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六定”破解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难题

脱贫攻坚富了农户、变了村庄,在广大农村迅速积累形成了一大批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好这些设施,事关当前,更利长远。陕西省镇坪县围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以“六定”机制破解管护难题,取得良好效果。

定责任,解决管护工作统筹难。县委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发改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各镇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所,由镇长担任所长,负责各村成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由村主任担任站长,负责具体实施和考核。日常管护落实到岗到人,建立管护台账,明确管护清单,确保物有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标重点任务,全程跟踪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及时公开管理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

定范围,解决管护领域确认难。将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全部纳入管理范围,主要有五项具体内容:一是村组道路,包括通村路、通组路、便民桥、产业路;二是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是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公厕;四是村两委办公用房、村级活动场所;五是村内路灯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定权属,解决设施权责明晰难。坚持村物村管,强化村级组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物、权、责、利,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或镇办出具产权移交书,将村内各项产权明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移交到村,部门负责日常技术指导,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村有、村管、村使用”的管护责任体系。通过明晰物权,厘清责、权、利,为具备条件的基础设施进入市场化、社会化运营创造条件。

定标准,解决管护效果达标难。立足行业规章,结合管护实践,制定主要包括村组道路管护标准、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管护标准、村级公厕管护标准、村两委办公用房和村级活动场所的管护标准、村内路灯管护标准、村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护标准等9项管护标准,推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村两委根据行业管护标准,制定各类村级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职责,明确管护责任人,并抓好日常管护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负责,为各村购置必要的管护器具,满足日常管护维修工作需要。

定资金,解决管护投入筹措难。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行业管护资金整合一点、帮扶部门补助一点、县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体经济支付一点、向受益对象筹措一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方资金,加大管护投入,将“五个一点”筹措的资金纳入专项管理,县财政每年按照省市规定比例预算拨付专项补助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管护人员工资、公共基础设施修缮、设备更新、运行维护等。相关部门和镇村据实核算,申请使用资金。管护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设置专项账户,规范支付程序,确保合理合规使用。

定奖补,解决管护绩效考核难。各村每年在镇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专项资金中申请1万元作为维修资金,滚存使用。单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总费用不超过2000元的由村两委会议自行确定。单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维修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由村委会上报所在镇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在镇级管护专账中统筹安排。对已超过使用年限或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无法继续使用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需要翻新或重建的按程序报批。由各镇负责,采取“基础+绩效” 的方式,将下达到镇的行业管护资金根据各村村组道路里程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及管网长度、农村户籍人口等因素量化分配到村,60%作为管护基础补贴资金直接下达各村,40%作为管护绩效补贴资金,并对各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量化考核,达到管护标准的全额兑现绩效补贴资金,未达到管护标准的视考核结果按比例扣除管护绩效补贴资金。

在推进“六定”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商业+自行”管护机制,一是对村卫生室等需要统一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制定管护目标,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进行行业规范化管理。二是对技术要求高的基础设施,在行业规范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商业管护队伍,支持服务外包、联合管理,以多种形式实现管理市场化、专业化。三是对具备基础条件、符合群众意愿的项目,开展市场化运营,重点突破供水项目,推行合理收费、市场管护。四是对于“散、小”等公共基础设施,以村规民约和政策补助等方式,组织发动群众组成管护队伍,积极投工投劳,以分组、分户、分段等形式落实管护责任。每个村购置必要的管护器具,包括道路管护(路面平整、清除公路碎石、方量较小的塌方、路边杂草,疏通排水沟等),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维修涵、闸、渡、槽正常运行,满足水量、水质、水压供水需求等),公厕、村卫生室、文化体育设施、村级活动场所管护(设施维护,场地清洁等),路灯管护(线路检测、线路维修和连接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管护(垃圾清运、清扫,污水排放等)等必要的器具。在着力解决重建轻管、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管护缺失等问题上狠抓落实,为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县十大类列管基础设施落实形成了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