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郑强呼吁把英语踢出高考,俞敏洪反对!我们支持谁?

长春网事


都不支持。

俞敏洪的发声,自然与自己的利益有关联之处,所以他的反对不能作为有利的参考依据。

而郑教授,就如很多人已经提出的:矫枉过正了。

我的核心思想:确实应该大力提高国学的重视程度

如今,为什么会有郑教授这样的呼吁出现,而为什么应和者这么多。我们稍稍来猜测一下:

1.家长角度。

在大考中英语占比很重。家长们自身的英语能力有限,不得不带领孩子去各类培训班学习,为此而觉得苦不堪言。

2.国学传承者。

国学传承者们致力于国学传承,在当今时代,有很多留学生跑出国以后,发现原来国外高精尖的很多教授都在向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与取经。

巴菲特、稻盛和夫、查理芒格……数不尽的西方成功人士都在推崇中国文化。

3.对留学生的失望

因为许某事件,很多人对留学生失望透顶。因为方方事件,很多人认为这都是卖国行为。

如果没有学习英语,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事?

不会。

这是某一类人价值观的问题,但它不代表一个群体。不代表留学生都有这样的价值观,不代表出国的人都是品质败坏的,都是会丧权辱国的。

这类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做出令人不齿的事,只不过互联网让大家都聚焦了而已。

4.大国的自信

SHE的歌教我们“全世界都来说中国话”。我也期待有这么一天,但至少现在不是。

我们现在仍然有许多场景需要用到英语。或许大家觉得普通百姓不需要,但你们的后辈未必不会进外企,不会跟外国人打交道,甚至是像马云一样,开创一个美国上市公司。

还有很多可能。

我非常赞同需要把我们的国学传承下去,我自己研究生专业也是文献学,深知我们的文化有多么博大精深。

对待英语的态度

即便如此,我认为英语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权重,如分值减少等,但不能取消,不能让它变成少数人的专利

如果它是少数人的专利,那么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没有人再去学。

毕竟孩子幼年时如果没有接触过,整个社会又是都闭口不谈的情况,那这个孩子极大可能不会再去接触。

这样有什么坏处?

1.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整个地球更像地球村,我们忧患与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闭英语这条通道,我们无法更好地了解西方发展动态,也就无法共同成长了。这与闭关锁国无异。

2.没有人学习英语,翻译这件事也就自然后继无人了。且不说同声传译,就说共享世界优秀文化

这件事,已经无从谈起了。

世界优秀的头脑都是相似的,我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思想。

文化无国界,思想无国界。

我们也许可以憎恶美国,然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能因为我们的个人喜好,而让我们国家处于被动弱势。

我爱我的国家,但我在带领我的孩子学习国学的同时,也会认真学习英语,带她看中国传统文化书籍之外,也会去看世界名著。这并不是互相抵触的事情,可以共存。

以上。


会读心的果果酱


坚决支持郑强教授!英语虽然是国际外交用语,但不至于非要学不可,更不至于设为高考的门槛,它可以成为兴趣学科,也可以给那些有外交志愿的学生做为专科课程。国外来中国的留学生没有普及汉语不是也很好吗?为什么我们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孩子非要拼命去学习英语呢?把学习英语的精力用在学习语文、数学、物理上是不是会培养出更多的莫言、华罗庚、杨振宁来?过度注重英语教学是不是有点崇洋媚外的嫌疑?至少有些人是这样的!


宇航梦幻空间


坚决支持浙大教授郑强把英语踢出去。原因1中国百分之八十学而无用,2作为主要科目去考试它分散了学生的精力。3作为大国,中国古时有成就的名人都不知道什么叫英语。4如果有爱好英语的人想学,也可以鼓励去学,但不能强加。5特别是高考成绩不能把英语加到总分里面去,如果因为英语成绩不好,而其他成都好,却不能考上好的大学比比皆是,这样就浪费掉了一些可用人才。浙大教授郑强实仍中国有先见之明的少有人才[赞][赞][赞][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