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你认为谁写的最好?

鹏友程


大家好,我是襟亚,是个对于文字有些小执着的人。我的初、高中语文执教资格是跨专业考取的,并且是分别考取的,在语文教学上我拿了两本资格证。文字、文学对我来说实在是很有吸引力,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更是令我陶醉不已。

我们都知道,即便是经历了两千年的旧体诗(其实还要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我们在这里为了和白话诗相对照,笼统的称为旧体诗。)谁写的最好至今也没有标准答案,更何况历史仅仅百余年的白话诗呢?从《诗经》、《楚辞》到《古诗十九首》到律诗,诗坛璀璨的明珠皓若繁星,连李白都不敢稳坐第一把交椅,我们又能把“白话诗最好”的王冠给谁戴到头上呢?

西方有句谚语说的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他都能从闪耀的星光中追寻到自己钟情的那一颗,也许不是因为它最亮,而是因为它最触动你的——心灵!白话诗坛最触动我的是顾城的诗。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现代白话诗的主要派别:

1.新月派

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产生的早期白话文诗歌团体。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徐志摩、胡适、卞之琳等等。其中由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我们今天在高中课本中通过闻一多的《死水》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向学生们分别讲解“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课是要这么讲,但是我个人并不很喜爱“三美”诗歌的这种过于雕凿的形式感。我更喜欢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白话诗,它就像没有画过妆的美人,得天然一段风流。


2.九叶派

九叶派在白话文诗歌艺术上追求所谓“新诗戏剧化”。代表人物是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金克木、徐迟等等。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曾有抗战时受教于西南联大的教育背景,都有接触西方现代派文艺理论的学习经历。我个人很喜欢的是穆旦,坦白说有一个时期崇拜之至。我极喜欢他在《冥想》中的那一句——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3.朦胧诗派

朦胧诗派出现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朦胧诗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解放之声,代表人物是顾城、北岛、舒婷、食指、海子、江河等等。我对朦胧诗派的了解是从语文课本开始的!但是了解顾城则是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那时候,我在上中学。我是从听一个同学眉飞色舞的讲顾城杀妻和自杀的故事开始了解他的,感谢我的那个同学有个学中文的哥哥,他讲的很客观也较专业,没有影响我对顾城的第一感受。

今天我们课本中依然选有朦胧诗的一些诗作,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江河的《星星变奏曲》。高中现代诗歌选修有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等。

顾城的《一代人》似乎出现在课后的拓展阅读中,正式的在课文中亮相还没有。当然,这不能影响我对他的喜爱。

我奉顾城为我心目中的现代诗第一(至少现在)原因如下:

首先:我喜欢的文字质地的“干净”,他有。

这个特质,他的每首诗几乎都具备。我所谓的“干净”就是准确、简练、不拖沓,不卖弄修辞。比如《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用最简单的语言就能说明白的道理,决不炫技使用那些五花八门的形容词。最高级的是把余韵留给读者,那点意思在读诗人的心头缭绕起来才好。

其次:我喜欢他文字下的那层“寄托”。

这个我们就以《一代人》为例: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无论旧体诗还是现代诗,言之有物是必须的。读者因为自身条件的不同领悟的能力存在差别,但是不能除了文字什么也领悟不到,那就失去了读诗的意义了。顾城的这首诗,哪怕不属于特别的那一代人,我们也能读到我们自己的体悟,何况在这个体悟背后还有诗人积极和宽怀的指引(寻找光明)呢?一个诗人在文字下面寄托些人生和人性的哲学考量,是诗的魅力也诗读者的福祉!

最后,我喜欢顾城作为诗人的“纯粹”。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以顾城的在激流岛上的杀妻和自杀行为为污点,甚至也曾影响我对他诗歌的喜爱。后来,对人对世界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拓宽了,渐渐觉得以常人的思维去衡量一个天才诗人是不公允的。有句话说“其人可废,其文不可因人而废”,更何况顾城“可不可废”还没有定论。当这个想通了之后,我开始比较认真的重新审视顾城的诗。我发现,诗人顾城有一颗无比纯粹的诗心,如同天然的一颗宝石。简单干净的文字和字里行间的意义,似于无意间流淌而出,甚是动人,不愧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们拒绝了这种悲哀/向天空举起了彩色的盾牌”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它们相信,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

“自己已经模糊/因为思念的缘故”……

顾城诗中的气息纯挚而明净,就像长在原野上的一片草地,天空下的一棵绿树,碧波里的一叶小舟……

顾城的年龄是和我的父母差不多的,我自己不知为什么特别崇拜那个年代出生的人。

我想我的认识可能会受主观上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个选择也许还会发生变动。

对于诗,无论旧体诗还是白话诗我都不能说很了解,对于顾城的认识也不专业。今天在这里表明这个不成熟的态度,只是希望和题主以及喜欢诗歌的朋友们做一下交流而已!


襟亚


我认为白话诗最好的是“诗魔”海子。

以前我对海子是有意避开,唯一讨厌就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现在,我接触了一下这位有争议的诗人,果然非同凡响。

单从诗歌艺术上来说,他的诗是比较精致的。没有哪个诗人比地过。 诗歌的强烈的抒情上来看。徐志摩炽热的感情是外露的。海子的炽热感情是藏在诗歌中。

海子接受了雪莱济慈诗歌的情感抒发样子,又冷静得多。席慕蓉,舒婷,余秀华的抒情也是可以感觉得到。

语言上看。海子的诗歌有点十四行诗的特点。要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就必须精炼。偶尔情感迸发长点也没关系。总之是精短的。

海子的语言干净利索,省略了许多成分,意象。有破空而来之感。还有一点民歌特色,特别喜欢回环,反复,呼应之类的手法。让诗歌很有一种韵律美。

徐志摩的语言也很精美,有时太拖沓,铺排,婆婆妈妈。

选取诗歌意象方面,海子是最好的。三两个意象就构成一个画面,还是非常奇特异样的。让人爱不释手。 海子诗歌的暗示性也强,但一定会给人切入的门。朦胧一开,豁然开朗了。

每个诗人都有硬伤,徐志摩感情有好长他就写多长,简直不知道收敛。北岛在诗歌中像鲁迅,不给人笑脸,读他的诗,就像一个小学生听校长的训斥。朱湘李金发戴望舒等等,偶尔有一两首好诗,其他都了了。席慕蓉温暖可人,但是诗歌量少,不解人饥渴。

海子诗歌的硬伤就是不容易察觉的忧伤,黑暗,死亡。


二师兄逛娱乐圈


《生》

走了一夜

哭着

喊着

脸上流淌着泪水

浑身沾满鲜血

从天堂

来到了

人间……

《汉子诗人~2020年4月6日农历三月十四日11时11分宅家于北京》

《妈.爸.亲爱的……》

叫一声

天地轰然倒塌……

叫一声

日月瞬间褪色……

叫一声

亲爱的

江海犹如脱缰的野马……

《汉子诗人~2020年4月5日农历三月十三日12时12分宅家于北京之作》

《*清.明*二首》

其一,

寒枝风

中瑟,坟顶生

飞花。

疏烟沾

带泪,影落谁

人家。

其二,

黄泉喷涌思

念泪,

阴阳相隔梦

断魂。

满天泣声唤

亲人,

再有来生永

不分。

《汉子诗人~2020年4月4日农历三月十二日*清.明*5点55分怆然泪下于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