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初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

众所周知,人类是可以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可是最初为何人类要做出这种改变呢?

据研究,远古时代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一部分灵长类动物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在某一刻一批灵长类动物离开了它们熟悉的雨林环境,踏上了草原。

这批灵长类动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食物的匮乏,没有食物是万万不行的,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这批灵长类动物开始了直立行走,具体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可以称之为“威慑”假说。该假说认为,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不免会出现争斗,而直立而起是灵长类动物表达愤怒的惯用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显得更加高大,以此来恐吓对方,时至今日,人们在争吵过程中仍会拍案而起。当爆发冲突时,直立而起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有时通过恐吓便能赢得争斗,因此更擅长直立的灵长类动物获得食物的概率较大,他们得以繁殖的机会也就较高。

读书:最初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摄食”假说。该假说认为,灵长类动物在进食时,比起四肢着地,蹲立的进食方式更有优势,这样能够在进食的同时仍四处移动,两只前肢继续搜集食物,效率更高。

第三种似乎可以称之为“节能”假说。有科学家曾拿黑猩猩做过实验,给黑猩猩带上呼吸面罩然后将其放在跑步机上,结果发现同样的距离,黑猩猩四肢着地的移动方式消耗的能量是人类的四倍。换而言之,直立行走更加节省自身的体力。在远古时代,摄食的面积和移动的半径呈正比,假如直立行走移动的半径是四肢行走的2倍,那么可供直立行走选择摄食的范围是四肢行走的4倍,假如直立行走移动的半径是四肢行走的4倍,那么可供直立行走选择摄食的范围是四肢行走的16倍。由此可见,直立行走带来的是可供摄食面积的扩大,这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无疑是十分具有优势的。

以上内容选自《进击的智人》,不知道各位认为哪种正确。


我是读书随写,如果你和之前的我一样,想要读书却静不下心来或者没有时间读书,关注我,我来帮你读,或许你看完一些后也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