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前面對人物的結局都有了暗示嗎?

靜下心養生


《紅樓夢》前面已經對人物結局有了暗示。

五回是《紅樓夢》非常重要的一個章節。其重要性就在於它幾乎揭示了小說主要人物的命運和結局,

因此,要探尋林黛玉的結局,還是要回到文本層面上來。關於林黛玉的結局,第五回寫得明明白白,就在“釵黛合一”的判詞和紅樓夢曲枉凝眉裡。

枉凝眉這首曲詞,暗示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結局。而“釵黛合一”判詞則指出了黛玉的歸宿,這就是所謂的“玉帶林中掛”,配圖為:“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

“玉帶林”按照諧音倒過來讀就是“林黛玉”,而且判詞裡的“掛”字和配圖裡的“懸”字,黛玉“懸”“掛”在枯木之上,其實,林黛玉的結局已經非常清晰了,那就是:在林中上吊而死。

這樣的結局才是曹雪芹的本意。

首先,這符合小說人物的結局安排。

在《紅樓夢》的前五回,曹雪芹其實已經為所有人物設計了最終各回本位的神話結局。

比如賈寶玉就又回到無稽崖青埂峰下成為那塊“石頭”,那麼,作為木石前盟的另一個主角黛玉的歸宿當然也應該是深山密林中的“絳珠草”了。

其次,這符合黛玉高傲的性格。

以黛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是不可能低聲下氣寄人籬下看著自己的愛人和別人成親的,她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以死來做個了斷。

第三,林黛玉的死亡與《紅樓夢》的大結局相呼應。

林黛玉於林中自盡,與小說第五回紅樓夢曲收尾飛鳥各投林有呼應之意。曲中有“好一似食盡鳥投林”之語,似乎就是以黛玉的林中自盡來宣告著紅樓一夢的破滅和眾人大限的來臨。

《紅樓夢》中薛寶釵的結局: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被譽為“群芳之冠”。

她體態豐滿,品格端方,才德兼備,性格大度,是金陵四大家族之薛家的掌上明珠。

薛寶釵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很世故,即很會做人和處世。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那一回,寫她掣得的酒令牙籤上畫著牡丹,上有午句詩:“任是無情也動人”。

按照封建社會的標準,薛寶釵被稱做群芳之冠,但又說“無情”。“無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實行者;“也動人”,卻不過說她的貌美。

丸說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熱心人的意思。但“無情”和非熱心並不等於奸險。

水亭撲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機。但其目的是讓小紅、墜兒以為她沒有所見那些私情話,並非有意嫁禍林黛玉。

借衣金釧,也並非有意識讓王夫人嫌棄林黛玉。她這樣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義的明哲保身的哲學,自然也就表現了她的虛偽和自私。

事實上,她的性格特點並非奸險,並非事事時時處處都有心機,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統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樣渾然不覺。那樣如魚得水。人們從她身上看到的虛偽正是封建道德虛偽的體現。

薛寶釵的有心機與鳳姐的兩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

薛寶釵性格的複雜性和豐富性,還表現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

比如,她處事周到,辦事公平,關心人,體貼人,幫助人。

一次,襲人想央求湘雲替她做點針線活,寶釵知道後,馬上對她講明史湘雲“在家裡一點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來了就說累得慌”的苦衷,責怪她“怎麼一時半刻不會體貼人”,並主動接去了要湘雲做的活計。

還有一次,湘雲要開社作東,寶釵因伯她花費引起她嬸孃報怨,便資助她辦了螃蟹宴。

因此,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經真心地這樣稱讚寶釵:“這些姐妹們,再沒有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樣一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對於寄人籬下的林黛玉,家境貧寒的邢岫煙,也都給過種種幫助。即使對大觀園的下人,她也能體貼他們的起早睡晚,終年辛苦的處境,為他們籌劃一點額外的進益。

薛寶釵恪守封建禮教,確實是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但她不是不敢表現愛情,而是“大智若愚”。

她工於心計,知道如果表露了愛情就得不到賈母的歡心,也得不到寶玉。她處處討賈母的歡心,在自己的生日宴上點賈母喜歡的戲,說賈母愛吃的菜,又刻意拉攏人心,所以她如願嫁給了寶玉。

如果她不這麼做她就不能嫁給寶玉,但寶玉是叛逆的,是蔑視世俗的,她的做法只能拉長她和賈寶玉的距離,可以說,在寶黛釵的婚姻中,因為封建禮教,她成了勝者,但在寶黛釵的愛情中,因為封建禮教,她是犧牲品。最後由於寶玉出家,寶釵終生守寡。


用戶葉子666


曹雪芹用《紅樓夢》這些畫上繪製的人物、景緻、花鳥來暗示紅顏薄命的主題,當這些圖畫與文中詩詞相互印證,形成了獨特的讖語形式,揭示了人物的最終結局,更多了一份詩意與傷感。

《紅樓夢》中晴雯的判詞是:“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頭兩句點出此人是睛雯,三四句是說睛雯雖是奴婢,但從不自輕自賤去巴結誰;相反性格剛烈同,疾惡如仇。

似睛雯一般的女子世間難逢,像她名字中的雲朵一樣同,極易夭折。

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神前拈戲。三齣戲是曹雪芹借戲文影射賈府的興衰。

《白蛇記》是賈府當年的興起,當年劉邦斬白蛇而起,最後成就帝王霸業,而賈府祖輩也是靠著與皇帝一同打天下,開始了賈府的興起。

《滿床笏》說的是郭子儀六十大壽時,七子八婿前來祝壽,拜壽時把笏板放滿了了床頭,這顯然是指賈府的運道如日中天,可惜這種繁華暗含著危機。

第三齣戲文就是《南柯夢》,其中淳于棼醉後,夢入大槐安國,官任南柯太守,二十年曆享榮華富貴,醒來後發現是夢,這正是影射賈府一時的興盛,在貴妃元春死後,賈家的富貴也煙消雲散,好似南柯一夢……


坤瑩


有暗示的,不止是寶玉遊太虛幻境中的結局暗示,小處也有對各個人物人性的暗示。曹公筆下的人物性格十分鮮明,而且各個人物之後的選擇也都是極符合其性格、身份、教養背景。最近在整理大書小讀說紅樓系列,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