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牢牢牵住重点工程项目这个“牛鼻子”

4月23日,山西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为3634.73亿元,同比下降4.6%。其中,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出现下降。

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回升,山西省经济在抗击疫情中实现较稳定开局。

事实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都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应对新的挑战,国家在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的同时,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任务,明确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坚定决心。山西也采取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寻找着适合自身的稳经济、促发展的节奏。对山西而言,下大气力抓项目,尤其是全省重点工程项目成为重要的抓手。

开局良好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把项目工作特别是全省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纳入日常经济工作,加大硬考核力度。有关部门坚持疫情防控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及早部署、狠抓落实。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姚少峰表示,重点工程是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建设项目,是先进要素的重要载体,对促进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作为重点工程主管部门,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山西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全力推动项目复工复产,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重大项目前期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有效对冲疫情对投资项目建设带来的影响,实现了重点工程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省级重点工程开复工率创新高。截至3月底,山西省级重点工程开复工率达91.2%,续建项目已经全面复工。

二是疫情影响下投资完成率略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山西省重点工程完成投资296.3亿元,完成率13.4%,高出去年同期3个百分点。

三是前期项目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山西省各级各部门大幅提升网上办理率,扎实开展前期手续办理月活动,前期项目向建设项目转化率已达15.4%,好于往年同期。

精准施策

一季度山西重点工程工作的成果令人振奋,这背后离不开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举措,应势而为,精准施策所付出的努力。姚少峰具体介绍了5个方面内容:

一是分区分类推进开复工。在摸底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各地气候条件、疫情等级,南部主要抓项目开复工,北部主要抓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科学有序分区、分类推进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复工。

二是建立日调度推进机制。按照山西省投资项目建设六项常态化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大对项目的调度频次,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采取了日调度的形式,每日定时与各市对接沟通,核实新开复工项目,动态监测各市开复工情况。

三是积极调配防疫用品供给。及时归集梳理项目单位对医用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需求,先后4批为近百个省重点工程项目调配供给医用口罩12万只、防护目镜1100副、防护面罩1100具、手套2万多副、测温枪80把。

四是专项支持项目开复工。2月21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对全省项目开复工建设进行全面部署,特别提出对3月5日前开复工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认定后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的支持,专项用于疫情防控物资、用品及器材设施的保障。

五是聚焦关注重大项目建设。太焦铁路是今年春节未停工省级重点工程中最大的项目,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在特殊时期全力保障太焦铁路建设。

远近结合

3月30日,山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山西省转型项目建设2020年行动方案》,确定了10个方面46项任务,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重点工程上发力落实。高位推动、三级领导包联项目任务已全面落实。3月份,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实行省领导包联重点工程项目制度,13位省领导包联推进26项省级重点工程,各市、县积极跟进。目前,山西省市县三级领导直接包联推动的项目超过500项,引领带动全省上下掀起项目建设的高潮。

有了一季度的较好开局,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还在谋划着未来更高质量发展。姚少峰透露,二季度山西省发展改革系统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推进重点工程工作:

一是深入做好领导包联工作。完善领导包联项目工作机制,加强包联项目的跟进和调度,打造一批推进速度快、质量高的“领军项目”。

二是着力解决存在问题。运用“五账工作法”强化问题动态化管理。建立问题处置台账,实行全程清单化管理,做到接到诉求有反馈,处置过程多沟通,解决问题再清零。

三是掀起重点工程建设高潮。目前,山西省已经进入施工“黄金期”,一线工人返岗到位情况明显提高,具备掀起建设高潮的条件。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指导协调,科学精准调度,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尽快掀起重点工程建设高潮,奋力实现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二季度的目标任务。(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荆文娜、崔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