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


最近看到一個問答: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

20年的時間,足可以讓一個嬰兒長成人了。在局勢動盪的三國也足以發生很多意料未及的事情,沒有人能鐵定把控20年的形勢走向的。


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

曹操 劇照

令曹操刮目相看的郭嘉

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士戲志才去世了,他問謀士荀彧有沒有人推薦給他代替戲志才,於是,荀彧又推薦了好朋友郭嘉,當曹操見到郭嘉和他談論天下形勢後,就說:“他就是成就我大業之人”,而郭嘉也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可見他們是“一見傾心”、“志趣相投”。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的確,在以後11年的時間裡,郭嘉為曹操的大業出謀劃策,運籌為握,屢建奇功。郭嘉最大的特點是超強的心理戰術,對對手的心理活動了如指掌,因不同的對手而制定不同的策略而攻之,例如:

1、對袁紹:提出“十勝十敗”論,結果曹操最後戰勝了強大的袁紹。

2、對劉備:郭嘉同意謀士程昱的意見:殺之,只不過曹操考慮到名聲而沒有殺了劉備,結果讓劉備逃過一劫。


3、對呂布: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最後,曹操擒殺了呂布。

4、再對劉備:由於曹操同意劉備去截擊去北投袁紹的袁術,就提出“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結果卻讓劉備先走一步到了下邳,然後就舉兵對抗曹操,讓曹操悔恨不已沒有聽郭嘉之言。

嘉與程昱俱駕而諫太祖曰:‘放備,變作矣!’時備已去,遂舉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

5、郭嘉也深諳曹操的心理:求賢若渴,於是他建議曹操多多招募有識之士,以收民心。

由於在曹操眾多的謀士當中,唯獨郭嘉是最瞭解曹操的,而且郭嘉的計策也從無失算,使得曹操對郭嘉寄予了厚望,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郭嘉在207年因積勞成疾去世了,終年37歲,可以說郭嘉為曹操奉獻了智慧的一生。


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


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

1、時間的錯過

郭嘉生於170年,死於207年,終年37歲,如果多活20年,即57歲,時間到了227年,我們看看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220年,曹操去世了,終年65歲。

226年,曹丕去世了,終年39歲。

也就是說給郭嘉活多20年,二代主人都去世了,郭嘉只能空留遺憾了。

2、曹操的發展

211-212年,經過多番征討,曹操將涼州地區的局勢基本平定了。

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擁有冀州十郡之地。

216年4月,漢獻帝再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列諸侯王之上,顯赫一時。

217年10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曹丕為魏太子,這時候的曹操實際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冬十月,天子命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219年,襄樊會戰結束,曹操以諸侯之禮安葬了被孫權擒殺的關羽。

也就是說,曹操在郭嘉去世後,依然發展迅速,達到了人生的巔峰,以漢室之名,行皇帝之事,是實際上的“無冕皇帝”,相當於一統天下了。


3、曹操的心願:

統一天下意味著“稱帝”,而對於“稱帝”,曹操有自己的看法:他想做周文王。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這直接說明曹操沒有“稱帝”之心,這是他的儒家思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就算郭嘉沒有早逝,最後曹操也不會“稱帝”的。

4、團隊運作

沒有一個人能單打獨鬥成功的,都離不開大家的協助,郭嘉雖然厲害,也離不開荀彧等其他謀士和前方作戰將士們的協同努力,更離不開曹操這個領導的決心。


世事難料,單獨說“如果再給郭嘉多活20年,曹操能否可以統一天下”是絕對說法了,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雖然郭嘉很厲害也很重要,曹操曾為郭嘉的去世傷心不已,但是曹操並未停止前進的步伐,所以說,世上沒有誰離開誰就不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