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不愁,读书作何?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儿子ISSA还在上小学,和很多小孩一样,对于学习总是当作任务来完成,热情不大。以至于当他听说上学是要从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到大学时,那一刻的表情充满了蒸蟹般的煎熬和无奈。

我不想上大学,家里吃穿不愁,读书有什么用。我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人,将来过我的小日子。” 对于我和太太的苦口婆心,他直言了他的想法,坦诚布公。

"怎么可能,大学是每个人都要上的!”我不动声色地驳斥了他,没有发作。我知道,孩子的这种言论,不仅是他的真心话,也是对家长管教的挑衅。如果应对不好,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起到负面作用。

我为什么要读书?是每个孩子都会发问,每位家长都必须回答的话题。我们70后小时候,国家贫穷落后,大家都有一个“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而如今,日子好了,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面对眼花缭乱的世界,孩子难免会有为何而读书的疑问。如何正面恰当的引导孩子读书问题,自然而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看过很多文章,有说“人身难得,人的一辈子应该做最好的自己。”有说“读书是为了你长大后可以有选择的权力。”还有说“不读书,别人看到了大海会诗情画意的吟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而你看到了大海只会说‘大海,真TM的大,真TM的蓝。’”

不同的角度,各种的道理。说到底,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孩子,对症下药。否则道理可能摆了一大堆,孩子也听得眼花缭乱,但他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和所有父母一样,对于如何现身说法,如何让孩子心悦诚服地理解和接受学习的意义,我亦从各个角度做了搜集和总结。

吃穿不愁,读书作何?

1、讲讲道理:知其意,明其理。

孩子,读书不只是为了考大学,拿高分。读书,除了要读课本,更应该广泛地涉猎经典,在知识的海洋里充分的启自己的智慧,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孩子,读书是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今天你努力读书,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实现梦想(有梦的人生才是美丽的,有意义的人生)。

孩子,读书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快乐。物质带来的快乐,是短促而爆发式的,嗤的一声,一泄而快。而阅读带来的精神快乐,却是缓慢而持久的,终身受用的。

孩子,读书是为了做有温度, 有情趣,善于思考的人,是为了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无论是身处顺境逆境都能从容淡定。

孩子,长久浸润在书籍中的孩子,长大之后总有一种淡如菊、从容恬静的气质。

孩子,从小读书的孩子,涵养更高,品行更良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圣人之言,会帮助你塑造更为高尚的人格。

孩子,读好书,就如同和伟大的先哲和智者谈心,你的心胸和境界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读过的书都会变成你身体里的财富。

孩子,世上没有轻易得来的幸福,读书总是要吃些苦。但是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辈子苦。孩子,能现在用汗水解决的事,不要留着以后用泪水,况且,泪水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孩子,如果你觉得读书苦,而选择了放弃,当你没读什么书,就走入社会,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对命运这位强敌时,你会因没有护身铠甲,而被打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

孩子,每一种选择都有代价,千万不要去尝试无知的代价,会很惨。读书不能去早睡,玩耍,唱歌,无所谓,因为你今天的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为了将来更有尊严,更有自由地活着。

效果评分:二分。这样的道理,儿子倒也能听进去一些,不过,对于我的“喋喋不休”,他表现出了调侃式的厌恶和回避。


2、树树榜样:敬圣贤、生共鸣

陈景润:原本家境贫寒,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自强不息,利用晚上自学数学,后来在清华旁听,以至后来因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让世界震惊。

匡衡:凿壁偷光的原型。可以说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好证明。西汉时期匡衡小时候,家境贫穷。夜晚读书没有灯,偶然的机会他发现隔壁墙上漏出一丝灯光,所以就大胆的把人家墙砸开个大洞,以让灯光更亮一些,还差点让人当小偷抓起来。匡衡最后官至丞相。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即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不屈不挠地与命运抗争,在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盲文,拼写单词,表达自己,还学会了说话,在20岁时,考进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如果她不曾努力学习,而是自暴自弃,相信只是一个让人可怜的残疾人,但她用自己的毅力缔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神话。

马云,两次高考落榜,白天骑车运货,晚上奋发图强上夜大。终于经过不懈努力第三次高考成功,进入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在得到一次出国机会,去美国依靠他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获得互联网将改变世界的重要信息。回国创办中国黄页和阿里巴巴集团,缔造了互联网电商世界奇迹。他说,要不是最后的努力拼搏和学习,凭借我的长相,我只能做一名杭州的板车夫。

张俊成,被称为“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他1995年到北京大学做保安。自强的他不甘命运安排,利用业余时间坚持随大学生旁听老师讲课,奋发图强,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北大录取,如今的他是一所中专的副校长。同时,他还是一名兼职大学讲师,讲授公关礼仪课程。

效果评分:三分。爱因斯坦、我的世界的Notch是儿子的偶像。当我用这些名人的榜样激励他时,他却也能举出很多没上过大学,也干出了一些惊天动地事业的天才案例,比如李嘉诚,也驳得我常常哑口无言。


3、看看现实:以人鉴,免劳苦

伤仲永。仲永五岁那年,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见他的天资比一般孩子高得多,但后来却“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致七年后,仲永竟“泯然众人矣”。导致最终结果的原因,王安时认为“受之天”固重要,但“受于人” 更重要,如没有“受之天”又没“受于人”,那样的人连普通人都不如。

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为了鞭策自己好好读书,会经常拿身边不读书会变坏的人做案例,还拉着我趴在阳台上看楼下搬运水泥,各个碰头污垢的工人。那一幕在我的内心留下了深刻又恐惧的印象。对于这个普遍家长们都会使用的方法,我个人是持有保留意见的。我带儿子去过农村,也去过建筑工地,一方面用现实告诉他体力劳动很辛苦,另一方面却也小心翼翼,不希望他对体力劳动者产生偏见。

效果评分:四分。反面教材对孩子的触动通常比较大,能够对孩子产生比较大的鞭策。但作为父母,如果掌握不好言论尺寸,容易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和“乡下人”这样不正确的认知。也许,我们更应该告诉孩子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随随便便的成功和幸福。


4、激发兴趣:嗜为师,忌散乱

兴趣是最好的人生导师。人有了兴趣 并且不懈努力 才会有良好的学习。 以兴趣为导向激励孩子,成就是前三者的结晶。

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终于成为一代哲学大师。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很多记者总要向获奖得主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其实,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还有我们都知道的达尔文。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捉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地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一走五年。每到一地,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对于达尔文而言,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

现实生活中,带孩子参观名校也是一种激发孩子上进和学习兴趣的好方法。让他看看自己以后的要面临的世界,长长见识,学校里面的那种气氛会使孩子产生求学上进的想法,会自我主动的去学,另外,在参观过程中也会在孩子的心灵中形成自己以后想干什么,美好的校园生活,虽然对他还是很蒙眬,但是已经种下了这个种子。

效果评分:五分。我常给儿子说,你们生活在一个最幸运的时代,因为你们不需要为吃饭和生存而努力,你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规划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然而对于执行上,我也犯了很多家长常犯的错误:一是没有重视孩子的兴趣,多对于他的那些爱好不屑一顾;二是在他有兴趣时,没有更深入的引导。比如应该陪伴他一起开发兴趣,应该及时的告诉他:只有在大学和更高的学府,你才有机会解决你的兴趣研究中碰到的问题,成为你这个领域的专家。

天下父母心!每个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不同,并不是这些方法都会快速奏效。每个孩子也都需要因材施教。特别是以兴趣为导向的疏导,尤其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的想法,用心的观察,谆谆善诱。

对于ISSA,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却出于一次小小的偶然。那天,我们因为有事不得已在一所学校校园里早餐。有煎饼、稀饭、摊鸡蛋、拌面、凉菜、蒸南瓜。儿子吃得很高兴。当我随口告诉他大学的饭菜很便宜,我们一共只花了6.8元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

“老爸,大学的福利真好啊,我要上大学!”

孩子,可以做个普通人,但不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祝愿你们,祝福大家!

文:ISSA爸爸(创业家,畅听童话《母鸡不下蛋》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