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鲁迅,可是语文老师说鲁迅的文章文学性不强,我被影响了,怎么办?

崔雨锴


我确定很多人不仅对文学一无所知了。

甚至连鲁迅的作品都没读多少,就记着鲁迅几个名言。

对文学家的评价在“文笔”这个概念里打转转,都不对。

鲁迅是什么人?中国唯能跟曹雪芹比肩的巨匠,他的文笔不好?笑话。

还有一些为鲁迅说话的同学。

他们的主要有两个观点。

1.鲁迅不是像周作人那样追求美感的文笔。

2.作家只要思想高深就行了,文笔不重要。

很遗憾,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

如果你真的作为一个文学读者,就不能对文笔这个概念纠结。

我们先得正本清源,塑造正确的文学观念。

1.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

2.文笔是个伪概念。

3.“语言”不等于“文笔”

4.美不等于感官刺激。

5.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好的作家,没有被经典化的资格。

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但是你不服气又怎么样。

你语言不好,你写的就不是文学。

在布朗肖的理论里,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是因为存在语言这种将信息隔断之物,因此文学文本才有了其艺术和审美上的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去评价鲁迅的文笔如何,而是评价鲁迅的“语言”怎么样。

每一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

莫言的狂笑式语言,残雪的唠叨式语言,孙甘露的臆想式语言。

每一个强大的作家,都有它自己的语言风格,这个不等于文笔。

像你们评价三体大刘的文笔不好。

不能这么说,这是因为在大刘的话语策略里,只有他的这种语言才能发展出它独有的叙事节奏。

当我们去评价鲁迅的“文笔”或者“语言”的时候,其实是在评价他的作品是否存在文学性。

文学性是什么?

可以说是诗性。

这样,我们的评价逻辑就是,鲁迅的作品是否存在一种诗的特质?

存在吗?

我相信这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可思议,居然看鲁迅小说和文章里有没有诗。

事实告诉你,是有的。

而且这个诗还了不得,不仅仅是中国的旧诗,还有着现代诗的东西。

那么怎么读出鲁迅的诗呢?。

第一步,寻找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语言的陌生化,是对寻常词语的更新形式的表达。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这是你们认为文笔糟糕的鲁迅写的。

当然看了这句,你仍然认为很普通,说不就是描写个景物吗,周作人也会。

但这句话牛逼在哪里?

这里面的朦胧,是个形容词吧?但是在这里,是作为动词用的。

这就是语言的陌生化效果,也是一种诗化的表达。

第二步,语言的现代性

首先我们读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诗。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涩。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美不美?

诗人张枣的镜中。

在你们眼里,这算不算一个“好文笔”

他这么评价鲁迅呢?

他说中国的现代诗之父不是胡适的那个两只蝴蝶,是鲁迅的《野草》

鲁迅是第一个在作品中写出“现代性”观念的人。

《野草》在张枣看来,是用一种元诗的姿态进行写作的,它也涉及了对消极事物的主体,对写者姿态的反思。

元诗是什么?

是诗中之诗,从写作上升到写作的反思,是一种关于写作的写作。

鲁迅语言的现代性,是不朽的。

拿你们最纳闷的两颗枣树来说。

这是在干什么?

这是一种语言对事实的重新命名,他在威胁枣树这个事物本身的主体性,这种方法,构成了一个更加立体的美学维度。

现代诗歌,现代文学的语言,早已经脱离了二元对立的审美。

自波德莱尔开始,丑陋的也可以是美的,也就是我说的这种美不是感官刺激,而是美学意义上的。

同时在文本中制造一种不和谐的音程。

这是用音乐的概念去理解文学,鲁迅文本的不和谐音程非常多。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这一句,就化入了波德莱尔。也是对无声中国的震慑。

流动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

  中间有些绿白,像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像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是珊瑚焦了。

  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烫手。

  遇着说不出的冷,火便结了冰了。这种看似意象重叠表达,是鲁迅的抒情力量的暗语,现代文学对“此刻”心灵世界无限放大式的观察。

还有他的《死火》。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塞入衣袋中间,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这是鲁迅对中国语言的丰富。

鲁迅的语言,是拒绝浪漫主义的,是现代主义冰凉的主体性,是冷的,恶的,丑的美学。

这是我前面说的,取消了二元对立审美姿态的立体美学。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3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这是鲁迅最温柔和孤寂的诉说,他的现代性,还在文本之中的私密对话性里,最主要是,以一个现代主义的文学姿态,去重新夺回事物的命名权。

在这一点,鲁迅的诗学和波德莱尔是互通的。

一个在语言和思想领域同时开天辟地的巨人,你们在这里评价他的文笔?

如果你认为鲁迅不好,那是你的有问题,和鲁迅无关。

ps:对商业小说,文章,可以用文笔来评价,但是文学不一样,文学是一道门,门外和门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门里面,语言不是工具,不是形式,不是内容的载体,而是它本身就是内容,是思想,是目的,内容是形式的载体,也是形式本身。

时间不够,潦草写就的,这就算个大纲,以后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这是鲁迅最温柔和孤寂的诉说,他的现代性,还在文本之中的私密对话性里,最主要是,以一个现代主义的文学姿态,去重新夺回事物的命名权。

在这一点,鲁迅的诗学和波德莱尔是互通的。

一个在语言和思想领域同时开天辟地的巨人,你们在这里评价他的文笔?

如果你认为鲁迅不好,那是你的有问题,和鲁迅无关。

ps:对商业小说,文章,可以用文笔来评价,但是文学不一样,文学是一道门,门外和门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门里面,语言不是工具,不是形式,不是内容的载体,而是它本身就是内容,是思想,是目的,内容是形式的载体,也是形式本身。

时间不够,潦草写就的,这就算个大纲,以后再说。再说。


己悲物囍


大家好,我是千叶书院的祝秀老师,今天我来回答:“我很喜欢鲁迅,可是语文老师说鲁迅的文章文学性不强,我被影响了,怎么办?”我的看法是:你的语文老师说法片面了,而你有可能是真喜欢鲁迅,但有可能还没真正读懂鲁迅,又或者你只是浅浅地喜欢,而没有深度阅读,所以,立场不够坚定,老师一否定就开始怀疑和动摇。其实,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真正喜欢文学的人,鲁迅是绕不过的,就像真正喜欢书法的人“二王”是绕不过的一样。那么,下面我就来谈一谈,为什么说真正喜欢文学的人绕不过鲁迅。

首先,我们来看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了中国文学的殿堂,之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学之林。鲁迅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彷徨》的具体小说篇目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11篇;《呐喊》的具体篇目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社戏》、《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明天》、《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共14篇;《故事新编》具体篇目分别是:《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共9篇。

这其中,不乏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篇目,比如:《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社戏》、《祝福》、《伤逝》。在这里,我们且不说熟悉的《孔乙己》、《祝福》、《社戏》、《阿Q正传》……我们且不说这些篇目塑造的主人公:孔乙己、祥林嫂、阿Q、润土……多有个性,多耳熟能详,多深入人心,我们仅从《伤逝》这部以青年恋爱与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来看一看鲁迅的作品究竟文学性强不强。《伤逝》一部悲情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四”时期,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与婚姻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外人的冷眼,亲人的离弃,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种种困难、压力与折磨。这部小说手法上尝试运用了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鲁迅小说擅于发掘有深度的社会生活片段和场景,选材、视角都很独特,语言干净、利落、内敛、简洁、凝炼,文学性很强。

其次,鲁迅擅长的文学体裁不仅仅只有小说。他的杂文更是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自由、信手拈来、短小简洁、语言犀利、精炼,独具魅力,观点独到,论据充分,论证有气势。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一共16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鲁迅先生的杂文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内涵饱满、深刻,形象性、实用性、战斗力都很强;形式多种多样,有随笔、题辞、短评、漫笔、闲话、书信、日记、论、说等等;擅用讽刺手法,达到“嬉笑怒骂,皆文章”的游刃有余:语言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幽默风趣、深厚的文字功底,既有无比的思想深度又有无限深厚的文学魅力,堪称中国现代杂文的典范。

再次,鲁迅的散文也别有一番气质和韵味。他的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我们一起来品读、领略鲁迅的散文吧。从《阿长与山海经》到《藤野先生》,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父亲的病》,从《琐记》到《范爱农》鲁迅的散文无不散发着人文情怀和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自由驰骋,体会到世间万物的真善美,还有领略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比如,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这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的散文语言优美明快又沉着稳重、张驰有度,让人感受到鲁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游刃有余地驾驭文字的能力。

最后,鲁迅的散文诗集有:《野草》。大家熟悉且经常引用的名句有:《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悼杨铨》: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无题》: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自题小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先生创作的诗歌虽为数不多,但语言质朴,亲切自然,个性鲜明,朗朗上口,情感真挚,也不乏艺术美感。

综上所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是我最喜欢的现代文学家之一,从前是,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他的作品、书籍,我一直视若珍宝,他对文学体裁的准确把握,无论小说、杂文、还是散文、诗歌,他都可以写得炉火纯青,游刃有余,堪称经典。总而言之,如果你真正喜欢文学,真正爱好文学,鲁迅是你成长路上绕不过的大山,鲁迅作品值得你反复品读,鲁迅就像一座宝藏,深度广度兼而有之,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鲁迅先生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天呢,我们就从这三个“家”来阐述鲁迅先生作品文学性的问题。

首先来看,文学家和思想家是具有“文学性”的,这个两“家”呢,也是相辅相成,不矛盾的。

第二,我们再来看“革命家”。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旧中国积贫积弱、列强欺辱、世态炎凉、民不聊生的大革命风暴时代。作为一个文学家,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也不可能不把大革命风暴下的风起云涌作为创作的题材,这时候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自然就带有阶级性、斗争性、革命性。他用小说暗讽封建制度的落后,他用匕首一样的杂文抨击时代的弊端,爱憎是那样的分明。彰显了一个文艺战士勇敢、坚强、独立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怱略了文学作品中的人性。

第三,出于斗争的需要,鲁迅先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杂文写作上,而杂文的写作极富战斗性,挖苦、讽刺、扁损、撕裂等等手段都会用上,这样的显得一个人尖酸刻薄。同时,创作杂文又占据了鲁迅先生许多的时间,没有创作出更多的长篇小说,而世界上的文学家都是以小说见长,而不是以论文称雄。

综上所述,因为鲁迅先生及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有分明的阶段立场,所以,有人说他的文学性不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完全不影响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世界级的作家,所以你可以毫不犹豫地喜欢鲁迅先生,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