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2018年5月13日,星期天。扬州两名产品检验员仍在这个唯一的休息天前去上班。当天,公司给二人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完成一批产品的检验,否则公司就将违约,需要支付高额赔偿。

在这个休息天加了一天班后,到了平常的下班时间,两人正常打卡下班,并未完成公司事先要求的工作量。随后,公司将二人诉至法院,要求他们承担公司违约的损失。

两年后,2010年的4月29日,扬州邗江法院发布了2019年劳动争议五起典型案例。这两位员工成了典型案例,被描述为:明知情况紧急,依然撂起了挑子。正是由于两人太过任性,导致公司违约,不得不向客户支付了12万元的违约金。

根据他们的收入能力,以及造成损失的状况,法院判定二人赔偿企业违约损失的15%,也就是18000元。

判决结果披露后,引起了舆论争议,为此,该法官进行了《劳动法》科普,表示:员工有权拒绝加班,但遇紧急任务要求加班必须服从,而公司可以付出相应的待遇。

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法官的解释并没有错,我国《劳动法》规定,职工在四种特殊情况下被要求加班不得拒绝: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抢修的

3.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4.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两人的行为大概符合第4条: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让员工赔钱有法律依据,而对明知完不成任务会违约还撂挑子的做法,有网友还对这两位员工的品行提出了质疑:我觉得那两个员工落井下石,品德下行,过河拆桥。

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于法于情,无论哪个维度,总有人能为剥削劳动者的做法找到合理解释,在这个劳动节,我们就从这两个维度,替广大劳动者一一反驳这些站不住脚的观点。

1、法律为谁而定?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遇紧急任务要求加班必须服从,但在这起案件中,既没有对何为“紧急情况”进行解释,也没有对公司要求加班的必要服从标准进行量化:

定义成“紧急情况”是因为没有完成这一单让公司少赚钱了,还是超出了合约期让公司赔钱了?

如果会让公司少赚钱就符合“紧急情况”,那么具体少赚多少钱才算“紧急情况”?

如果让公司亏钱了就符合这个“紧急情况”的标准,那么具体亏多少钱才能达到这个标准?

医生在疫情期间连轴转、教师在家也要忙着上网课,不提这些特殊职业,一家普通企业也很可能因为完不成订单丢掉一个大客户,进而面临倒闭风险。

遇到紧急情况,员工必须加班,《劳动法》或许并没有错。但“紧急情况”的标准都是基于主观判断,而做这个判断的一方,是用人单位。这决定了话语权始终在用人单位手上。

既然如此,那么用人单位应该在员工入职第一天,就向员工明确这个界定标准,并让员工清楚不配合所要承担的责任。显而易见,这家企业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事发后才想到用这个“紧急情况”来对付不听话的职员。

这或许是《劳动法》的一个漏洞,但这个漏洞却很致命。回到案件本身,有以下两点值得商榷:

1、既然现有人手不足以保证日常的产量,为什么不多招聘相关人员?同样,老板明知道这批货很重要,既然不能在正常上班时间完成那么多工作量,公司干嘛接那么多单?

2、按新闻里的说法,到了当天已经到了合约期的最后时刻,为什么到了最后一刻才开始赶工?到底是这两个人最后时刻拒绝加班造成了损失,还是这本身就是沟通不善、管理欠佳造成的结果?

第一条是压榨员工剩余价值,第二条是造成企业亏损的自身原因推给员工。

当法院判定企业胜诉的那一刻,就给资本家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企业

可以利用这个法律漏洞,合法地压榨员工剩余价值,合法地把责任甩给员工,让员工承担公司损失。

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推断,此案过后,如果有哪家公司想多赚钱,完全可以故意接超出自己正常生产数量的单,逼着所有人都加班到死,如果完不成任务,可以由员工买单。

更有甚者,企业还可以为了节约成本,大量裁员,故意让公司人手紧张,再重复上面这个程序。

那么我们的《劳动法》,究竟是为谁制定的?

2、价值观由谁来定?

在某期圆桌派里,主讲人说,他的香港朋友看到新闻里的美国,那些游行的人,说自己穷,然后一看,住的房子怎么比自己这个不穷的人大那么多?

穷与富的定义是什么?最近的报道指出,中国有6.5亿网民月薪不到5千。这6.5亿人算穷吗?

如果有房,就不算穷。

如果没房,就很穷。

不仅穷,还很惨。

现在人都渴望成功,因为不穷的标准被拉高了,只有成功,才能不穷。一旦穷了,就要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要成功,而成功的方法就是努力。

在抖音,有一类账户很受欢迎。它告诉我们,今天的up主负债十万,午餐是一份十块钱的炒河粉,但他仍然在打拼。底下评论都是加油,正能量满满。

同样,如今风头正盛的李佳琪,接受采访时,一定要说自己刚开始只有几个人看他直播,涂口红到嘴唇破裂、连续直播没有时间休息。

营销号总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功人士也总喜欢讲故事,诉说自己创业时的艰辛。我们喜欢看这些穷小子翻身的故事,因为它在潜意识里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但,努力,只是这个社会门槛最低的素养。

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早餐摊在凌晨三点的黑暗亮起了灯;环卫工人在黎明时分默默打扫着城市;小区大概在7点苏醒,学术、上班族们陆陆续续挤上地铁,城市重复着普通而繁忙的一天。

到了夜晚,还在加班的CBA的程序员们抱怨着996,郊区工地上的人们却并不存在什么休息日,他们喜欢加班,他们担心的是哪天会没有活干;当房地产销售一天打100个电话,为了业绩四处放传单的时候,诈骗村的孩子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天200个电话……

在这个社会,努力只是活下去的条件,并不是成功的条件。那些我们爱看的励志鸡汤,并不能让我们成功,只是它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给我们打鸡血,好让我们继续重复着努力然后活下来的循环,也更容易承受那些生活的委屈。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清真相:我们那么努力,并不是一定要成功,只是为了生活。而为了生活,又不得不成功。

我们陷入了怪圈。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生存的标准被拉高了。

你要很努力才能达到标准。

为了掩饰这个过高的生存标准,拉高了这个标准的人就要给我们洗脑,告诉我们,超出正常范围的努力才是正确的。

休息天加班,是为了公司,只有公司好了,才能给你发工资维持生活。

是公司在这个生存标准被拉高的时代养活了你,你该感谢公司。

工作量太大,那么就在加班的基础上再加班。

因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公司就要违约,就要赔钱,那么公司继续养你的压力就会变大。

你在明知不继续加班会对公司不好的情况下还撂挑子,就是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是人品有问题。

资本家们先用房价把生存标准拉高,逼着你不得不努力,再用鸡汤合理化自己的剥削行为,最后还要用法律漏洞压榨你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扬州那两名员工的案例值得诉说?因为它还流露出社会主流价值观正在倾向对资本家有利的那一边。

马云说“996”是福报,主流一片谩骂,但时不时还是会有“非主流”的声音冒出来。比如在这起不加班被判罚1万8的案子中,我们仍能听到指责那两位员工的声音。

都说社会需要多元化,也需要有人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但前提是,这个不一样的声音,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被洗脑。

就拿逐渐正常化了的“996”来说,很多人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反驳,但并不违法的“996”其实还藏着资本家压榨劳动力的不为人知的小九九。

为什么单休和双休看起来只差了一天,但身心劳累的感觉却差了那么多?

双休:工作五天VS休息两天

工作/休息=2.5

单休:工作六天VS休息一天

工作/休息=6

单休和双休的差距并不是5:6的工作时间,而是6:2.5的工作休息调节比例。多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了多那20%的工作量外,更是对身心压榨的成倍增长。

当冷冰冰的数字摆出来的时候,那些站在资本家一方的人还好意思说企业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不违法就是正常?拒绝就是忘恩负义?

现代社会是率先迈入资本世界的西方国家建成的商业社会。在资本力量的引导下,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把革命先烈为劳动者争取到的权利拱手送给了资本家,为资本家公然践踏劳动法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现在的女性绝大多数不再了解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她们甚至觉得“妇女”二字代表老和丑,资本家说应该叫女神节,在那天要买买买。

现在的单身青年也不再在乎双十一跟光棍有关的段子,都在迎接资本家准备的购物狂欢。

同样,现在的劳动人民也不再记得五一劳动节的意义,还以为那只是一个普通的节假日,出去玩花钱享受假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世界开始变得只有利益,但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不是被剥削。

五一节福利:

微博“刘小黛”,转发赠送《想见你》同名小说2本,5月6日抽。《民王》《陆王》4本,5月3日抽。

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记“疫”: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海外华人生活漫谈

马云“996”是福报后,劳动节只剩下劳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