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大量发展养猪场,应该注意哪些?

农村姑娘梅子


养猪到了高风险高利润的时代,正因为有高利润,肯定会伴随高风险,养猪有几个环节需要关注,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饲料与水、标准化操作规范,这几个环节都要围绕生物安全防控来建设,这几个环节下面会阐述,先说下这2年的行情,题主对比下当地的行情,提前有所判断。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扩散,大多数猪场感染,导致生猪存栏大幅减少,生猪价格保持在15元每斤以上,平均价格也在18元左右;目前30斤左右的仔猪也在2000元以上,个别严重缺猪地区价格会高出更多,断奶仔猪就近2000元;如果购买的仔猪在2000元,养到200斤出栏,费用设定在800元,成本是2800,按市场平均价格18元每斤计算,销售一头3600元,减去成本,利润为800元;具体计算根据地区,仔猪价格,饲料价格包括猪场设备设施,利润会有不同,但是这个利润是非常可观的。根据这个简单的算法,计算一下当地的成本和利润,根据当地或者猪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也要考虑成活率。

建设猪场最先考虑的就是猪场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由于这2年非洲猪瘟大面积感染,养殖户对生物安全防控意识越发增强,由于之前建设猪场时未考虑生物安全,开始给自己的猪场添加洗消烘干房,人员淋浴间,中转台,也配备了大量的消毒设备,但是后续改造带来了很多问题,再生产中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在建设猪场时,长远考虑及生物安全考虑,选址和结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猪场的选址与规划布局

通过生物安全防控来选择猪场的选址及规划布局,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设备。

  • 猪场选址

选择场址的标准是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排污方便,供电、交通、通讯便利,远离公共场所、居民区、城镇、学校2000米以上,远离医院、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猪场与猪场之间要5000米以上,周围有围墙或其它有效屏障。

常用的选址方法式,在地图上,以即将建设的场为圆心,分别以1千米、2千米直至10千米为半径画圆,标出每个圆内相对应的村落、工厂,尤其是养殖场、屠宰场等更应明确标出。圆点图画好后,参考选择场址的标准选择位置。

选址时还要考虑到猪场的性质,也就是说做育种场(原种场),则选址的要求更严格一些。现在有些原种场纷纷依山建场,就是为了有一个良好的防疫条件以保证猪群的高度健康。

  • 规划布局

规划布局的原则是,在生物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按最佳生产联系到各功能区和各类建筑物的位置。各功能区要相互隔离,人员、猪群、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同时还要考虑主风向、地势和栋舍间隔距离等。一般情况下,整个猪场可分为五个区。

  1. 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等,距生产区200米以上,处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2. 生活区:为生产区职工生活、休息与文化娱乐场所,同时还包括饲料车间,药房,机械维修室等,处于上风向或侧风向,距离生产区50米。
  3. 生产区:包括 种 猪舍、产 仔 哺 乳舍、保育舍、生长育肥舍、人工 授 精 室、值班室等,是猪场的主要建筑,猪舍排列顺序也是卫生防疫的重点区域。种公猪舍、配 种及观察舍→妊 娠舍→分 娩 舍→保育舍→育成育肥舍→销售。
  4.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化验室、消毒室、隔离舍等,距生产区50—200米以上。
  5. 环保区:包括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垃圾场等,距生产区50—300米以上。

各区之间要设置防疫屏障,如围墙。另外,如果土地面积足够大,亦可将生产区分为二点式或三点式。各区之间间隔200米以上。

  • 消毒设施设备

猪场需要大量的消毒设施设备,以确保高的生物安全等级,把风险降到最低。办公区、生产区门口要建立消毒池,宽与道路等宽,长要大于最大车轮周长的一周半;入口处设立消毒通道,通道地面上铺消毒垫,房顶及墙壁可安装喷雾消毒剂;设置洗手盆,便于进入时洗手;生产区外建立熏蒸室用于进场物品的熏蒸消毒;办公区、生产区门口要配备消毒机或洗消烘干房对于进出的车辆进行消毒。生产区中每个独立舍入口内要建造淋浴室,要有良好的冬季供暖设备,高温消毒柜,进入猪场内穿消毒后的工作服、衣物、雨靴。

饲料与水

饲料和水的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求,体现出猪的生产性能。

  • 饲料

饲料运输是带来疫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运输车辆消毒烘干后才可以进场,或者使用猪场专用的料灌车;仓库门口用消毒药喷洒,可使用消毒垫,消毒药勤换,仓库里刚运到的饲料,对其熏蒸消毒,饲料袋进入生产区并在仓库储存几天后方能进入生产区。猪场自配料和购买的全价饲料应定期监测均匀度,营养标准,防止营养成分混合不均;还需检测饲料中的霉菌是否超标,杜绝使用发霉的饲料,自配料时要时刻关注玉米和麸皮,其中麸皮最易发霉,猪食用了发霉的饲料,会出现霉菌毒素中毒,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母猪会出现流 产、不发 情等症状,猪群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引起传染病流行爆发;各阶段所需营养标准不同,分为种公猪料、哺乳料、妊娠料、教槽料、保育料、育肥料以及后备母猪料,饲料厂家的饲料类型也分为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全价料可以直接饲喂,浓缩饲料需添加能量饲料,如玉米,才可使用,而预混料需添加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如玉米和豆粕,才可以使用;一定要按阶段饲喂,每阶段的饲喂量也不同,种公猪和母猪需要限饲,保育和育肥可以采用自由采食模式,具体采食量要根据饲料厂家推荐量,同时围绕自己猪场的环境调整,如温度、疾病情况。

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饲料中,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忽视了水质的问题。绝大多数能够导致动物发生疾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是在饮水中滋生,并通过饮用水迅速传播。猪场水的来源地下水、自来水、地表水等邻近水源的位置,而猪场水受到污染多与原水本身受到污染,其次是猪场的储水设备和舍内水线管道。处理办法是在猪场水源出水端或者储水端安装水处理设备,过滤净化水源,也可使用食品级有机酸,ph值控制在3.6-3.9之间,水箱中添加,清洗水管线。

猪场标准化操作规范

这一环节是猪场生产中的操作流程及要求,也是体现猪场产出的环节,前期都是准备工作,现在是看到利润的时候。猪场利润大小,生产环节这块是决定性因素,需要制订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由于每个猪场的要求有不同,下面以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体现出操作中标准。

  • 生产中生物安全注意事项

生物安全是对员工、运输工具、饲料、鼠等加以严格控制,防止与猪群直接或间接接触;防止猪场内部猪与猪之间的交叉感染。可以说,进入猪场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引发疫病。

杜绝外来人员来场,尤其是在其它猪场工作或生活过的人员;员工入场所带随身物品要经过熏蒸消毒后才可带入生活区。如果外来人员进场,至少经过24小时的隔离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淋浴,消毒,更换生产区内的消毒后的衣物。

装猪台分净区、灰区和脏区,饲养员不可进入灰区,由专人在脏区赶猪,赶猪的人和装猪的人是分离的,这样中转车和猪舍之间有一缓冲带。禁止其它运猪车辆没经过冲洗消毒接近牧场。

场内猪只的转运尽量做到全进全出。转群各栏杆、地面、墙壁、房顶都要用高压冲洗机冲洗,要求做到干净无污渍,尤其是边边角角一定要冲洗、消毒。对于生产区内各主要干道,要定期用石灰喷洒,严防细菌的传播。

  • 生产中后备母猪和后备公猪的注意事项

后备母猪发 情记录从6月龄时开始。仔细观察初次发 情 期,以便在第3次发 情 时及时配 种,并做好记录。刺激母猪发 情:调圈,6月龄后查 情公猪定期与每头后备母猪直接接触,刺 激 发 情,和不同的公猪接 触;尽量放在靠近发 情的母猪;进行适当的运动;限饲与优饲;应用 激 素。后备母猪5月龄开始适当限饲。根据每头猪膘情的不同,限饲时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后备公猪单栏饲养,母猪小群饲养,可3~5头一栏(并圈时合理调整其大小均匀度、避免猪只打斗),并保持圈内的清洁卫生。

后备母猪的初 配 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20kg以上。配 种保证在第三次 发 情时进行。公猪初 配月龄须达到9月龄,体重要达到130kg以上。

  • 生产中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注意事项

后备母猪配 种后进入到妊 娠管理阶段,这个阶段胎儿在体内发育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每个阶段饲喂量及饲喂品种有不同,受环境的影响大。

在正常情况下,配 种后21天左右不再发 情的母猪即可确定妊 娠了。其表现贪睡、食 欲 旺、易上膘、皮 毛 光、性 温 驯、行动稳、水 门下裂 缝向上缩成一条线等。配 种后24—28天进行孕 检(B超)。对妊娠母猪按妊娠阶段分三段进行饲喂和管理。妊娠一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0公斤/天/头, 妊娠中间二个月内的喂料量为2.2—2.5公斤/天/头,最后一个月的喂料量为3—3.5公斤/天/头,妊娠85天开始喂哺乳料,产前3天适当减料,个别过肥母猪产前7天减料。上述标准作为参考标准,与后备母猪的品种、饲料厂家、自配料的原料质量有关等。

妊娠之后母猪进入到产 仔,之后也就是哺 乳阶段了。

判断母猪分 娩,红肿,频频排尿,但尿量少,时起时卧,喘气声较大,有黏 液排出。乳 房有光泽、两侧外涨,用手挤压有 乳 汁排出,初 乳出现后12~24小时内分 娩。若最后乳 头挤出乳 汁时,约2—4小时后可分 娩。 哺 乳母猪每天喂3--4次,产前3天开始减料,渐减至日常量的1/2~1/3,产 后7天恢复正常,自由采食直至断 奶前3天。喂料时若母猪不愿站立吃料,赶起来,让母猪站立起来。一定要保证母猪料槽内无剩料,避免饲料在食槽内霉烂变质、保证料槽任何部位无饲料残留。哺 乳期内注意环境安静、圈舍清洁、干燥。

  • 生产中保育到育肥阶段的注意事项

如果题主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养猪或者是只养育肥猪,下面事项要关注一下。

刚断奶小猪第一个星期内猪舍温度不得低于25℃,否则会引起猪的腹泻症状,转入猪前,空栏要彻底冲洗消毒,空栏时间不少于7天,有助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消杀。头一周应该注意限料,少喂勤添,每天喂6-8次,以防消化不良引起下痢。以后自由采食,勤添少添,每天添料3-4次。

及时调整猪群,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保持圈舍卫生,尽可能不用水冲洗有猪的猪栏,炎热季节降温时可以操作。清理卫生时注意观察猪群排粪情况和喂料时观察食欲情况,休息时也要检查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对症治疗,严重病猪隔离饲养。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温工作。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的原则。每周消毒两次,消毒药每周更换一次。

以上信息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谈猪事I论发展


最主要的分两点。

第一:关注政府政策。因为政府部门对养殖有管控措施,所以首先需要明白应该具备什么条件。然后需报经那些部门备案、审批。再就是,政府部门对养殖户按规模大小会有补贴,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管多少,总能帮你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第二:务必多学习养殖技术。因为成规模养殖和家养几只概念有天壤之别。饲料搭配,防疫情况都需要明白透彻。不然的话,无论那种情况都会让你加大投入,甚至血本无归。

有事业心固然重要,但科学养殖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希望以上所说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懂的地方网上搜索也会对你有很大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厚道一百姓


大家好,我是突破乌江。

想要大量发展养猪,自不必说,养猪场选场地非常重要,猪场场地好坏和猪场建筑是否达标,都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所以,场地选择千万不可忽视。那么,要怎样选好养猪理想场所?具体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修建猪场必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地势高燥,场地平坦,背风向阳,水源要充足,交通方便和供电正常的无疫区。而且要重点考虑周边居民环境卫生,距离村庄不低于500米以上,与公路稍远一点比较合适。

当确定好猪场位置,就要规划修建猪场配置计划和安排,猪舍地面要坚固、平整和渗透水强,让猪舒适,保持一定坡度,易于排水。一般大型猪场,主要划分三个区域:饲养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和隔离区。

一,饲养生产区

饲养生产区是猪场的重要组建部分,包括猪群的猪舍、饲料加工调制室、饲料库、青贮窖和人工授精室等组成。

根据各类猪群生物性特性和生产利用特点,公猪舍应建在猪场上方,并与母猪保持一定距离。依次安排育成猪舍、哺乳母猪和妊娠母猪舍。在猪场偏风区,修建兽医室,专管猪场猪群健康保健。

二,隔离区

由于猪的疾病很多,都是饲养管理不当发生的。所以,必须要修建病猪隔离区和积肥场室等场地,此场地应安排在猪场的下风区较合理。

三,实行规模化饲养,要修建办工场所。主要包括办公室、宿舍、车库和其他需要的工作人员驻扎房间,最好安静在猪场一角,形成一座独立小院,便于工作办工。

要修建好猪舍,应该考虑到猪舍冬暖夏凉,通风向阳,空气流通,保持足够新鲜空气。在我国南部地区,因雨水多,气温高,要注意防潮避暑;在我国北部地区,高燥又寒冷,要考虑猪舍保暖设施;而我国沿海地区,台风较频繁,首先要考虑猪舍坚固性,注意猪舍屋顶牢靠厚实。

四,猪舍结构的要求

猪舍要求坚固耐用和保暖性能良好。屋顶要求结构简单,但要耐用有保暖性作用;地面要求保温、坚实、平整和易于清理和消毒。

科学养猪,精于管理,实行自繁自养殖方式,采取一条龙规模化方针和策略,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提高丰厚经济效率。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