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我个人觉得怀旧是分人群的。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基本已无未来可言。似乎是到了一个人该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一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各自的传奇与经历。他(她)们如同现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一样,经历过千难万苦与喜怒哀乐。无外乎由于年代的不同切身的感受也就有所不同。但拼搏奋斗与努力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随着时针在转动。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本人也已步入了怀旧的年龄段儿。既然是怀旧就同样有酸楚与喜怒哀乐。它就像一株大树的年轮一样,每一轮同样都曾经历过它鲜为人知的沧桑与风雨飘摇。

它不但见证了历史,更见证了一个新社会的变迁。一个国家的衰败与崛起,繁荣与富强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我们饶有兴致的怀旧的素材。

至此,也使我脑洞大开瞬间产生了一个怀旧题材《亲情与至爱》

1963年,我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兄弟姊妹五人,父亲在伪满时期就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统称为劳工)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上好的优质煤炭,被日寇源源不断的运回本国,无不让我矿生产在第一线的矿工感到无限惋惜与无奈。

随着抗日的呼声日益高涨。诸多的抗日英雄人物与事迹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抗日英雄女司令乌兰,以青马双枪三打北票最传奇中的经典。(当地设英雄有乌兰纪念馆)她的英勇事迹妇孺皆知,口碑相传。

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据说电影《烈火金刚》中的主人公史更新,由北票煤矿不堪忍受日为统治。打死日本工头逃离矿山投身于革命事业。

很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父亲也就有了做人的尊严,他的观念是每生产出一吨优质煤炭,都属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随着日为统治者的灭亡,所有矿工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实行的却是计划经济。但它的公平与公正是毋庸置疑的。很少听到有吃拿卡要,贪污腐败之说。

由于我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那时的工资不足100元。(母亲无工作)若想维系一个七口之家的温饱问题,也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由于那时商品实行凭票供给,有钱无票也无能为力。所以说家庭生活就要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我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意思也就是说成年人的饭量是蛮大的。而粮食又是凭证供应的。一个六口之家(大哥已从军)若想吃好吃饱是不现实的。那么怎样才能够脱离如此困境?

在我们当地有一种草本植物俗称为

曲麻莱。 此菜叶绿生长茂盛耐干旱且无毒可食用。每当节假日,我便跟随在哥哥姐姐的身后(徒步)去很远的地方挖掘此菜。回到家之后便将此菜掺有少许面粉与食盐,合成面团蒸熟用来充饥(现如今的早市依然有的卖)这或许是有头脑精明的商家,为了迎合怀旧人群的心理而采取的一种营销方式。

在那个讲究根红苗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我的哥哥们都经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接踵而来的运动是,深挖洞,广积粮,手握钢枪消灭一切外来之敌。号召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记得有一句铿锵有力的口号是,扎根儿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大哥,应征入伍去黑龙江珍宝岛当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当我们一家人目睹那神圣的绿军装,既感到激动又有着诸多的留恋与不舍。或许这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真挚情感。当他胸佩红花在欢送的锣鼓声中,渐渐的消失在我们的视野。(转业之后曾从事当地史志办主任美术协会主席等职)剩下的我们兄妹几人无不垂泪欲滴。人都说有父从父而无父则从兄。长兄这一走我们兄妹之间无不感觉到少了一个主心骨。并且缺少了长兄对我们的那份呵护之爱。

二哥,则子从父业在当地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与此同时也肩负起了照顾我们妹的责任。二哥的家庭责任感之强,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忆犹新。那个年代大米白面奇缺。母亲考虑到哥哥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专门为他开一个小灶(父亲无此待遇)尽可能的为他补充营养。但二哥每餐总是省下一部分留给我和我那唯一的姐姐。如此兄妹之情,现在想来依然有些泪目。

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三哥,同样是胸佩红花在锣鼓声中乘坐解放牌汽车,奔向那一望无际广阔的田野。当他每次回家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我和姐姐望着他那被阳光偏爱的黝黑皮肤曾几次的偷偷哽咽……

现实生活中怀旧的人他(她)们都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与感人故事?

剩下的我与姐姐却缺少了他们那份辛勤的付出与牵挂。我们姐俩儿有幸迎来了改革开放。那份生活的富足与快乐真的感到很满足。或许是我们共同经历过那个非常时期。并对现有的生活无比的珍惜。

人生,有快乐就会有悲伤,有相聚就会有分离。我们这个和睦有爱的大家庭也毫无例外,有的近在咫尺,有的却是天各一方。而好在高科技的产物又拉近了我们骨肉之情的距离。电话,微信以及视频等等……无不为我们提供了难得隔屏相见的机会。

每当通话结束。双方都舍不得按下那个挂断的红色标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一个初中文化“怀旧”人的肺腑之言。请珍惜现有的《亲情与挚爱》,下辈子我们不一定还能相遇。

欢迎参与评论。并希望指出观点的不足。本人深表谢意。

感谢图片原创者!如使用不当请告知,即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