,很多人還開始歸根結底探討南方系的背後運作模式。應該說這極大地衝擊了南方系媒體的自身權威,而某些南方系媒體背後所獲得的境外資金支持,讓很多人開始進一步思考,西方式的資本控制媒體模式實際上也在中國開始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不清不楚的捐助關係成為了焦點。應該說這一場網絡輿論對南方系的鬥爭顯然是以南方系的全面潰敗為結束的。
至於財新雜誌,雖然創辦時間較短,但本質上看它是一個個人的雜誌,靈魂人物是原主編,現社長鬍舒立。她曾經創辦財經雜誌,後來因種種原因出走,另立門戶。前後連起來,恐怕才能真正瞭解她的成長經歷。
和南方系媒體不同,胡舒立是以專業媒體身份而取得重大社會影響力的。從早期的專業類媒體從業經驗比如工人日報,中國工商時報等,一直到後來的財經雜誌,顯然都是以工商業新聞為主要的發力方向。南方新媒體的內容主要是集中於社會新聞,覆蓋面很廣,受眾的層面參差不齊,可以說三教九流無所不包。而她作為工商業新聞的從業者,一直都是以專業新聞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大眾面前的。相比較而言,工商業的新聞專業性更高,對應讀者的社會層次也更高端一些,大量的都是企業家和高級白領。
不過,胡舒立的能力就在於居然從這樣一個極為專業的小領域當中,突破了出來,具備了進入社會全領域討論的輿論控制能力。某種程度上說確實是不務正業,但是又不得不承認,以她為代表的這樣一種專業媒體在某些問題的追究和分析方面,代表了中國目前新聞從業者的最高水準。無論是令其成名的追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還是最近讓其社會影響力迅速上升的,關於疫情的深度報告。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無論是南方系媒體還是將其擴展開來的所謂泛南方系媒體,都必須注意到1點,從本質上講他們都是中國官辦媒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們的終極口徑始終必須與國家的大政方針一致。在短期內,或者某些個別事件上與部分地方政府或職能機構出現衝突是可能的,但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從這個角度上講,將其稱為賣國媒體恐怕是不合適的。
至於常見的對於體制的反思問題,應該說這不是少數人,而是相當多的從六七十年代以來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的一種普遍共識,只是隨著經濟的繁榮,在八九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那一代人就不再抱有這樣一種想法。之所以會形成這樣一種衝突,實際上還是社會變化過於劇烈導致代際之間的差異過大,不能夠互相理解。從長遠來看,隨著新舊交替,這個問題應該會得到較好的解決。
雖然說這些媒體也存在著對國內的某些現象過於苛刻的批評,設定了一個不太合理的過高標杆問題,但是不可否認在某些層面上,他們的輿論監督是起到了一定的社會推動作用的。而對於很多社會問題的深層次挖掘能力,目前來看他們還是領先於中國其他媒體的。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傳統媒體日趨衰落是一個大趨勢。南方系或者泛南方系媒體長久以來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面對讀者。這實際上和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背道而馳。互聯網媒體不僅消解了很多正統官方媒體的權威,南方系和泛南方系媒體的權威同樣被消解了。在這種情況下,南方系媒體的經營其實也日益艱難。以南方週末為例,鼎盛時期在北方有多個分印點,現在大都已經撤銷了。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在經營上的困境和影響力的衰退。在面對以年輕人為主的網絡輿論的時候,南方系媒體的表現並不出色,這就意味著他們的未來恐怕不甚光明。
總的來說,南方系媒體或泛南方系媒體,是從一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成長起來的,身上的矛盾之處十分普遍,在經歷了一個特殊的黃金時期以後,現在已經進入了全面的衰退階段。不僅僅是因為整個媒體權力的喪失,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其整體的辦報思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十分灰暗的。至於所謂的通敵賣國,恐怕有誇張之嫌,但是資本層面上的利益輸送所形成的言論回報,只怕是難以避免的。作為普通人來說,目送這些已入暮年的媒體,不出惡言,不給過譽恐怕是最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