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邏輯專題】非洲蝗災第二波影響推演

【核心觀點】2020年一季度我們看到了非洲蝗蟲的第一波。結合蝗蟲的生命週期、生存特點、疫情影響,後續可能出現高概率的第2波。目前在東非已經看到新的蝗蟲群落生成。後市對我們股市又會帶來什麼影響?進行了推演。

【大邏輯專題】非洲蝗災第二波影響推演


一、第一波蝗災

在說第二波蝗災之前,我們先來複盤第一波蝗災。本次蝗災始於非洲,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很可能還會進一步肆虐亞洲

1、始於東非

2019年末,東非地區的異常強降水使原本乾旱的土地變得溼潤,沙漠蝗蟲大量繁殖。東非幾個國家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是重災區。肯尼亞的蝗災是70年最嚴重的,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是25年一遇。

2、中轉阿拉伯

2020年1月,蝗蟲從非洲之角向東,沿著紅海兩岸,侵入阿拉伯半島。沙特、蘇丹、也門、阿曼、伊朗等國。

3、進擊中亞

而後,沙漠蝗蟲越過巴基斯坦國境,1月31日巴基斯坦宣佈國家進入進擊狀態。2月進入印度。因為隔著喜馬拉雅山,蝗蟲無法直接從印度進入中國,更多的可能是,經由東南亞的泰國、越南,轉道雲南進入中國。

【大邏輯專題】非洲蝗災第二波影響推演


二、第二波蝗災

為什麼還會有第2波蝗災?

1、蝗蟲本身的生命週期

蝗蟲3個月一代。第一波剛好3個月過去。沙漠蝗蟲的大本營就是撒哈拉沙漠。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0日報道,數以百億的沙漠蝗蟲正在東非的發源地迅速成熟,非洲蝗災捲土重來,而且規模是今年幾個月前的20倍。數十億隻年輕的沙漠蝗蟲從索馬里的繁殖地飛來,尋找隨著季節性降雨而迅速生長起來的新鮮植被。

今年3月,中國工作組考察巴基斯坦蝗災區,就表示:蝗蟲進入交配繁殖期,情況比預想還嚴重、

2、季節的配合

蝗蟲的繁殖,對溫度和溼度都有一定要求。接下來的4-6月依然是蝗蟲繁殖的高峰期。

由於整個5月都利於蝗蟲繁衍,而6月又是糧食作物收穫的季節,意味著六七月份還將有一波新的蝗蟲災情,如果不好好控制,倒時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災難。

3、疫情的影響

根據非洲疾控中心數據,截至非洲東部時間2020年4月5日上午9點,非洲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8536例,死亡360例,未來數月疫情不容樂觀。

受全球各地"禁航"、"封國"、"封城"影響,農業產業鏈遭到重大打擊,已出現農用生產物資轉運不暢、出口農產品滯留港口等情況。非洲人民沒有足夠的殺蟲劑來滅蝗,而且因為疫情原因也無法大規模出動人力滅煌。肯尼亞邊境附近阿伯卡特村(Abokat)的一些村民通過引爆金屬鍋,吹口哨或扔石頭的方式驅趕蝗蟲。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什麼都做不了——新冠病毒導致的封鎖使他們無法聚集在屋外。


20世紀以來的100多年,蝗災一共有6次上升到"瘟疫"級別,其中最長的一次蔓延了13年之久,波及範圍2900萬平方公里,涉及58個國家和地區。

這一次,很可能會是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蟲災。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評估,本次蝗災給 出的是"威脅級別"的橙色預警,使得非洲(主要是東方)、中東、南亞地區的糧食生產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數千萬人口的口糧因此受到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表示,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 25年之最,是肯尼亞 70年之最,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 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 500倍,急需治理。整體上目前蝗蟲所在國家和區域,都缺乏有效消滅、控制蝗蟲大軍的手段與方法。


三、後面的影響

1、對防治蝗蟲板塊的影響

目前,對於大規模蝗災,化學防治噴灑農藥依然是第一選擇。

【大邏輯專題】非洲蝗災第二波影響推演

對A股上市農藥公司,按照流通盤和股價進行了排序,供大家參考。

【大邏輯專題】非洲蝗災第二波影響推演

2、對糧食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以來,已經有超過10個國家採取了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比如,印度官方以封城導致運輸困難為由,宣佈暫時停止出口大米;越南在印度之前,也已經宣佈"限制出口大米"。要知道,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年出口量一般超過1100萬噸),越南是全球第三的大米出口國(年出口量700萬噸左右)。

蝗災會導致糧食作物減產,全球糧食價格可能上漲。若蝗災全面進入高潮或瘟疫等級,大米、棉花、白糖等全球供需隨之改變,全球農產品價格或將面臨上漲的風險。本次蝗災如果持續大規模升級,可能意味著農產品價格與通脹預期走高,全球糧食供給可能緊缺,糧食價格有望上漲。

只不過糧食問題,之前股市已經炒作過一波,所以後面短期可能需要更多的籌碼消化時間。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人類面臨史無前例的重大挑戰!願智慧、優雅、團結伴全人類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