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環與安祿山的軼事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年李氏家族奪取了隋楊的天下,楊家後代都銘記於心,始終不忘奪回江山。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家勢力日益衰敗,也未曾忘記光復的使命。雖正史沒有記載,楊氏後世的兩個女子,確實將大唐搞得天翻地覆,從此走向衰亡。一個是武則天,另一個是楊玉環。武則天的故事日後再講,接下來講講有關楊玉環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正是安史之亂讓大唐帝國由盛轉衰,也讓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死於非命。史上關於安祿山發動政變的原因,有很多種猜疑。有說安祿山是想當皇帝,才發動叛亂;也有說安祿山跟楊貴妃有不正當的關係,想得到楊貴妃,所以才發動安史之亂。具體原因,也是眾說紛紜,咱們也不去細究。但楊玉環生下來就肩負楊家復仇李家的使命,因此,從這個角度再去思考一下,我們不難發現,安祿山與楊玉環之間的關係耐人尋味,沒有楊玉環就沒有安祿山,也就不會有安史之亂。

安祿山起出只是一個市井混混而已,而且他還是胡人血脈,當年抗擊契丹失利,被押解到京城,最終唐玄宗赦免了他,從此開始了他的狗屎運,官至三鎮節度使,而且去本人工於舔技。進入朝中的時候,他便開始四處迎合,到處討好大臣,最後他看唐玄宗寵愛楊玉環,便將心思打到了楊玉環的身上,畢竟皇上不是那麼好舔的,楊玉環就不一樣了,好像好下手,然後就不要面子的認楊玉環做乾孃,要知道安祿山可是比楊玉環大16歲,而楊玉環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還很高興,楊玉環高興,唐玄宗當然就高興。這個《資治通鑑》裡有記載:以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玄宗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玄宗問其原因,祿山對言:胡人先母而後父。

楊玉環是揹負使命的,在讓李隆基做了違揹人倫的搶兒子媳婦的荒唐事後,並未就此罷休甘休,安祿山的出現,讓她看到完成使命的曙光,只是她沒有料到自己會落得個命喪馬嵬驛的命運。

在安祿山作了楊玉環的乾兒子後,再一次在安祿山生日後三天,楊玉環竟然要給他洗三,所謂“洗三”,是古代的一種習俗,就是在嬰兒出生三日後,母親給他洗澡,主要的作用還是圖個吉利。但楊貴妃這麼做估計是為了挑逗安祿山。兩個成年人,一男一女,乾媽給“大嬰兒”洗澡,這樣的畫面還是可以有豐富的想象空間的。更奇葩的是,楊貴妃居然讓唐玄宗也知道這件事情,李隆基不僅知道,還派人送去了洗三用的東西,不僅如此,他本人也搬了個小板凳過去看戲,裡面楊玉環和安祿山洗的好不快活,外面唐玄宗看的拍手叫好,洗完澡後,還在花園中打鬧。這就是大唐朝,民風就是這麼開放。只是楊貴妃的一番良苦用心卻被唐玄宗李隆基做了個順水人情。一則唐玄宗年事已高,跟楊玉環進行一次房事三天下不了床,所以這時候的楊玉環他自己已消福不起了;二則安祿山能管住邊境的胡人,因此楊玉環算是唐玄宗送給安祿山的,目的就是讓安祿山給他好好賣命。

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各有各的打算,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算來算去還是算計到自己頭上,最終,安祿山被楊國忠逼著反了,打的旗號就是清君側,君側的就是那個楊國忠。而楊貴妃被保護唐玄宗逃命的將士們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就此香消玉損。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