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朋友們如何看待《驚雷》?

CJ-J


近日抖音上火遍全網的《驚雷》,頻頻熱榜爭鳴——“驚雷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我紫金錘,紫電說玄真火焰九天懸劍驚天變……”

我周圍有許多的東北朋友,也經常談及《驚雷》的感受!

《驚雷》源自東北的喊麥,與二人轉文化相伴相生,和傳統音樂也明顯不同。

哦?《驚雷》原來是音樂啊,這還真有點觸及到我的知識盲區了。

估計每一個身在異鄉的東北人,都會被身邊的人問過這樣的話“你會喊麥麼?”,如果被問到這樣的話,肯定會很尷尬,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雅俗共賞,音樂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

喊麥是在網絡端,通過各直播平臺,吸粉和娛樂的一種音樂形式。

喊麥與音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詞與曲調沒有統一,音樂節奏上比較單一;二是在同一喊麥選手的內容差別並不大。

曾有一位東北朋友這樣說:如果真有這麼一天,我被別人問會不會喊麥,我能自豪的說我會,還得真謝謝你們,為我們大東北做出的貢獻。



絲竹華韻


我個人認為,只要一個音樂沒有觸犯法律,沒有觸碰社會道德,在這些前提下,有很多喜歡它的聽眾,而這些聽眾,是屬於我們廣大群體中的一部分,處在正態分佈的某一部分。你就沒有必要去鄙視別人的愛好。有的人可能沒讀過書,一直生活在那種小市井的soundscene下,就像廣場舞大媽喜歡動次打次,打工仔喜歡那種爛大街傷感情歌,小孩子喜歡聽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兒歌一樣,你沒辦法讓他們喜歡古典音樂,爵士樂,他們的藝術素養就處在這水平,他們的業餘文藝愛好就這些,他們沒辦法也沒必要花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他們有權利去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所帶來的快樂。需求決定市場,市場也決定需求。快餐沒有營養,但很有存在的必要音樂確實有高低之分,鄙視鏈也是有的,也是常態,但鄙視別人終究是不好


奔跑託尼


以前不知道“驚雷”聽過也不知道是叫“驚雷”當楊坤碰到“驚雷”的時候我還以為驚雷是一個網紅的人名,知道了就總結一下吧:

“驚雷”是網絡催生的產物,這種說唱類的曲子不被傳統歌星認可,也大多不會被70後以上的人認可,“驚雷”的內容略顯低俗,快節奏的說唱風格會受到內心空虛的屌絲們歡迎,相對沉穩的人不會認可的。

目前的網絡也好,直播平臺也好,充斥著很多不健康的網絡紅人,把整個網絡平臺搞的烏煙瘴氣的,被受詬病,這也是這個時候出現“驚雷”這樣話題的原因。

“驚雷”的話題這兩天不斷在被炒作,這也是疫情期間閒著蛋疼的人願意嘚吧的,為啥啊,因為蛋疼[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