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中的多音字和方言的區別是什麼?

黃益坦


在上古時代,貴族統治時期,各地的諸侯,都是天子派去的。這些諸侯,說的語音其實都和當地人有所不同,卻和天子所住的京城人相同。

朝廷經常派人下去搜集民歌,然後用貴族的語音重新整理。這種貴族的語音,被稱為“雅言”,相當於今天的普通話。

那時候每個貴族,從小就要學習這些語音,用這些語音來讀書,這樣的話,各國的外交官們互相交流,就不會有什麼障礙。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各地的貴族說話免不了會受當地土話影響,語音逐漸產生變化。久而久之,就形成穩定的方言,貴族們既然不免帶上地方口音,互相交流逐漸不便。於是他們就聚集起來,開始編撰字典和韻書,各個地方的學者討價還價,互相妥協,規範出一種“雅言”,以方便交流。於是從唐代以後,我們從古人的詩歌中,再也發現不了語音的變化了,因為他們的押韻,永遠是按照唐代的語音,也可以說,是按照唐代的普通話押韻,其實他們自己說話,可能並不是那麼發音的。

在普通話裡有多音字,這從上古時代就開始了,因為詞義有引申,一個字形經常要表示兩個以上的詞,為了在口語中加以區別,方便人們聽懂,他們就給一個字的讀音稍微賦予點變化。比如“行”,當動詞用的時候念xing2,當名詞用的時候,念hang2,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粗略的解釋,其實現在這兩個讀音相差很大,但在那個時代,只有細微差別。總之,

方言是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空間的呈現,而多音字是同一種語言在相同空間的本來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