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最近和一姐们聊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结婚。

我有必要先啰嗦下我是如何跟我这姐们莫名成为互吐模式的“孽缘”闺蜜的。

金牛座and处女座

都说处女座和金牛座最搭,这一点在我两身上的验证,估计只有“慢热”两字可以解释。这么说是因为我和我这姐们竟是一对认识了16年,但成为基友才1年的奇葩,前15年彼此的印象大概就是知道这个人,记得这个人的名字,以及我们有一位共同的好闺蜜。

在经历了漫长的慢热期,终于找到了瞬间一拍即合的机会。

是的,友情有时候也是这么充满戏剧性。我是金牛座,她是处女座。

是什么让我们在1年的时间里,将彼此从一个记得名字的人拉到了基友的队列,还日聊三百回合?

我想,是因为——无聊,或者说,孤独(投缘什么的是婉约词就不用了)。

放眼望去身边已然只剩下我们两个待嫁女,相亲、结婚是连接我们之间话题的精髓部分。毕竟我们都是过完这个星期就29的人了,毕竟我们周围的同龄人都早已是孩子TA爹妈了...... 而我们两除了彼此很难找到一个日程作息相似,个人状态相似,聊得投机,还能「勉强」不相互嫌弃的人了。

我们每天讨论着婚姻这个庞大且常年高居热议榜首的话题,且永远与之结伴的话题的就是年龄,我们时常无可奈何感叹自己,年纪有点大了,岁月有点快了,自己有点更迷茫了......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三十而立

古人从出生开始就为每个年龄阶段立了一个配位词,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早已给你定下「规矩」,比如处在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三十而立。尽管这种规矩只是大部分强制经验的传承,有时候真理就如同鲁迅先生说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同样依从「真理」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理。

对不对,无所谓。

只是,作为我个人来说,好不容易在将要「而立」之年才想到要想好好工作,想好好赚钱,想做一点事情,却不断被周围的声音提醒,你该找个靠谱的人嫁了,该生孩子了...... 你在这个时候该做很多事,除了不嫁人这件事。

毕竟,古人还说了:先成家,后立业。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要不要结婚?

细细想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开放,并没有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可观的解放,相反处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衔接时期,我们一边深受旧观念的束缚不能自拔,又向往新观念的自由洒脱,但可悲的是我们既没勇气挣脱旧执念,也没决心追寻新思潮,两头观望的同时还坑了爹的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就结婚这件事来说,我们既默认和恐惧“年纪大了”不好嫁这件事及其后果,又认同和向往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这种生活方式。

一方面不断被提醒,该结婚了,我们甚至不断彼此提醒可以找个「差不多」的人嫁了,毕竟自己也就只是一个「差不多」的人,一方面又因为现实而陷入另一种恐慌:离婚的恐慌。

在晚婚已经成为一项传统旧念+社会现实双重捆绑的重大过错 情形下,婚姻也早已不是什么避风的港湾,而可能是另一座精神的牢笼。

该结婚了。

30了,还没成家,父母要遭受周围人的议论纷纷;

30了,女人过了30就走下坡路了;

25-30岁是女人生孩子的黄金年龄;

30+的女人遇上好男人的几率太低;

再不成家就很难找了吧,一个人孤独到老好可怕;

......

结论:每个人都要结婚,所以不如早点结婚,反正要生孩子,不如早点找个人生了。

即便现在的离婚率上升到不可遏制的趋势,我们也不敢停下来去想一想为什么,因为还是要先完成前面的「任务」,才有资格谈后面的选择。

我们被告知:你得先结了婚,才有资格说离婚。

所以被引领可以选择的,还是那条「路」,因为大家都在走,起码一起走显得更加正确和也更加安全。

不要结婚

作为女性,结了婚就要生孩子,搞不好还要辞职,就算不辞职,在职场里女性也是处于更加吃亏的地位;

现在的爱情都是速食爱情,一个荷尔蒙冲动结了婚,冲动之后就是无尽哀怨;

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出轨都不是新闻了,保不齐今天结了明天就离了,还不如不结;

一个人可以自给自足,逍遥快活,何必结个婚请个祖宗供在家,自己再兼一份保姆差呢;

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人,结了婚又有什么意思呢?

......

结论:如果真的是爱情,结不结婚又有什么重要,如果不是爱情结婚结了婚又有什么意思? 如果只有爱情没有面包结了婚怎么过日子? 如果只有面包没有爱情那为什么不自己赚面包?

对婚姻的疑问,和因被现实感染而对未来的恐惧预设,让我们迟迟在婚姻面前举棋不定。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雪上加霜的“中年单身者”

无论是想结婚,还是不想结婚,其驱动和阻碍力似乎都是恐惧。

也许是来自这个年龄的恐惧,也许是来自这种大环境的恐惧,也许是来自自我内心的恐惧,又或者是兼具,悲催的是最后一种情况还比较多。

更悲催的是这莫明的恐惧,还不止体现在结婚这件事上,还有来自职场的。

现在的职场,早已是95后的天下,92的都自称老阿姨了(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小姐姐),90后开始在职场被定位需要被淘汰的初始范围了。

因年龄而带来的职场危机感并不亚于不结婚带来的:

你本应该混得比你年轻的人要好,可你没有;

你本该已小有作为,可你没有;

你本应该要先于比你年轻的人去完成一些事(结婚、生子、升职等等),可你没有;

......

可尽管如此,还是要故作坚强乐观的活下去,多少看起来看起来过得很好的人,都活成了一个标题:你只是在朋友圈里过得很好。

偶尔会有一两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动力来自压力,要想不被淘汰就要学会努力,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得付出更多努力。然后可以打满鸡血继续埋头冲一段时间,连头都不敢抬,就怕一抬头,胜利还远在天边遥不可及。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抱团取暖

处在由年龄带来的未婚恐惧,是害怕被孤立和遗弃。

职场里,我们已经被年龄“遗弃”了,生活里我们被同年龄的人“孤立”了,我们急迫寻找身边可以「抱团取暖」的人,寻找那些境遇、状态相同的人;我们急需倾诉,急需找到一个组织,急需用一种方式来「证明」我们不是异类......

虽然,我觉得们本来就不是。

我和我姐们大概就属于这座一种孽缘。

而往往在这种抱团取暖的过程里,我们陷入更多更深的矛盾纠结:一方面因为找到了组织而不再需要独自面对被孤立的处境,一方面内心深处那一丁点清醒又不断提醒着自己的空虚和对现实的逃避.....

所以,一边挣扎,一边将就,一边清醒,一边沉沦。

生活,成为了一轮侥幸的游戏。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对于婚姻我没有什么建议,尽管,我扯了这么一箩筐。

但我对婚姻的态度依然是乐观的:婚姻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人。年龄会对婚姻的选择造成一定影响,但却不是根本性的影响。对于婚姻最终的结果来说,找个在那个时间自己愿意穿上婚纱的对的人,相伴一生才是结果。

也建议未婚的“大龄”女性朋友们,在择偶上不要太关注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来配合自己,而不想弄清楚自己想要和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越是恐惧一个人的生活,越要先学会一个人好好生活。即使最后你依然不能因此而遇见一个圆满的人,收获一段圆满的婚姻,但获得可以一个人好好生活的能力也不会是无用的。

90年的我们满30了,未婚,需要抱团取暖的活着

-END-


我是邓邓,关注@流水记阵营 咱们一起叨叨那些长短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