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開掛的人生-從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的這5件事將受用終生

2003年的非典,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2019年鍾南山院士又臨危受命,奔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最前線,讓我們牢牢記住了鍾南山這個名字,悅生集表示萬分敬佩。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成功,不外乎家庭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作為懵懂的年輕人,你也許會對長輩傳授的經驗教訓一笑置之,認為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長輩的“老套路”已經不能適配這個5G時代了,但悅生集認為,雖然處事會隨著社會變遷,但是事物的核心本質是不會變化的,就像從前的人書信交往,現在的人發即時訊息,手段與時俱進,但是內核卻都是情感的傳遞。

那麼作為普通人,如何掌握事物的核心,來磨礪自己的智慧,更好的適應這個時代呢。

悅生集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名人自傳,希望能從中找到自己能學習的點,但是大家忽略了家學傳承的重要性。作者有可能會自我美化而寫自傳,但我相信TA也將最核心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子女。所以,看待一件事,不只要看ta說了什麼,還要看ta做了什麼。

悅生集的建議:對優秀的人全方位“圍剿式”學習

張愛玲說過,我們在大人物的傳記裡只能看到個案,唯有在小人物的掙扎裡,才能窺見人生。但悅生集相信,人生的掙扎迷惘是註定逃不出的怪圈,如果沒有掙扎迷惘,人又怎麼會進化到今日呢。

鍾南山院士出身鼓浪嶼廖家- 廖家是鼓浪嶼大家族,我們耳熟能詳的包括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代表作品:《京華煙雲》),著名鋼琴家殷承宗先生(代表作:“黃河”鋼琴協奏曲)等。鍾南山院士的母親廖月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是廣州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父親鍾世藩是我國著名的兒科醫學專家。

如何擁有開掛的人生-從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的這5件事將受用終生

擁有濃厚的家學淵源,是普通人不可得,但是我們能從優秀的人身上學到的品質,卻是可以受益終身的:

1.不要讓年齡決定你該做什麼,任何時候都不晚

鍾南山接受採訪時,提到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刻,便是他35歲時與父親的對話:父親聽鍾南山講述特殊8年的經歷,突然問了一句:“南山你多大了?” 鍾南山回答:“35了。”“35歲了?真可怕!”說了這句,老人家不出聲了。那天,鍾南山徹夜難眠。許多年後,鍾南山總是說,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5歲才真正開始的,他這一生,從未忘記父親當年的半句帶來的教誨。

如何擁有開掛的人生-從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的這5件事將受用終生

網絡上常常有這樣的問題:我35歲了,一事無成,是失敗者嗎?

努力,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2.保持健康是一生的寶藏

相信鍾院士剛出現在電視上的時候,大家都以為是84歲的高齡老人形象,但是本人出現,大家都發現特別的年輕,如同60歲左右的人。

悅生集想說,研究表明,越成功的人對自己的健康要求越高,因為他們要有足夠的精力和智力去應對更加複雜的一切,保持運動的習慣,會讓你的心態、體態更加年輕,。

如何擁有開掛的人生-從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的這5件事將受用終生

3.持續垂直深耕你的事業

事業不止職場,而是要找到你喜愛的,能夠為止奮鬥一生的事業,持續的深耕努力。

人擁有有限的精力,而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專注,不要把你寶貴的注意力分散,而要全心投入,尋找到它的價值,它也會回饋你想要的一切。

4.歷盡千帆初心不改

做一個善良的人,擁有成熟的智慧,洞悉世事,但是懷揣一顆熱心,幫助他人,初心不改。

5.不斷精進,不要停止學習

現在很多年輕人非常迷茫,做著零碎的工作,做的工作沒有技術含量,感覺是不是自己做都沒有太大區別,做了2-3年,回首想想是一直被別人推著前行,自己的經驗除了年限,好像沙灘上的腳印,潮水褪去後什麼也沒有。從而對職場徹底灰心失望,陷入中年恐慌,問出35歲該何去何從?

悅生集想說,現在的科技已經成功的人生60變成了人生90,只要你開始努力,不斷精進,那麼從什麼時候都不晚。


關注我,悅生集相信,成長不是痛苦的,而是快樂的,我在這裡與你一起探討如何快樂的自我成長,希望每一篇文章都帶給你一場大腦的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