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塔——光山縣城古老地標

老 茂

在十幾年前,看了有位與我筆名相同的作者在網上發了篇關於紫水塔的文章,很是驚訝與好奇。本地筆名“老茂”的只有我一人,並在多個作家協會存檔備案,只因此次撞臉,讓我是否寫紫水塔糾結了許多年。

多年後,閒遐之餘,想想紫水塔這一光山縣城顯眼的古蹟,覺得值得我留些文字。

紫水塔位於光山縣東門外。塔建於明末,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塔基由花崗石砌成,塔身由灰磚砌成,是一座沒建成的樓閣式文峰塔。乾隆年間塔毀,殘高約20米;光緒年間重修至第六層,清康熙三年(1664年)完工。後來補建至七層,高27米。塔門西向,石雕門額凸膛橫排“紫水塔”,上款鐫“同知銜知光山縣事王玉山題”,下款刻“光緒丙申孟夏上浣重建”。塔內有塔室,壁間有石階,檀木樓板,通過每層樓板旋壁間石階可以攀登憑眺。

古老的東西總是有故事的,紫水塔也不例外。關於紫水塔的傳說有多個版本。一說光山縣城的南邊有一個叫九龍口的地方,站在這個地方向四周看,似乎有九條像龍一樣的山嶺都朝這裡奔來,便有了九龍朝聖之地的傳說。有一個道士路過此地,看了後說:“這九條龍要想不分散,需要有一個龍珠子繫著,不然就不團結,會引起九龍爭鬥,使此地不得安寧。”於是,人們就在九龍口的東面不遠處建了一座高塔,起名紫水塔。紫水塔就這樣驕傲地矗立在紫水河畔。

二說光山縣城的東部地勢低窪,河塘眾多,每逢下雨,縣城積水,當流經紫水河,紫水河承載不了,形成洪澇,氾濫成災,泱及縣城,民不聊生。後來有人說這裡是海眼,無法阻擋洪澇的發生,於是,便有修塔鎮海眼的傳說。自修建紫水塔,這裡的水也慢慢少了,不見往日的洶湧,彷彿紫水塔真的起了作用。

還有傳說是紫水塔下鎮了一條會噴紫水的妖龍,修建此塔壓之。

紫水塔在光山可以說沒人不知道的。在曾經不太發達的年代,紫水塔周邊空曠,也就格外顯眼,加上古橋、流水與之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每在夕陽晚霞的映襯下,紫水塔如鶴立雞群,顯得挺拔、偉岸。每到春夏,塔周圍那些不知名的花,帶著野性肆意開放,散發出醉人的芳香,讓人陶醉。還有奔跑的孩童,天空中的風箏,更增加了紫水塔的壯美,讓人激情四射。

我與紫水塔的第一次接觸已是幾十年前的事,印象深刻的是石雕門額上“紫水塔”三字蒼勁有力,再就是沒見過這麼高的“樓”。至於它的歷史與滄桑,並無興趣深入探究,因為純粹是遊玩,所以,對紫水塔並無多少了解。後來,我定居縣城,又多次爬到塔頂,一覽鄧穎超祖居、北臺子、司馬光砸缸舊址等縣城美景。也曾在夏天的夜晚多次到紫水塔邊散步,看孩童嬉鬧、情侶私語,在夜闌人靜時看如點點星火的螢火蟲飛舞,聽紫水河畔蛙鳴,感受紫水塔詩情畫意的夜色,這些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縣城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樓高,路寬,變靚麗了。因此,紫水塔那片沉寂的土地也不再沉寂,被林立的高樓佔去了大部分空間。儘管如此,塔身高聳、仰凌碧空的紫水塔,雖歷盡滄桑,但依然是光山縣一個古老的地標和人文景觀,是光山對外的一張名片。而且,它2000年被河南省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具有500年曆史、象徵紫氣東來的紫水塔會像巨人一樣屹立於光山縣城,訴說著光山古老的歷史,為光山增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