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不記錄經期的姑娘,後來都怎樣了?

大家好~,我是木瓜醬。

木瓜醬前天跟一個女性朋友吃飯時,問她的問題:

有沒有堅持記錄經期?她害羞地回答:我,我,我還沒有男朋友。木瓜醬一時不知道是說她太單純了還是太不單純了。

還有大學時的一個舍友,她看到別的舍友月經都來過兩輪了,才終於恍然大悟:我兩個月都沒有來月經了!!!

這位舍友從婦科門診出來後,說自己被醫生罵了,原來是醫生問她月經的情況,她一問三不知。我相信如此佛系的女子還有很多,好像記錄不記錄,月經就在那裡,不來也不去。

大姨媽可是我們最親近的“親戚”,雖然怕她來,但是又怕她不來,更怕她亂來。

記錄下這位親戚的來訪記錄,對於每位女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記錄經期的有什麼作用。

  • 傳遞健康信號

許多婦科疾病往往可以通過月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大姨媽急的就差開口說話了,你卻對她不理不睬。

正常的月經有四個要點:月經週期為21-35天,平均28天,經期為3-7天,平均4-6天。經量為一次月經的總失血量,正常月經多為20-60ml,經量多於80ml為月經過多。

量多了、量少了、顏色變了、來早了、來遲了、來的天數不對、來了不走了……這些情況都應該記錄下來,當察覺到某一症狀並不是偶然情況,並且連續幾個月沒有好轉,就應該引起重視去醫院檢查,然後調理身體狀態了。

  • 婦科問診和檢查

去婦科門診的時候,醫生一般會問到的有:初次月經年齡,月經週期時長,月經期來幾天,末次月經時間,月經量大小,月經顏色,是否伴有痛經或者其他症狀等。如果這時候你回答不上來或者模稜兩可,可就是對自己的健康不負責哦。

醫生會結合月經的情況進行初步的分析,做哪些檢查、吃什麼藥、做什麼治療都是跟月經情況息息相關的呀。同時還有一些特殊疾病也可以從月經的情況來判斷。

如果你已年滿20歲,每年請給自己安排一次婦科檢查吧。

每次婦檢,應該安排在合適的月經週期裡進行,一般最合適時間是在當月月經結束之後的3-7天,此時是做宮頸刮片檢查的最佳時間,而且由於體內激素變化,你的乳房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腫塊和觸痛。

白帶常規、TCT、HPV等檢查都需要避開月經期;性激素六項的最佳檢測時間是來月經的第2~4天;除此之外,還有性腺六項、陰道鏡檢查、宮腔鏡檢查等婦科檢查時間需要受到月經的影響。

  • 預測下次月經

記錄經期最基礎的作用就是預測下次月經時間,快到日子了,準備好衛生巾隨身裝包包裡。經期前幾天避免吃冰冷食物,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避免因血液循環變弱導致的經血凝滯。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到日子的那一天許多女生都會換上深色褲子,不僅如此,該準備好的保護措施一定要提前到位,凳子、褲子、床單上出現不明紅色痕跡的尷尬,經歷過後就不想再有了。

精緻的豬豬女孩們,答應我,不要讓這種意外再上演了好嗎?

  • 避孕與備孕

知道自己的月經週期、經期開始日、經期結束日,就可以推算自己的排卵期和安全期了。這對於有避孕或備孕需求的女性來說是特別關鍵的。

女性的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我們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除此之外的日子,就是所謂的安全期。當然,沒有絕對的安全期,只是在安全期,受孕的概率相對低很多。

實際上,因為女性排卵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服用某些藥物、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規律、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情緒異常興奮、突發事件等等,無法準確計算排卵日期;即使月經規律,每月的排卵時間也可能存在波動,又或有可能記錯時間等問題。

  • 觀察白帶形態

白帶並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月經週期發生變化。教科書式的白帶好像總是:量少、白色、帶黏性、無異味。

這其實讓很多女性陷入誤區,一旦發現自己的白帶不是上面說的那種狀態就陷入莫名的憂愁狀態。

其實只要白帶呈現出跟週期相對應的狀態,那就是正常的。排卵期的女性白帶量多、透明呈蛋清樣、拉絲,外陰常會有溼潤感。

而如果是在非排卵期持續有水樣白帶,像尿褲子一樣,就可能是因為內分泌失調、陰道菌群失衡導致的,如果還伴有特別特別臭的味道,還要考慮宮頸癌的可能。

排卵期過後就進入黃體期,白帶分泌物減少且變得粘稠,可能會有些發黃。

經期前後的白帶,會因為混合有少量經血的原因,呈現為較深的黃褐色,持續時間在1~2天。

那些從不記錄經期的姑娘,後來都怎樣了?

  • End

其實木瓜醬也懂,有時候不是不想記錄經期,而是懶得記,拖著拖著就忘了大姨媽什麼時候來的了。

但是習慣都是養成的,就像戰勝熬夜和不吃早餐的壞毛病一樣的,木瓜醬和大家一起努力,讓大家養成記錄經期的好習慣。

木瓜醬想說,關注自己身體變化也是一種自律,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值得用心去記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