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在股市中,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判断,低买高卖赚价差,是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的最普遍方式。我们的分析和操作,也始终围绕着股票价格的起起落落而进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掌握股票价格涨跌的逻辑,是一代代投资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让我们从股市中最基本的一个公式开始。股票价格=每股收益×市盈率。例如格力电器,假设其未来每股收益达到5元,市盈率保持10倍,那么其股价就是50元。

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在这个公式中,每股收益等于年度净利润除以总股本。代表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格力电器2018年预告的每股收益为4.32元至4.49元之间,按照其平均20%多的年净利润增长率,2019年的每股收益将达到5.28元左右;市盈率是市场对股票的一个估值,可以把它直观的理解为“企业或投资者投资翻倍需要经过多少年,”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每赚取一块钱的净利润需要支付多少钱。”市盈率的高低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通过同行业横向对比和自身历史水平的纵向对比来判断,比如格力电器所在的家电行业平均市盈率是13左右,格力自身历史平均市盈率是11.7倍左右,同等级竞争对手美的集团和青岛海尔的市盈率分别在15倍和14倍左右,格力电器目前10倍的市盈率显得略低,假设其市盈率回到历史平均水平,每股收益也如期增长,那么它的股价应该是5.28×11.7=61.7元,如果来了一轮牛市,其市盈率突破了历史最高值22.6倍,那么它的股价将会达到120元。怎么样,与格力电器当下45-48元之间的股价相比,是不是感觉地上有大把的钱等着我们拣。

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事情自然没这么简单。

上述的这种方式应该算是股价计算的最普遍方式,每股收益属于企业基本面的客观体现,它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和趋势,按照这个公式,股票的价格更多的是由市场对企业的主观估值,即市盈率决定。相对其他常用的估值方法,如股利贴现模型DDM、自由现金流FCFF模型或巴菲特基于未来自由现金流贴现的估值模式,市盈率更加的简单直接,方便对比,打开行情软件即可一目了然。在实际股票估值过程中,市盈率的应用也是最普遍的,尤其是动态市盈率TTM,是最常用到的估值参考指标。

这里多说一句,即便市盈率的概念如此简单,在A股以散户为主的大环境下,很多人并不明白其含义,作为投资者掌握了市盈率的对比方法,那就超过一半以上的散户参与者。

那么该如何有效利用市盈率这个指标对股票的价格进行判断呢?

最简答的说法是这样的:选择基本面优秀的企业,通过市盈率的纵、横向对比,判断出其估值的高低,在估值低的时候买入,当估值被修复的时候,股价会涨,当企业持续成长的时候,股价会涨,当二者同时发生的时候,股价会大涨。落到具体行动上,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宏观环境稳定的前提下,选择出具备发展前景的好行业或基本面优秀,有护城河的好企业。根据市盈率的高低寻找买入时机,安心的等待企业成长与价值回归。然后当企业基本面恶化、更好的投资标的出现、整个市场投资过高的时候,止盈退出。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对宏观经济有把握,对企业基本面和发展前景有辨别能力,尤其是对财务数据的判断要准确,还要控制情绪,要耐心、要勇敢。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基本思路极其简单,真正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本文到目前为止,就是我“入市”以来对股市的理解,也一直沿着这个逻辑在实践。每日翻看年报,查阅资料,筛选信息,探索估值,保持克制,保持耐心。这感觉就像不是来股市赚钱的,而是来“盗墓”的。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股价的涨跌真的只依赖一个这么简单的逻辑吗?哪怕是用更加复杂的以现金流为基础的估值方法,“找到便宜的好企业然后耐心持有”就能赚钱?只要买了格力就能赚钱?赚钱凭什么这么容易。

在这里我先承认我买了格力,但这个问题依然让我纠结了好久,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应该是没错的。不过道理简单不代表赚钱简单,因为究竟什么样的价格是“便宜”,格力的10倍市盈率究竟算不算便宜,如果股价是随着市盈率波动,那么市盈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于是我开始了对市盈率本质的探索。

通常意义上,市盈率代表的估值高低就是市场对这个股票的预期,是一种对企业未来发展和收益的主观判断的结果。一家企业的未来,比如格力,是始终保持20%的增长率,还是触顶回落,是实现技术突破后的突飞猛进,还是随着房地产的降温一损俱损。市场的情绪会通过市盈率体现出来。按照格雷厄姆的说法,股市短期内是投票机,股票的价格就是市场对行业或企业前景预期的投票结果的总和。所以很多人说,炒股就是炒预期,这个预期,就是通过市盈率来体现。

再回到的股价的公式上,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在这个数学公式里,市盈率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字。他的出现是作为通过每股收益推导股价时需要的另一个乘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随着每股收益变动的,但是却没有单位的系数。打个比方,这就像是小明靠做手工巧克力谋生,每天做多少随心情而定,日均产量大概为30个。小明特别爱吃自己做的巧克力,平均每天吃2个。如果硬要找到“小明牌巧克力”日均产量和“日均小明自食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也可以粗暴的用日均产量30除以“日均小明自食量”,得出15这个数,日均产量和“日均小明自食量”都是每天变化的数字,15这个数也会随之变动,但日均产量真的和这个“15”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这个例子可能并不恰当,因为股价和每股净利润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更加密切。但道理是一样的,股票的价格和每股净利润之间真的存在一个数学公式的关系?

也就是说,市盈率除了随着每股收益在变动外,我们还没有发现它的真实意义。虽然它可以被等价为很多实际意义,比如上文提到过的“企业或投资者投资翻倍需要经过多少年;企业每年获取一块钱的净利润需要支付多少钱”等,然而类似的解释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市盈率的单位不是“年”或是“元”。通常大家常用的“倍”,更像是找不出确切单位后,无奈的选择。

我被“市盈率究竟是什么,如何影响股价”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但我也不认可“随机漫步”理论(随机漫步理论也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我始终坚持“遛狗理论”,股价是跟随主人散步时前后乱跑的狗,“缰绳”永远掌握在企业的基本面手里。

然而股价毕竟是一种“市场预期”的结果,如果市盈率不是预期,那么预期只能是每股收益。

所以每股收益虽然是人们按照固定公式计算出的预期数字,但他本质上是主观的预期。每年年报公布的每股收益虽然客观准确,但同时也是最不准确的,因为我们不会根据这个数字去判断估值,我们考虑的是未来的数字,是明年此时的这个数字。这有点颠覆我之前的理解,原来预期每股收益不是客观的,只是大家都认可他的两种计算方式(最近4个季度的平均值或一年中公布的季度平均值乘以4),通过这两个公式得出的结果是统一的,我就把它作为了客观的事实。

那么市盈率是什么呢?对预期的预期吗?格雷厄姆所谓“投票机”的说法,变成了对预期每股收益的投票吗?这种说法还是把市盈率看作一个主观的存在。对此,我更想把市盈率看做是市场对一家企业的预期每股收益计算结果的判断的计量刻度,他安静的躺在那里不受任何数值的影响,就像一个xy轴坐标系钟x轴的坐标,股价每移动到一个点,即对应一个x轴的刻度,但是在股市这个特殊的坐标轴中,不会因为x轴数字的变化影响股价(并不绝对,后面会提到这个问题),函数关系本不存在。至此我才明白,通过市盈率去判断股价高低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股价不是由市盈率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对股票预期每股收益的判断决定的。

每只股票在公布季度每股收益后,预期每股收益也会被自动计算出来,其他任何时刻,市场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的因素计算出来(比如一个化工厂爆炸,其竞争对手的订单自然会增加)。对计算结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认可或不认可。一个人的判断是主观的,不确定的,一群人的判断也可能是主观的,不确定的,然而一旦放大到整个市场,当人数足够多的时候,这个判断就不再是个主观的判断,而是变成以资金作为基础参与单位的客观事实。当认可的资金大于不认可的资金时,股价会抬升,当不认可的比认可的多时,股价会下降,不论最终抬升或下降到什么程度,终归总会有一个价格,让市场多空双方的数量趋于一致,认可和不认可的资金各占50%,此时股价就会相对平衡,不会再出现大的波动。但是,围绕这个平衡点的小幅度的波动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市场对每股收益的预期不可能完全没有歧义,也不可能只存在每股收益这一种预期,还有足够的其他因素影响股价,我把这个达到平衡点后的小幅波动的过程理解为一种摆动,股价以这个平衡点为中心左右摇摆形成一个区间,时张时跌,而这个区间和摆动幅度的刻度,就是市盈率。

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必须要提一下这个市场预期平衡点,它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1.这个平衡点是一种预期,但绝不仅仅是对企业未来每股收益的预期,尽管这是最常用的预期方式。它仅代表市场在某个时间段内给出的针对个股综合预期的多空情绪趋于平衡的价格。它不会是一个精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幅度非常窄的范围。就如同掷硬币一样,再大的样本也不会每次都掷出50%的概率,一定是一个趋近于50%的幅度。

2.在每股收益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平衡点会是相对稳定的,直到发生了大的预期变动。它本质上受企业的基本面影响,但市场同样发挥着明显作用,市场体量越大,其变动的范围就越小。

3.非极特殊情况下(如退市),这个平衡点一定会出现。因为总会有一个价格让市场多空判断的资金趋于一致,会让一半的资金认为会涨,一半的资金认为会跌。这是人类思考模型的客观规律,所以也是股价变动背后的客观规律。就好比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赤壁,最后在大路和小路中做选择,小路通向的就是华容道。诸葛亮让关羽在华容道密布旌旗,利用曹操多疑性格故意引其走华容道。实际上只要曹操多想一层,“这会不会是诸葛亮故意为之”,就会改变决定;加入曹操再多想一层,“自己的这个想法会不会也被诸葛亮算到”,那就会又会选择走有旌旗的小路。如果曹操干脆让所有将领和士兵投票,那么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趋近于50%。人就是这么神奇的动物,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解读成两面,股价也是如此。哪怕宁德时代再前途无量,贵州茅台的基本面再一时无两,股价高到一定位置,就一定会有至少一半的人开始唱空;哪怕是康美药业,甚至是长生生物,股价跌到一定程度,也会有一半的人开始看多,让股价达到相对稳定的预期平衡点。

至此,估计涨跌的逻辑渐渐浮出水面。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中,里面的资金会对每家企业的预期每股收益进行判断,不仅仅是预期的每股收益,预期的每股净资产、每股自由现金流等,都会被市场统一到一个维度中进行判断,股价随之涨跌,向平衡点趋近,当判断进入平衡点后,还会继续发生摆动,形成一个常态区间,市盈率就是这个区间的刻度。虽然它可以被对比,被计算,被预估,其数字大小并无过多的实际意义。再拿格力作为例子,即便已经发布了业绩预告,今年最高的每股收益仅仅是4.4元左右,较TTM预期值低了5.8%,股价应该下调至43.58元左右,然而当前股价仍然保持在47元上下摆动,说明当前情市场还是更愿意给格力略高的预期。但其股价不会一直稳定在这个平衡区间,因房地产低迷导致的负面连锁反应预期仍然存在,一季度业报增长率若不及去年同期,那么市场预期很可能随之回调。相信也是这个原因,市场不会轻易给出格力在本文开头时提到的超过60元的价格,市场不一定对,但市场预期在这个46-47元这个范围内达成了平衡。

股价涨跌的基本逻辑(一)

综上所述,每只股票的股价都会不断趋向市场多空资金数量基本达到一致的平衡点,然后围绕这个平衡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左右摆动,形成一个摆动区间。至于股价为什么会在平衡区间内摆动,影响股价摆动的因素有哪些,受篇幅所限,将在今后的文章中继续深入探讨。这里有一点有效市场理论的影子,当市场体量越大,其平衡点处的股价就越准确。不过于有效市场理论不同的是,这也仅仅是股价涨跌的第一层逻辑而已,很多情况下股价变动并不是单纯的“趋向平衡点”或“区间摆动”,目前我一共找出了四层影响股价的涨跌逻辑,他们层层递进,相互交织,彼此影响,共同决定着股价的涨跌,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点股价变动的原因超出这四层逻辑。在今后的文章中,我将继续对其他的三层逻辑进行介绍,并挖掘基于股价变动的四层逻辑之上,与之对应的投资策略。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