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創作詩詞還有必要講格律平仄和韻腳嗎?

觀象齋主人


今天創作詩詞還有必要講格律平仄和韻腳嗎?


回答這類問題首要的是理清楚提問。

題主在問題中提到的“創作詩詞”是指的什麼呢?

就中國的詩歌來說,分為舊體詩詞和現代詩。舊體詩詞包括唐前古體詩,盛唐格律詩,詞牌,散曲等;現代詩包括近代詩,當代詩,現代歌詞。在各種文體細分下,寫法、規則各有不同。

而這其中需要用到平仄格律的僅有盛唐格律詩,又叫近體格律詩,還有就是格律體詞牌。至於押韻,只要是詩,都必須有韻腳,是嚴格還是寬鬆,並不是個問題。詩是韻文,所以沒有哪一種是不需要押韻的。即使是現代詩,現代歌詞,押韻都是必不可少的。

從大的範疇來說,這些都是詩。

詩的基本三個特徵,這些文體都必須具備:音律起伏、節奏感和押韻。

平仄格律只是其中音律起伏和節奏感精細歸納之後的一套規則,並不是詩的必須要求。

使用這套精細化規則進行創作的就是近體格律詩和詞牌,不使用的就是古體詩以及其他體式,只要有聲音高低起伏,有自身的節奏感,不使用平仄格律並不是問題。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你想學習創作哪一類詩作。

你要是想學習近體詩,那麼就必須學習平仄格律。要是想學習詞牌,就必須對每一種詞牌格式的平仄用字和韻格都熟知。這是學習這兩種文體的格式門檻,不學可以,不進去就是了,但是沒必要對格律破口大罵。一個門外漢,無論如何詆譭,也是拆不掉這個門檻的。

如果只是想用有節奏的韻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喜歡古香古色的,可以創作古體詩。雖然古體詩的門道也很深,但是至少沒有可見的平仄規則來限制你的表達。有很多人現在寫一些帶有古意的作品,號稱“古風”,實際上是“偽古風”,但是並不影響他的表達和讀者的喜歡。創作者,讀者的目的和心願都達成了,其實就是一首說得過去的作品——偽不偽的無所謂。

如果對古詩意象用詞不熟悉,那就寫現代詩啊。詩雖然有好壞,但是詩的好壞只決定了你的作品能走多遠,並不影響你抒發心中的感慨。讀者的心思雖然沒照顧到,但是創作者的胸臆散發了。這本身就是文藝作品的一種功效,雖然沒有感動讀者,但是治癒了作者,功莫大焉。

所以這個問題,籠統的來回答的話,今天創作詩詞是不用顧忌平仄格律的,但是要考慮押韻和節奏感。如果寫歌詞,節奏感就交給音樂,那麼就只要管押韻就好了。這就好像你餓了,並不一定要用筷子吃飯,也可以用調羹,甚至用手抓也行。

這實在太簡單了。

如果要學習創作近體詩和詞牌,就必須學習平仄格律。這就好像你去吃飯雖然不一定要用筷子,但是一定要煮熟一樣——這是無法避免的規則,大米不能生吃。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詩詞格律自古代傳下來有它特定的韻律美、迴旋美,這是古人千百年來探索的經驗,所以我認為作詩對於格律平仄跟韻腳還是很有必要的。

詩分為古體詩跟近體詩,而近體詩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格律詩,因為其平仄運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被成為格律詩,而古體詩不如格律詩那麼嚴謹的需要一定的平仄格律,而格律詩則需要一定的平仄規律。

寫詩的話有兩種格式,可分為“新韻”跟“平水韻”,現代讀音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而是古代是《平水韻》分為“平上去入”,如果我們現代人按照《平水韻》的韻母表去檢查古人的詩是否合韻律就會發現它基本上是合律的。另外擴展一點,填詞的話也是分為兩種“新韻”與“詞林正韻”,兩者切忌不可混淆。

其實詩友所說的限制等等,格律並不是死的,就算格律用錯了,但可以用“拗救”的方式就行糾正,大家所說格律限制太多是因為不瞭解詩詞領域的創作,如果真正對詩詞領域有一定系統的初步的瞭解的話,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體的框架,就像生活在現代生活中的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法規一樣,平常稍微注意一下便可避免,而不是像我們想象的多麼難,有太多的限制,詩詞創作格律還是很靈活的,前提得有一定的基礎,對詩詞領域的整體的瞭解,瞭解它的規則。 拗救是一種很好的作詩手段,可以極大程度上保留了自己原有作詩的情感、意境而不至於被平仄當格律條條框框所限制。

往往現代網絡上有一些“搜韻網”、“詩詞吾愛網”格律檢測等等,可以檢查出一首詩是否合律。確實,這些往往給我們省下了很多的時間,但是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隻能檢測基本格律的詩,一些變體、經過拗救的詩詞就無法檢測出了,我也建議初學者不要太依賴這些機器,不然會限制自己的創作,詩詞創作不僅僅有格律,還是有很大靈活性的,就像法律法規平時只有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可避免,詩詞拗救的方式千變萬化,所以這些機器是檢測不出的,接下來我就談談最常見的三種拗救方法,這裡就以五絕為例:

  1. 本句自救:本句自救又叫孤平自救,例如一句詩平仄為“仄平仄仄平”,這就是一句很典型的孤平,這句正常的平仄應該為“平平仄仄平”,所以是第一個字用了仄聲,此時就需要在第三個字補償一個平聲,所以就由原句的“仄平仄仄平”拗救成了“仄平仄平”。
  2. 對句相救:一種詩的平仄是“仄仄平仄仄”,這這句平仄正常是“仄仄平平仄”,對句是“平平仄仄平”。那我們該怎樣使用對句進行救助呢?因為“仄仄平仄仄”這句是第四個字本來應該用平聲卻用了仄聲,那就需要在對句的第三個字用平聲進行補償,也就是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變成了”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3.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仄仄仄平仄”,這句原來的平仄是“仄仄平平仄”,而“仄仄平仄仄”就屬於半拗句,可救可不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句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個口訣,這個口訣對於初學者寫詩是有一定幫助的,但這句也不是萬能的口訣,這句口訣正確的前提下是避三平尾、三仄尾、孤平,切記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時代的車在轟轟烈烈的往前開,我們如果無法適用古代的音律來寫詩作詞,但也不能徹底否定古人的成就、排斥這種古老的作詩方法,只能說是尋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哪一種方法,詩詞格律是千百年來古人智慧的結晶,有其特定的迴旋美、韻律美,作為後人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對其進行發揚跟傳承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是玉海棠詩,詩詞興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對詩詞感興趣,歡迎關注並相互交流,謝謝!


玉海棠詩


你能創作新體詩詞,那是你的創造,可值得恭喜!如果說是寫舊體,當然需要的,那叫做文化傳承,已經俗成了。創作新體,其詞牌名稱,曲調名稱,詩的格式(除各地的竹枝詞外),不要同古的同名,會引起誤會的!希望能創造出新詩新詞來,那將是詩壇的喜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