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中世紀的文明演進-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

西羅馬帝國在日曼耳人的衝擊下滅亡,但羅馬帝國東部的東羅馬帝國仍然存在,一直從305年延續到1453年。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為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城,所以帝國通常被稱為拜占庭帝國。

羅馬帝國的復興

公元6世紀,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即位後開始著手復興羅馬帝國的活動,查士丁尼的舅父查士丁原是拜占庭的宮延侍衛長,518年被軍隊選為皇帝,查士丁尼被封為"愷撒"。527年查士丁死,查士丁尼即位皇帝,他以復興羅馬帝國為終生鬥目標,提出"一個國家,一部法典,一個教會"的治國方針,他任命法學家特里特里波尼安主持修編了古羅馬法典的巨大工程,把古羅馬諸帝的法令和歷代法學家著作彙集成三部鉅著構成《羅馬民法彙編》,為了加強統治,他不惜重金,大興土木,建了許多宏偉社觀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君士坦丁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成為那個時代拜占庭教堂的精華,至今仍屹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他還親自多與修訂教會和修道院法規,主持宗教會議,但他企圖同"一性派"妥協,統一帝國人民信仰的努力沒有成功。532年,他在皇后提奧多拉策動下,動用軍隊鎮壓了著名的"尼卡起義"("尼卡"為起義者口號,即希臘語"勝利"),公然同古羅馬的民主制殘餘決裂,鞏固了專制皇權,他還同波斯進行了長期戰爭,以保持拜占庭與東方(主要是中國)貿易商路的通暢。他興兵摧毀了北非的汪達爾人國家(533-534)和意大利的東哥特人國家(535-555),長期戰爭雖然最終使地中海世界(包括北非西班牙一部和意大利)重歸帝國版圖,但也大大消耗了國力,政治上也陷入重重危機565年查士丁尼死之後,他所締造的地中海大帝國也迅速土崩瓦解,復興羅馬帝國之夢也煙消雲散。

世界史-中世紀的文明演進-拜占庭帝國

查士丁尼時期的拜佔廷名將貝利薩留

建立總督制

公元6世紀末期,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在拉溫那和迦太基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統治形式總督制,以加強對意大利和北非新佔領區的統治。這成為後來拜占庭軍區制所仿照的模式,在查士丁尼時代,拜占庭帝國雖"收復"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半島一部,卻未能使它們"長治久安"。倫巴德人在北意大利的入侵和摩爾人對北非地區政權的反抗,使兩地的統治者疲於應付,帝國統治搖搖欲墜。為加強意大利和北非軍隊的勢力,拜占庭皇帝莫里斯分別以拉溫那和迦太基為中心,建立了意大利拉溫那總督區和北非迦太基總督區,在總督區內,地方行政官員服從軍事長官一總督。總督是皇權在地方上的代表,是當地軍事、政治、宗教事務的最高仲裁者,總督的身份如同皇族,其宅邸也稱"聖殿",總督回京城述職時,京城文武官員須以迎接"聖駕"(皇帝)之禮出城迎接,北非總督區的將軍希拉剋略之子還承擔了推翻福卡斯軍人政權,恢復帝國元老貴族統治,建立新王朝的歷史重任。

世界史-中世紀的文明演進-拜占庭帝國

軍區制的推行

610年,拜占庭迦太基(西北非)總在君土坦丁堡元老院的支持下,派兒子稀拉克略率軍東渡,推翻了福卡斯軍人政權,建立希拉剋略王(610-71),希拉剋略首先用外交手段平定了帝國北疆的阿瓦爾人,然後全力以赴結束了對波斯的戰爭,收回了曾被波斯人佔領的亞美尼亞省,緊接著他仿照帝國拉溫那總督區和迦太基總督區的組織方式,在亞美尼亞建立了軍區制(或稱宅姆制)。7世紀中期以後,由於阿拉伯人對小亞細亞、敘利亞地區的不斷威脅和斯拉夫人在巴爾於半島的不停騷擾,王朝統治者遂把亞美尼亞的軍區制推至帝國全境。到伊蘇里亞(敘利亞)王朝時期,這種制度得以完善和鞏固,軍區數量也不斷增加,遍及巴爾幹、小亞細亞和愛琴海、地中海諸島。軍區制把大量自由農民變成領有世襲軍事地產的屯田兵,免除了軍隊兵源的後顧之憂。同時,大批斯拉夫人在查士丁尼二世(6世紀末~7世紀初)時期被強行移居小亞細亞屯田,在經濟上、軍事上加強了帝國的實力,軍區自由農民平時生產,戰時自備武裝給養征戰,減輕了帝國的軍費負擔,也促進了對可耕地的大規模有效利用,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軍區制的形成和推廣,一個軍事封建主階級迅速形成,他們一方面構成帝國早期大封建地產的基礎,加強了拜古庭軍隊的防禦力量,另一方面也成後來同中央集權相抗衡的隱患。

敘利亞王朝興起

公元717年,拜占庭阿納託利亞軍區的總督利奧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在人民的支持下登位做了皇帝,是為利奧三世(717-741在位)。在公元7世紀末8世紀初的拜占庭內亂和危機中,利奧戰勝了自己的競爭者,鎮壓了軍人的叛亂,擊退了阿拉伯人對君士坦丁堡的水陸進攻,恢復和重建了帝國的政治、經濟秩序,使拜占庭國家重新振興。他以希臘文頒佈了簡明實用的法典《法律選編》,使羅馬法適應拜占庭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進步的需要。在行政方面,利奧完善了希拉剋略時期建立的軍區制在整個帝國範圍內推行了新的軍政合一的地區統治,加速了帝國封建化的完成和新興軍事地主貴族勢力的發展。使領有份地的小土地所有者成為帝國農業生產和軍隊建設的主力,在宗教上,利奧發動了有深遠歷史影響的"破壞聖像運動",以遏制教產的膨脹,使軍事貴族的經濟、政治實力得以加強,利奧及其後代的統治,使帝國脫離了困境,為進入拜占庭的強盛時期奠定了基礎。

拉丁帝國建立

12世紀末,在內憂外患中逐步衰退的拜占庭帝國已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1195年,拜占庭皇帝伊薩克二世被其弟阿列克塞所廢,伊薩克被打入黑牢。其子小阿列克塞隻身逃亡,向西方教皇及德王非利浦求放1203年年末,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篡權者聞風而逃,廢帝重登聖殿。但在十字軍幫助下恢復帝位的父子由於無錢酬勞十字軍,遂在城內橫徵暴斂,引起人民起義。1204年1月25日,伊薩克父子再度被趕下寶座,人們擁立的新帝阿列克塞五世向十字軍發出逐客令。於是,1204年4月12日殘暴的十字軍攻入君土坦丁堡,經過一番洗劫後,在這裡按西方人的模式建立了"拉丁帝國"。1261年,在熱那亞人艦隊幫助下,尼西亞帝國皇帝邁克爾八世發兵奪回了君士坦丁堡,驅逐了盤踞在巴爾幹及近東的大部分拉丁人,恢復了希臘人的拜占庭帝國。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土耳其人對君士坦丁堡的進攻策劃已久,科索沃戰役和尼科堡戰役之後,君士坦丁堡已成為在土耳其人勢力包圍下的一座孤城。1422年,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二世企圖策動土耳其宮廷政變,以挽救拜占庭滅亡之勢。蘇丹穆拉德二世遂向君士坦丁堡發動了大舉進攻。在君士坦丁堡居民的奮力抵抗下,土耳其軍未能如願,遂折兵向南洗劫了科林斯地峽和莫里亞城堡,並迫使拜占庭向其納貢,割讓色雷斯的幾座城市。1453年4月初,土耳其再度向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他們使用了當時相當先進的武器,包括銅炮、火槍等。4月22日,土耳其買通了居住於加拉太區的熱那亞商人,把戰艦由黃金角對岸的陸地用滾木運進黃金角,粉碎了拜占庭的火攻計劃。5月29日總攻開始,土耳其軍隊由三面對君士坦丁堡發動多次進攻,突破聖羅曼努斯門進入城內。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洗劫三天,許多文化瑰寶橫遭破壞,人民慘遭屠殺,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希臘全境。拜占庭帝國滅亡。

世界史-中世紀的文明演進-拜占庭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