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如果守住了街亭,蜀漢是否可以重現秦國當年的格局?

調侃歷史


蜀漢比其實也應該和劉邦比,秦國當初是據有關中之地然後司馬錯伐蜀,李冰修都江堰,慢慢耕戰發展,再西出函谷關一掃六國的。劉邦當年才是據有漢中巴蜀之地,往東與項羽決戰中原。

說回來,馬謖如果守住街亭了,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很有可能達成佔據涼州甚至雍州的戰略目標。蜀漢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少地盤少,益州一個州打曹魏六個州,怎麼打都贏不了的,只能一點點蠶食,先打下來一個慢慢運營再接著打。事實上丞相六出祁山,除了最後一次因為自感命不久矣才主力直撲中原尋求與曹魏決戰之外,前面五次都是按照先打雍涼的一部分擴大地盤的計劃來的。可惜司馬懿也確實狡猾,堅壁清野避而不戰,五次北伐遺憾的都沒有打成戰略目標,最終星落五丈原。


清餘fx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一度局面大好,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起而響應。然而此後不久因為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不得不匆匆撤兵。很多人因此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馬謖沒有守住街亭。但是實際上即使馬謖守住了街亭,結果也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實力有限。

蜀漢是魏蜀吳三國中國力最弱的一家,其土地面積、人口數和軍隊數都排倒數第一。蜀漢滅亡時蜀軍總兵力不過10.2萬,而其中姜維統帥的蜀軍機動部隊不過4、5萬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蜀漢國力雖然要比末期要強一些,但是強的有限。加上此時李嚴在永安也控制著大量部隊,是諸葛亮無法調動的,因此諸葛亮北伐的兵力最多也就5萬人的樣子。

相比之下魏國的實力就強的多了。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不算魏國原來在關西的部隊,僅曹叡率領的援軍就有5萬之眾。其兵力已經和蜀漢北伐總兵力相當,加上關西原有各軍,魏軍是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開始進展順利,主要是打了魏國一個出其不意。

自劉備死後,曹魏上下大多認為蜀漢國力衰微,不可能北伐中原,因此對其戒備之心並不是很重,關西地區兵力不是很足。雍州、涼州的地方部隊,平時也是以預防胡人叛亂為主。

而諸葛亮在出祁山前,還特意命趙雲出斜谷,宣稱要攻打郿縣。郿縣臨近長安,長安又是魏國在關西最關鍵的要點。所以大將軍曹真親自率兵前來迎擊,這麼一來隴右就更空虛了。

既沒有做好和蜀軍作戰的準備,兵力又空虛。諸葛亮其實是出奇制勝,這也是隴右防禦在短時間內崩盤,被蜀漢連奪三郡最主要的原因。蜀軍的實際戰鬥力並沒有那麼強,這可以從此後蜀軍攻打拒絕投降的隴西郡,結果卻以失敗告終而得到驗證。

從隴西郡之戰結果看,蜀軍面對魏軍主力時勝算不大。

諸葛亮守街亭是為了遲滯魏軍西進速度,為掃平隴右爭取時間。

諸葛亮也深知一旦魏國反應過來,判明趙雲這一路只是疑兵,主力西進,那麼蜀軍是難以抵擋的。實際上就在街亭之戰差不多的時候,曹真已經率軍發起進攻,擊敗了趙雲,此時魏軍就已經隨時可以大舉西進了。

諸葛亮命馬謖去守住街亭,是因為街亭是連接關中和隴右的要點。一旦守住街亭,那麼就可以減緩關中魏軍西援的速度。這樣諸葛亮就有時間擊敗隴右的殘餘魏軍。一旦全取了隴右,那麼對於蜀軍來說就可以利用隴右的資源和魏軍在街亭一線打消耗戰。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設想

首先,即使馬謖擊退張郃,但是隨著魏軍主力趕來,單靠馬謖一軍的兵力也是難以堅持太久的。而此時蜀軍在隴右除了隴西郡外,上邽還有雍州刺史郭淮的大軍,而北面涼州的駐軍也在南下,面對的敵人並不少。諸葛亮在魏軍主力感到街亭前平定隴右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從關中到隴右並非只有街亭一條路。魏軍還可以從陳倉故道直撲祁山,威脅蜀軍後路。而這條路當年馬超進攻祁山時,張郃曾經率軍走過,並不陌生,他肯定會想到。如果魏軍兵分兩路,那麼蜀軍也肯定要跟著分兵。在蜀軍兵力比魏軍少的多的情況下,這是很危險的事。

第三,魏國的總體實力遠強於蜀漢,即使曹叡所帶的5萬大軍一時無法擊敗蜀軍,那麼可以繼續抽調援軍前來。必要時候還能通過陳倉道等直接攻擊漢中,迫使蜀軍撤軍。

所以即使馬謖擊退了張郃,守住了街亭,接下來對於蜀軍來說還是有多的困難,失敗的可能性更大。而在最不利的情況下,魏國依靠絕對的兵力優勢,也至少可以守住關中一帶,蜀漢最多不過是奪取隴右而已,無法和當年秦國一樣,實現割據關中的格局。


不沉的經遠


守住了,也不會改變當時魏強蜀弱的格局。諸葛亮之所以一直北伐曹魏,實際上是因為國力衰弱,資源貧竭。以攻代守,想佔領當時地大物博的曹魏關中地區,以戰養兵,充實國家資源。蜀漢當時人囗只有不到百萬,兵員卻有差不多十萬。魏國當時有兵員四十萬,且後備兵源充足,國力強盛,人口眾多。諸葛亮每次北伐只有四五萬人可調動,而曹魏可以調動一二十萬人馬與之抗衡。司馬懿與曹真,郭淮,張郃等都是當時的將帥之才,能征善戰。而蜀漢相較而言,人才凋零。諸葛亮每次北伐,六出祁山,大都因為缺糧,無功而返。主要是關羽失荊州,與劉備夷陵之敗使蜀漢土地,兵源與財力損失極大。所以,諸葛亮北伐純屬無奈之舉。蜀漢內部本也分為了幾派元從派:代表人物關羽張飛趙雲等都是劉備起家班底荊州派:諸葛亮,馬氏兄弟,費禕,黃忠,蔣琬。益州派:李嚴黃權王平譙周等。東州派,東州派是劉焉主蜀時從西方三輔之地帶來的親信代表人物有:劉璋,吳懿,吳班等。這幾派互有矛盾,明爭暗鬥。諸葛亮為了制衡幾派,只有儘量居中調和。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雖然能征善戰,但奈何後主劉禪昏庸,寵信宦官黃皓,擾亂朝綱。姜維因是魏國降將,朝中根基不深,受猜忌,無法控制朝政。想誅黃皓,可後主不從。為避禍只有常期帶兵在漢中駐紮,不敢回成都。後來司馬昭派鄧艾,鍾會,諸葛緒等幾路大軍徵蜀,姜維孤掌難鳴,兵敗自殺。蜀漢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