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牢產業“牛鼻子” 打贏脫貧攻堅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種養業發展。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能夠變“輸血”為“造血”,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一些地方在制定產業扶貧具體措施中,時常會出現“跑偏”的現象,有的產業項目引進後群眾參與度不高;有的產業項目雖然做了前期投入,但缺乏後期管護;有的產業項目對市場預判不足,經受不住市場考驗,導致農產品滯銷;有的產業項目需要一個長期投入管護的過程,不到三五年見不到效果,導致群眾對產業發展失去信心。總之,產業發展培育難、週期長、投入大,加之農業產業本來風險就大,常受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等的影響,導致培育的過程艱難。因此,產業扶貧要想取得實效,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重在因地制宜,貴在長效機制,找準“接地氣”的扶貧產業。

首先,在實施產業扶貧時,必須事先對貧困地區的資源狀況、基礎設施、交通條件、環境狀況、人才狀況和群眾意願等方面認真地進行調查研究,只有充分掌握本地的特色與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才能讓扶貧產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還要引進技術作為支撐,積極尋求農業技術部門的支持,爭取項目扶持資金。

其次,要結合當前扶智扶志工作要求,在各級黨組織中推行“黨組織+X+貧困戶”模式,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鼓勵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係,向貧困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帶動增收,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

最後,要健全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把共享理念貫穿到特色產業發展中,堅持長短結合,確保貧困人口精準受益。從短期看,要推廣訂單幫扶模式。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和有產業發展能力的貧困對象共同開發特色產業,依法簽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協議,帶動貧困人口較快增加收入,減少返貧。從長期看,要創新貧困戶、村集體、企業多方受益機制。政府財政扶持資金可以一定比例落實到村集體,村集體以資產入股企業,並與企業簽訂協議,確定各方分紅比例,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機制。這樣,貧困戶、村集體、企業間就形成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既保護農民利益,又調動企業積極性,還可壯大村集體經濟,讓群眾的收入更多、更持續長久。

原標題:牽牢產業“牛鼻子” 打贏脫貧攻堅戰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