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近江海鮮城,是杭城最具人氣的品嚐海鮮勝地,也是遠近聞名的夜宵好去處。

不少人歡喜喚上三五老友,去熟識的海鮮店叫幾盆海鮮,配上小酒,這個夜晚不要太愜意。

也有人記得海鮮城最鬧猛的時期,徹夜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觥籌交錯,各種方言交雜,儼然是個“不夜之城”。

最近,老食客們聽說,近江海鮮城年底要搬了。

不過,告別瞭望江地區,近江海鮮城將要入駐西湖邊的一家商業廣場,明年夏天,它將會以不變的味道、更棒的服務迎接“吃貨”們。

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變遷:布頂棚的路邊攤,逐漸進階成整潔漂亮的海鮮城

“這裡是杭州最早的海鮮美食街了!”

在近江海鮮城開店十二年的老店主們,還記得12年前的夏日,近江海鮮大排檔剛開業時的情景。

“我還記得,是2006年6月28日開張的。白天空地上停車,晚上支起棚布,變成大排檔了。”“大唐海鮮”老闆唐延勝是最早進駐近江海鮮大排檔的店主,他記得,那個時候,搭個簡易灶臺,炒菜就開始了。條件雖然簡陋,但是來的食客多啊,一波接著一波。

老居民陳大伯回憶,2006年近江海鮮大排檔狠狠地掀起了“杭兒風”,本地人都愛過來吃海鮮,人來人往,好不熱鬧,特別是晚上,夜老酒一喝就到半夜。

“以前我們要吃海鮮,要跑到舟山、寧波,這裡的大排檔打出舟山海鮮的牌子,很吸引人。”不光本地人熱捧,餘杭、富陽等地的居民也過來吃。雖然翻桌率很高,還是要排隊。

“冬天特別冷,風大凍手。有時候到十一月份冷空氣下來,大家都坐不住,只好收攤了。”“好運來海鮮”老闆王萌回憶。

後來,條件慢慢好了。隔了幾年,大排檔的布頂棚改成了鐵皮的。再後來,到了2014年4月底,兩層的小樓蓋起來了,店主們從“四面漏風”的“棚子”搬進了門面店鋪,“路邊攤”也進階成為了“海鮮城”,單獨衛生間有了,包廂也有了。幾乎每家店都有了賞心悅目的水箱和整潔光亮的展示臺,還有些商家換上了遊輪風、海島風的裝修,不光味道好,腔調也足。

這裡基本上都是從下午3點開始營業,一直到凌晨3點。夜宵生意最火爆的時候,服務員經常忙到凌晨兩點才能抽空吃點東西,老闆光在店裡招呼客人,一天都要走上萬步。

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老店主:不光是做生意,也是長見識、交朋友

“在這裡做了十二年,不光是做生意,也是長見識,交朋友。”王萌是“好運來海鮮”的老闆,她說,很多食客見多識廣,不斷和她交流菜品,也是她的“老師”,

自己十來年最大的一筆“財富”,是認識了三百多個老食客,他們都成了老朋友。

“我們建了微信群,有時候我這裡有新貨到了,新品上了,就在群裡說一下。”很多老食客,已經像家人一樣親密。誰結婚了擺喜酒,誰家生了娃喝滿月酒,會高高興興地打電話給王萌。在杭州的,王萌都會自己過去現場道賀,有些在外地去不了,就發個微信祝福紅包。

“剛在這裡開店的時候大兒子才讀幼兒園,今年已經讀高三,能來店裡幫忙了。”王萌感嘆,其實這麼多年來,開這家海鮮店,也見證了很多老顧客在杭州的創業和成長。

王萌記得,這裡仍是簡陋大排檔的時候,一對小情侶過來吃飯,喝醉了,哭訴在杭州創業的艱難。王萌得知,那個時候這對情侶剛來杭州,想做服裝生意,到處碰壁,身上只剩了幾百塊錢。“現在他們結婚了,生意做大了,有房有車,有兩個孩子,很幸福!”王萌說,很多老顧客,這些年還是喜歡經常過來,聊聊家常,講講往昔。“很多顧客比我小,叫我姐姐,到我這裡來吃飯,也覺得是在自己家一樣,有高興的難過的,都和我聊一聊。這份感情,我很珍惜。”

唐延勝是安徽巢湖人,1992年來到杭州,近江的“大唐海鮮”是他在杭州的第一家店。

這家海鮮排檔,以“倒篤蟹”和“米魚四吃”兩道招牌菜聞名杭城。

這兩道美食,“吃貨”們一直津津樂道。

倒篤蟹用的不是膏蟹,而是2斤左右的舟山大白蟹,膏蟹吃膏,白蟹吃肉,白蟹的肉一絲絲的,有彈性,帶甜味,口感極好。湯汁可以加雞蛋和紫菜,做成水蒸蛋,口味很贊。

野生活米魚也有很多人“打call”。它家的野生活米魚大多在2斤到6斤。2到3斤的,魚頭、魚肉一魚兩吃;4斤、5斤以上的,便是“米魚四吃”——酒燉魚膠、魚頭豆腐湯、暴醃米魚、家燒米魚骨。

從近江十桌大排檔起家,鼎盛的時候,大唐海鮮在杭州開了7家分店,打拼在杭州,唐延勝也把家安在了杭州,因為海鮮店結緣,杭城已是他的第二故鄉。這幾年,唐延勝在上城區試行老年食堂連鎖經營,還開了“小樂胃”老年食堂,給老人們提供便捷、安全、可口的飯菜。

●老食客:吃的更是一份情誼

“我老家是寧波的,在海邊長大,到了杭州工作,想解饞就來這裡。”湯先生是近江海鮮城的忠實粉絲。“我們自己家裡燒,蒸蒸煮煮,沾一點醬醋,不大講究,到這裡可以換換口味,倒篤蟹、椒鹽蝦菇,都滿喜歡吃的。”湯先生說,吃了十來年,現在吃的不光是海鮮的味道,更是十來年的交情。“我經常帶幾個朋友一起來,有事沒事的,大家聊聊天,喝上幾杯。大家都很熟了,很隨意的。和老闆年紀也差不多大,很聊得來。在這裡,很開心,很放鬆。”

“當時走進了一家吃,覺得味道不錯,老闆也實在。沒想到一吃就十二年!哈哈。”黃先生說,十幾年前,他的單位還在海鮮城邊上,晚上加班晚,下班了就過來吃。“現在單位搬到錢江新城了,每個月過來一兩次總有的。一般的飯店晚上9點多再坐著聊天會覺得難為情,這裡時間比較自由。”晚上7點多過去,邊聊邊吃,一餐飯可以很盡興地吃到10點。“有時候準備走了,看到熟人,又聊上幾句。這裡很多都是老客,大家都很熟悉了!感覺就像回自己家吃飯一樣。”黃先生說,自己是個念舊的人,十多年來,每次都是點那幾樣。“我有自己的菜單的,十幾樣菜,十多年不變,老闆不問我,直接就上菜了。”最讓黃先生感慨的是,十幾年來,每一道菜都是最初的味道,“老闆也很念舊,廚師一直是這個廚師。”

從三十來歲到四十多歲,從剛結婚到女兒上初中,在近江海鮮城,黃先生一家人留下了對大海最美好的記憶和甜蜜的家庭時光。“我們家每個人在這裡都有特別喜歡的一道菜,前幾天,老媽還惦記著什麼時候再來吃一次。吃了十幾年了,要說再見了,真的有點捨不得。”

近江海鮮城年底要告別望江,明年夏天將在西湖邊新生


不過,年底近江海鮮城只是暫別。

杭州近江商業廣場管委會主任童波濤表示,自2006年開業,近江海鮮大排檔逐漸蛻變成了現在的近江海鮮城,不光在菜品上進階了,環境、衛生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可以說,我們的近江海鮮城連接了東海和杭州顧客,食材當天到貨,新鮮度很有保障。這些年來專注海鮮,也積累了專業的經驗,能用最適合的烹飪方式來體現每一樣海鮮的最佳口味。”童波濤說,“新鮮”和“專業”,是近江海鮮城的特色,也是生存之道,受到了食客們的肯定,未來到新的場地,也希望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做創新。

“我們正和經營戶積極溝通,希望在新場地體現每一家的特色,推出特色菜品,在裝修風格等方面也要有體現。新場地緊靠西湖景區,人流量大,遊客多,年輕人也可能會更多,我們也會考慮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未來,近江海鮮城將搬到西湖邊的一家商業廣場,位置更中心,將由原班經營戶繼續打造,還是原來的味道。“經營場地空間將擴大,近江集團領導也非常關心,傾力打造。”新場地預計明年夏天和大家見面。

童波濤說,近江海鮮城是杭城的一塊老品牌,承載了這個城市的溫暖記憶,這塊牌子他們很有信心好好保留下來,併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