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内容导读:

根据桑德集团测算,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在2020年产值将达到844亿元,处理率为30%,2035年产值将达到1305亿元,处理率为58%。而另有专家以水量x吨水投资成本为核算依据,得到农村污水处理的市场空间约为3000亿元,再根据国家规划“到2035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将达到70%”,2035年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市场规模约2016亿元。

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红利,各中小型环保企业又该如何面对呢?

01

"匠人精神",一潭足够沉静的水

两年前,主题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经播出,就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呼吁"匠人精神"的热潮,声势浩大,一浪盖过一浪。

"它好像触摸到了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这部纪录片之所以能掀起如此热潮,是因为它在缓慢的镜头里让人们看见的,是我们差一点就要失去的"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提到"匠人精神",那就好似一潭足够沉静的湖水,杂质渐渐沉淀,清澈见底。泛舟湖上,一种安定感油然而生,仿佛一切都可以不紧不慢地进行,颇有余裕……

"匠人精神",在众多行业中更应是一种值得坚守和传承的文化,放在如今喧嚣的环保行业更是十分妥帖。虽然环保行业整体上仍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但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在巨人如林的环保圈内扎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匠人精神"或将是中小型环保企业"四两拨千斤"的一剂良方。

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02

环保"怪圈"——有人在"囤货",有人"揭不开锅"

自从环保大势起来后,国企、央企甚至跨界的民营巨头都不想错过环保行业的黄金时代,今年我们看到葛洲坝、三峡集团等国企队伍几乎承包环保行业的"大块肉",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

最近,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国企、央企除了做项目,有的已经开始囤项目了,吃不下不要紧,先揣到自己口袋里再说。这叫"落袋为安",因为治理类的项目从全国来看毕竟是有限的,先把项目收到自己的口袋里,日后就不用愁了。

相比之下,各中小型环保企业却显得捉襟见肘,只能在国企大快朵颐的同时,偶尔分得一碗"肉汤"。而且自从PPP模式推出之后,整个行业为之欢呼,但回头一看,所有民营企业在整个PPP模式中的占比不足三成,中小型环保企业占比则是少之又少。

这就是当下环保行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中小型环保企业在危机中如何活下去,成为了各家的当务之急。

03

"匠人精神"与污水处理

细化到污水处理行业,"匠人精神"或是中小型环保企业"四两拨千斤"的一剂良方。

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现如今,污水处理的项目建设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不断有区域性的污水处理厂风风火火地建起。

然而,谁都没想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一个待改进的产品,却拖了整体的后腿。

它到底是什么呢?

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以往,在混凝环节的最后一步,大多数处理厂会选择加入PAM絮凝剂来实现泥与水更大程度地分离,甚至在后续的"二沉池"中还会再次投加。

然而,PAM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解决了泥水分离的的燃眉之急,可也斩断了污泥的土地利用之路。这是因为得到的污泥孔隙率低、锁水性强,阻碍了后续堆肥发酵,不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

混凝,就是那个不起眼的环节;PAM,就是那个待改进的产品。

面对2000亿的污水处理市场,“匠人精神”或是良方

好在十年前,一位水处理方面的老科学家敏锐地洞见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单靠设备做污水处理是有限度的,得从那些被忽略的环节找路子"。经过长达八年的研发,他利用生物工程提取的蛋白酶,将原料经过酶催化聚合反应、分级提纯,最终合成了一种能替代PAM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上有大量活性功能团,具有极强的吸附、架桥和网捕能力,可作为新型絮凝剂推广使用。

现场实验也表明,这款絮凝剂不仅和PAM的效果相当,还能在混凝完成后被微生物快速降解无残留,网状结构又能使污泥内部保持极高的孔隙率,后期堆肥过程中无需曝气,就能保证微生物得到充足的氧气,让污泥彻底腐熟为有机肥,帮这些"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打开了土地利用的大门。

目前,该款絮凝剂正式被命名为"汉元复生剂",正在由香港汉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广。就像这款历时八年研发得到的汉元复生剂一样,"匠人精神"也已植入了汉元的基因,期望能通过技术为中国的污水处理贡献一份力量。


2018/10/11 星期四

Editor | Mark

Character | Mar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